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201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1.5分)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ABCD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据图分析,A表示口腔上皮细胞,B表示蓝藻,C表示叶肉细胞,D表示红细胞解答:解:A、据图分析A表示人口腔上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故A错误;B、B属于蓝藻细胞,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上既可归属于细胞这个层次,也可归属于个体这个层次,故B正确;C、C表示叶肉细胞
2、,属于细胞层次,故C错误;D、D属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属于细胞层次,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2(1.5分)以下结构或部位中不能产生ATP的是()A线粒体的基质B线粒体的内膜C叶绿体的基质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而植物中来自光
3、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解答:解:A、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够产生ATP,A错误;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能产生大量的ATP,B错误;C、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要消耗ATP,C正确;D、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能产生ATP,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识记ATP合成的途径及场所,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1.5分)经研究发现由禽、鸟传给人类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H5N1、甲型
4、H9N2、甲型H7N7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病毒是生命系统的最微小层次C禽流感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生存D有些病毒具有多糖物质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的形态及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解答: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A正确;B、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小层次,B错误;C、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生存,C正确;D、有些病毒具有多糖类的外膜,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病毒的基础知识,掌
5、握病毒的结构及生命活动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1.5分)(2008海南)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B核苷酸的连接方式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核苷酸的数量多少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析:本题是对核酸分子多样性的原因的考查核酸分子结构的多样性是由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核酸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解答:解: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不同,核酸分子结构不同,其功能也不同,核苷酸组成种类与功能多样性有关,A错误;B、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DNA的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不同分子的核酸,核苷酸的连接
6、方式相同,与核酸分子结构多样性无关,与功能多样性也无关,B正确;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核酸分子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相同,因此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功能多样性有关,C错误;D、核苷酸数目多少不同,核酸分子的结构不同,其功能不同,因此核苷酸的数目与核酸功能多样性有关,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 知识点是核酸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核酸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对于核酸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解析时要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5(1.5分)将lmL5%的新鲜唾液倒人装有10mL糨糊的试管内,置于25的温水中水浴,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试管内反应速率的是()A向试管内通气B适当提高实
7、验温度C向试管内加入少量麦芽糖D向试管内加人大量的酸或碱考点:酶的特性分析: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就为37左右,可以适当地升高温度,提高酶的活性解答:解:A、气体不影响酶的活性,A错误;B、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就为37左右,可以适当地升高温度,提高酶的活性,B正确;C、酶具有专一性,向试管内加入少量麦芽糖不能提高试管内反应速率,C错误;D、大量的酸或碱降低了酶的活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察影响酶的特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6(1.5分)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过程中,叶绿体、核糖体和中心体中都有水生成B水既是细胞内良好
8、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考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分析:根据叶绿体、核糖体、中心体的功能分析A根据水的作用分析B根据无机盐的作用分析C根据叶绿素较多叶片显绿色,较少显黄色分析D解答: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水生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水中心体有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没有水产生,A错误;B、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B正确;C、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相当于溶质!当然就可以保证血浆的正常浓度血
9、浆中的HCO3、HPO42等缓冲物质能维持酸碱平衡C正确;D、叶绿素含量较多叶片显绿色,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会使叶片显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器的功能、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叶绿素的作用等相关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1.5分)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菌,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A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B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识别功能C不消耗ATP,吞噬的动力来源于膜的流动性D不消耗ATP,吞噬过程的实质是病原菌的入侵考点:胞吞、
10、胞吐的过程和意义;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分析:本题是胞吐过程和意义,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解答:解:A、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菌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能体现细胞膜的 选择透过性,A错误;B、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菌体首先要经过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作用,属于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有细胞膜形态的变化,体现膜的流动性,B正确;C、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菌是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菌是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实质
11、是吞噬细胞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胞吞的条件和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区别,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解题时要把细胞 的结构、功能与免疫系统的功能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的内在联系,A是易错点,往往因为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析不清而错选8(1.5分)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图)进行探究: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12、的是()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B实验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C实验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中的形成对照D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存在相互对照,自变量是有核的一半和无核一半,因变量是有核一半正常分裂、分化;又存在自身对照,无细胞核一半挤入细胞核,接着开始分裂分化;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只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增殖与分化有关解答:解:A、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正确;B、a部分相当于去核和重新植入核,是实验组,故B正确;C、实
13、验中,a部分植入核,与实验中的无核形成对照,故C正确;D、整个实验并没有涉及细胞的寿命,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功能的实验分析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得到结论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单一变量9(1.5分)(2006上海)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图中的()ABCD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分析:根据有氧呼吸和水稻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总反应式可知,两者都有CO2产生,即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b(有氧
14、呼吸释放的CO2量) 所以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b(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由图可知,在O2浓度为02的范围内,无氧呼吸的释放的CO2量不断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解答:解:A、图中无氧呼吸的释放的CO2量先减少后增加,与以上分析不符,故A错误;B、图中无氧呼吸的释放的CO2量不断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与以上分析相符,故B正确;C、图中无氧呼吸的释放的CO2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与以上分析不符,故C错误D、图中无氧呼吸的释放的CO2量先增加,最后趋于稳定,与以上分析不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
15、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10(1.5分)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C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组成,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解答:解:A、DNA主要在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A正确;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正确;C、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由于液泡的存在,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一侧而没有位于正中央;细胞核是细胞控制中
16、心的原因是因为DNA主要在细胞核中,C错误;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是解题的关键11(1.5分)(2009汕头二模)同为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酷氨酸几乎不溶水,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A两者的R基团组成不同B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C酷氨酸的氨基多D精氨酸的羧基多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分析:氨基酸的结构特点:(1)相同点:每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这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必须连接一个
17、氢原子(2)不同点:氨基酸与氨基酸的区别在于有不同的R基团解答:解:A、酪氨酸与精氨酸的区别在于酪氨酸和精氨酸的R基团不同,酷氨酸几乎不溶水,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R基团的不同,A正确;B、两者的结构中都有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这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B错误;C、精氨酸的氨基多,C错误;D、精氨酸和酪氨酸的羧基一样多,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比较基础,这类题目的解答主要是熟练的掌握氨基酸的通式,不仅要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上去掌握,而且要会画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这样可以从文字以及图形上两者结合进行掌握,效果会很好12(1.5分)(2013湖北一模)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
18、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细胞核是()A细胞生命括动的控制中心B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C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考点:细胞核的功能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2、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是“有无细胞核细胞核”“新陈代谢发生变化”,所以说明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与代谢活动的关系解答:解:A、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说明细胞核与新陈代谢和运动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括动的控制中心,A正确;B、细胞核是遗传
19、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与题干信息无关,B错误;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与题干信息无关,C错误;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提取信息13(1.5分)(2011宝坻区一模)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选项实验目的主要实验步骤A酶催化具有高效性实验组:2mL3%H2O2+1mL 过氧化氢酶 保温5min对照组 2mL3%H2O2+1mL蒸馏水 保温 5minB酶催化具有高专一性实验组:2mL3%可溶性淀粉+1mL新鲜唾液 保温5mim碘液检验对照组:2mL3%
20、蔗糖+1mL新鲜唾液 保温:5min碘液检验C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5mL3%可溶性淀粉+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分钟将溶液温度升高10C,观察溶液蓝色变化D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各加入:2mL3%可溶性淀粉、1mL不同pH缓冲溶液和1mL新鲜唾液,在适宜温度下保持5min斐林试剂实验AABBCCDD考点:酶的特性分析:本题是对酶特性的实验步骤的分析与评价,根据实验目的对表格中的实验步骤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进行分析、评价解答:解:A、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因此实验的对照组的蒸馏水应换成FeCl3溶液,A错误;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需要鉴定淀粉和蔗糖是
21、否被唾液分解,用碘液只能检测淀粉的存在,而无法检测蔗糖溶液是否被分解,故检测需使用斐林试剂,B错误;C、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虽然设置温度为单一变量,但每隔5分钟将溶液温度升高10,无法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C错误;D、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pH为变量,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酶的作用的高效性、专一性、温度和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的分析和评价,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个无关变量,正确理解和应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14(1.5分)(2008山东)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临沂市 郯城 一中 2014 届高三 生物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