《东南大学——转自论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转自论坛.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南大学转自论坛 这里首先从东南大学的三个全国第一的学科说起。东南3个全国第一的学科,恰恰是东南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发展而来,发展历程可谓充满了东南止于至善的精神。 东南交通学科。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原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路工组、五十至八十年代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道路教研组、1987年成立的运输工程研究所、1989年成立的交通运输工程系。从邓学均老前辈,到黄卫、王炜、刘松玉等各代交通人一路开拓而来,交通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用了20多年时间,不但使交通学科成为学校科研骨干,更做到全国领先,甚至荣登第一宝座,令人感慨。 东南生医学科。1984年10月
2、由韦钰院士创建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系,韦钰院士电子出身,却为东南生医学科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东南生医学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不但巩固了东南弱电学科实力,更为东南在生命科学领域争得了话语权,成为东南大学重要的学科增长点。近年来,东南生医作为先驱者,开展了脑认知科学、学习科学等前沿科学研究,再次为东南生命科学领域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同样用了20年,东南人把一个学科从0,做到了国内领先,甚至国际一流。 东南艺术学科。1994年,东南大学成立了艺术系,在老前辈张道一先生的开拓下,发展出了我国首家艺术学博士点,第一个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2021年东南大学艺术
3、学被教育部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是江苏省截止目前唯一的艺术类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属于艺术学理论的国家重点学科。还是只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东南艺术学人白手起家,让艺术学成为东南工科大背景下的一大亮点。 如果说,东南的建筑、土木、电子、信息是历史上一直就很强势的学科,那么说明东南在相关领域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学术底蕴,是东南厚重的历史传承。而交通、生医、艺术等学科,并非东南传统强势,这些学科在20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不入流到一流甚至顶尖,则说明了东南的冲劲和奋斗的艰辛与辉煌。 展望未来,东南大学的强势学科和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尖端前沿科学高度吻合,东南未
4、来发展大有可为,充满希望。结合未来发展趋势,东南大学形成了四大发展引擎: 第一、土建交学科群。未来20-30年,中国将完成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参见李总理会议发言),东南大学顶尖的土建交学科集群,将从城市设计与规划、建筑设计与施工、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同时该进程将反哺东南土建交的学科发展,为东南大学发展换来巨大的空间。诚然,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土建学科的发展会面临新的问题,但是东南人还有至少20年的时间,去准备今后的转变或者转型,开辟出新的增长点。东南人用了20年时间,把三个学科从0做到第一,我相信东南人也有能力和眼光完成今后的进一步转型
5、。 第二、信息学科群。到2021年国家科技发展16个重大专项中,东南大学将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三大领域大有可为,甚至占据主要地位,这些规划将给东南极大的发展空间。以信息、电子为核心,将进一步带动东南的计算机、控制等信息大类学科。东南大学的强势学科和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高度吻合,这将给东南大学提供持续的增长潜力。 第三、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群。之所以把该学科单独列出,我觉得该学科恰恰契合当今科学前沿生命科学。有人说21世界是生命学科大发展的世纪。东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早已突破传统的工学研究范畴,与生命学科形成了高度融合。
6、东南大学以生物医学工程为学科平台,在生物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建模,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与器件,生物电子学,生物力学四大方向都有了长期研究,其成果将有助于人类重大疾病的诊断、检测、治疗,同时更加深入认识生命体所包含讯息,带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发展。东南的生科院,近几年来也成为东南大学的学术特区,在神经生物学、遗传学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东南的又一强势学科,恰恰紧追了当前生命科学前沿,这将为东南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第四、艺术学科群。2021年国家提出文化大繁荣战略,其中文化机制创新及产业发展成为重要内容。东南大学艺术学科拥有“艺术与创意产业研究”985学科平台,这将使东南大学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7、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东南大学提供发展动力。 以上四大引擎将带动东南大学今后发展 回顾历史东南大学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一所大学的发展,不是以几年的历程来评判的,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东南大学历史上的强势学科及新一代东南人开拓出来的强势学科,如此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发展前沿、社会发展方向,既是幸运,也是机会,希望东南大学可以把握机会,前景看好 补充点一,关于土建学科群的转型,东南不用到20年后,其实东南现在已经开始了布局:东南大学于2021年成立了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该院以解决复杂的大规模城市工程系统问题,研究安全、舒适、健康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和环境的现代科学
8、理论及工程技术,同时加强土建交通与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的深度交叉及融合,加快了土建交通高峰学科群优先跨入世界一流行列的速度。东南大学这一学术特区,将致力于建设环保、节能、舒适、安全、智能的城市,该研究院成立近3年,已经牵头973一项,牵头国家科技奖一项,863项目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若干项。 补充点 二、除国家重大专项外,东南大学在“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共设立的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资源环境、海洋、现代农业、现代交通、地球观测与导航十个领域中,在信息、生物与医药、现代交通、先进制造四大领域大有可为,3位教授出任主题专家,其中黄庆安教授担任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微纳制造技术主
9、题专家组专家(召集人)、陆祖宏教授担任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前沿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时龙兴教授担任信息技术领域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附“十五”863主题专家:尤肖虎教授(通信技术主题)、胡爱群教授(信息安全技术主题)、陆祖宏教授(生物信息技术主题)、戴先中教授(机器人技术主题)和赵长隧教授(能源技术领导专家委员会),共计5位 “十一五”863主题专家:尤肖虎(通信技术主题)、王炜(现代交通技术主题),共计2位 863计划,再次印证了东南大学的学科布局紧密结合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 第二篇:东南大学科技协会论坛策划书东南大学科技协会论坛建立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关于东南大学科技协会论坛
10、的建立。 二、活动背景 基于在河海大学第二十一届科技节开幕节座谈会中各高校科协代表提出的科协在同学们中影响不大的问题,加之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论坛的流行,我校科协决定建立自己的论坛,以在同学们中广泛宣传科技协会,增强科技协会的影响力,引起同学们对科技的兴趣。因而能够更广泛的实现一个大学的科技协会的作用,使崇尚科学技术的观念深入人心,并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科技对一个大学,一个国家,甚至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三、活动目标 普及科普知识,并达到丰富大学生生活的目的;宣传东南大学科技协会,加强科技协会的影响力和声誉。 四、活动对象 由科协内部人员负责论坛的建立与日常维护。 六、活动时间 待定,由内
11、部商量决定 五、活动地点 机房 六、活动宣传 活动之前 1、我们将在各宿舍及宣传栏张贴海报,说明论坛的建立与作用。 2、我们将制作传单,放在食堂餐桌上进行宣传。 七、活动预算 待估 八、活动人员安排 活动总负责:策划部 宣传负责人:宣传部部长 域名申请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部长 经费负责人:外联部部长 论坛建立负责:策划部 九、论坛内容安排 1论坛域名申请:东南大学bbs上申请东南大学科技协会论坛版块 2论坛名称:东南科技港 3主要版块。论坛主要分为,等七个部分。注(科技前沿主要介绍一些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科学发明,让同学们实时了解可接发展的动态;科普常识主要介绍一些科普小知识和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未
12、解之谜则选取目前科技难以解释的一些自然现象,发现与探索地球的奥秘;院士风采可以选取一些卓有成就的两院院士,介绍给同学们,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学子精英可由各院推选学习成绩优秀或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果的同学,介绍他们的事迹和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供全校同学参考;关于我们则可以定期介绍我们科技协会的组成机构以及日常工作情况;科协动态实时介绍科协最近的活动或一些类似挑战杯,机器人大赛的介绍和安排。) 4论坛日常运行与维护。东南大学科技协会内部成员必须每人申请一个账号,并定期发表帖子,同时接受对科技感兴趣的同学的账号申请。科技前沿,科普常识,未解之谜,院士风采,学子精英主要由各部门干事负责;关于我们,科协动
13、态两部分则主要由各部长负责 5技术支持争取东大bbs工作人员以及计算机院和软件学院的技术支持。双方利益分析: 如果达成合作,通过该公司与本协会的合作,利用科技协会在学校的宣传扩大该公司在东南大学的知名度,让学生更加了解该公司,为其吸引更多同学关注;该公司的支持同时也为科技协会的宣传提供资金和品牌帮助,为科技协会带来更多的新会员,增强协会实力。 这种论坛建立区别于普通活动的就是能让学生了解科协,了解科技,让科技走向普通学生,而论坛学生更易接受。并且能大大提高该公司在校园内的形象,获得更多的好感,有助于市场开拓。 。说明。我们为贵公司提供尽量优质的合作方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贵公司的需求,以求
14、达到双赢。让贵公司感受到我们主 办单位是值得信赖的。贵公司热切赞助我们的活动,我们也会把赞助商的利益最大化。 附件: 活动预算 待定 第三篇:东南大学25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0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
15、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2021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东
16、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2021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另有在职硕
17、士研究生3100余人。专任教师2573人,其中正、副教授18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743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713人,两院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际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 目前,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75个本科专业,2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
18、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2021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进入前20%,有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七位,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理论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
19、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位,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 等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四位,仪器科学与技术位列第五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第六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七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位。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工程学上升到第83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坚持“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本科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
20、。东南大学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十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学校共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3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建设项目,5门课程获国家级视频公开课荣誉称号,8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
21、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7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8项成果荣获近两届国家教学成果奖。21种42本教材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基地、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吴健雄学院依托学校的重点学科,汇集学校一流教师,享用学校一流资源,采用分级导师制,是东南大学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特区”。学校建有一大批校内外实践基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两金一银,总分并列全国高校第一名。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东南大学以“培养高
22、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2021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篇。目前,学校共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1篇。2021年起,学校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805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314人。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联合办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的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已正式招生218人;与法国雷恩一大的合作,开辟了研究生培养和科
23、研合作的新渠道。接受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我校学习,目前在校的硕士和博士留学生约300人。 东南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21年,科研经费到款15.16亿元。发明专利申请1611件,发明专利授权668件,申请pct专利32件。sci论文收录147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6位;ei收录论文1618篇,排名第12位。我校尤肖虎教授团队获202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1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
24、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五年来,东南大学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5项。 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2021年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东南大学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七项指标中六项指标名列第一。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平台,目前按照“一园多区、资源共享、专业错位、各具特色”的办园宗旨推进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成功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东南大学国家
25、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2021年10月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现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600余人,其中学历生1200余人。学校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 2021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
26、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383.88万册。 今日的东南大学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按照“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凝心聚力,集成创新,团结奋进,坚持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在2021年前后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20
27、21年前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1年1月更新) 第四篇:东南大学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8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
28、,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称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2021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
29、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1470人,其中研究生15017人。专任教师2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0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80.3,正、副高级职
30、称19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934人,硕士生指导教师2021人,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1人,青年千人计划2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2人,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2人。 目前,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76个本科专业,3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
31、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7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2021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进入前20%,有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七位,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
32、程、艺术学理论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位,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等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四位,仪器科学与技术位列第五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第六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七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位。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学位列45位、计算机科学位列65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
3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在坚持“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本科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东南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学校共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6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称号;8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
34、建设点,3个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建有一大批校内外实践基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立项各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500余项,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90余项,并取得优异成绩。2021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级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国家级特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
35、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邀请赛(ti杯)国家级一等奖,并获得本届竞赛最高奖“ti杯”;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家级一等奖,获得本届竞赛最高奖“高教杯”。学校曾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东南大学曾两次夺得总分第 一、捧获“挑战杯”,是京沪两地以外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高校。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东南大学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打造了一批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表彰的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培育的优秀学子获得各种奖项。其中许德旺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
36、之星”标兵、孙俊同学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重要荣誉。学校共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1篇。2021年起,学校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1335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411人。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联合办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的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已正式招生771人,已毕业276人;与法国雷恩一大的合作,开辟了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渠道。 东南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
37、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212021年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7项,其中202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2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1年,科研经费到款20.03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2497件,发明专利授权1231件,申请pct专利50件。sci论文收录2456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ei收录论文2554篇,排名第14位。近五年共牵头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牵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4项,其中一等奖11项;牵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3项,其中
38、重大项目4项。 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东南大学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七项指标中每年均位列前茅,而且多数指标居全省高校第一。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目前,创新创业载体达20余万平方米,在园企业300余家,毕业企业1000余家,已成功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
39、,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俄罗斯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等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813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313人,占总人数的72.4%,留学研究生495人,占学历留学生比例37.7%,学历留学生和留学研究生数均居全省第一。学校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2021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3752.35亩。九龙
40、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78.97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417.4万册。今日的东南大学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按照“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发展,坚持分类支持、协调发展,坚持国际视野、竞争发展,依据“打造强势工科、强化优势理科、发展精品文科、建设特色医科”的一流学科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力
41、争在2021年前后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2021年前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1年4月更新) 一、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热能工程艺术学 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省级重点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艺术学学习科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材料学岩土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遗传学应用化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伦理学应用数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制冷及低温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毫
42、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微纳生物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健雄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国家专业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专用集成电路
43、系统(asic)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型光源技术及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交通规划与管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土木工程材
44、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数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伺服工程研究中心 第五篇:东南大学2021年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http:/.cn2021年09月10日11:13新浪教育微博 东南大学(微博)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2021年,我校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122个(含33个一级学科和89个二
45、级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19个,其中工程硕士招生领域18个。总招生规模约为3400名,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2021名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1400名左右;拟招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1200名左右(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各院系专业比例有所不同)。 一、学术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在研究生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考生(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21
46、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国家承认学历的同等学力考生(我校部分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请注意查看2021硕士生招生目录院系“备注”栏):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21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已修完本科阶段全部必修课程,并能提供由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全部必修课程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考生一般不得跨专业报考,并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过与报考专业
47、相关的研究论文。 3.凡在国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须持有教育部留学(微博)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证明。 4.本科阶段是国防生的考生必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属选培办的同意,并在报名信息的“现役军人码”栏中确认“国防生”身份;报考类别为“委托培养”。根据教育部、总政治部文件规定,国防生录取后必须保留1-2年学籍后方可入学。对故意隐瞒“国防生”身份的考生,我校经查实后将不予录取。 5.强军计划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类别为“定向培养”。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7.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8.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9.我校临床医学(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各专业限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限西医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限西医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详见医学院2021硕士生招生目录“备注”栏)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1.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的考生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