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管理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管理组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9页 共9页第四章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功能和原则组织是由人群与职位结构结合的。“一个组织可以被认为是两个概念的结合:(1)作为一组人的群体;(2)作为一组职位的结构。”在一个国家中,国民经济组织也许是所有组织中最庞大的组织形式,因此对这个组织及其组织中的个人也就相应规定了严格的原则和素质要求。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从名词上理解,是所有从事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和机构的总称,广义上讲它包括一切涉足国民经济管理活动的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从狭义上讲它专指政府经济管理机构。国民经济组织从动词上理解,是所有组织和管理国
2、民经济活动的行动和过程的总称。但二者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是无法分离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国民经济管理运作的载体,是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目标的保障。一、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功能1、整合国民经济资源的功能。国民经济在客观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系统,其中拥有许多复杂的子系统。在这些大小子系统中,散布着各种国民经济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国民经济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通过恰当的组织形式将这些资源动员并组合起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利,财尽其用,增进社会福利。2、保障管理目标落实的功能。当国民经济管理主体选择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和勾画了壮丽的发展远景后,下一个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目标和方案落实。在市场经
3、济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道义劝说,去鼓动市场主体参与对这些目标的追求行动,也可以通过直接掌握的资源和权力,去带头实现这些目标。而这些都离不开一定形式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3、保证管理信息畅通的功能。国民经济管理需要充分和大量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的整理和传输需要有专门的输送管道。独立建立这种信息输送管道固然是国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但是如果没有正式的国民经济组织作依托,经济信息既不能正常交流也不能有效利用。国民经济管理的各种决策、指令、政策等信息均要透过国民经济组织管道上传下达。4、维持管理秩序的功能。将一个国家中分散的、志趣各异的人员和不同物理属性的经济资源组合起来,这本来就是一件非常不容
4、易的事情。进一步要求的是将这些人员和物资运作起来,实现选定目标,这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是通过国民经济组织,不容易的事情和复杂的事情均可以办到。二、 建立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原则1、政企职责分离原则。2、精简原则。3、统一原则。4、效能原则。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体系一、 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形式国民经济管理组织是实施管理任务的载体。国民经济管理者与公开颁布实施的行政规章一起,构成了正式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不同国家制度有不同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一般说来,正式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形式不外乎两种基本形式:三角金字塔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国民经济管理行为有不同的影响作用。三角金字塔形形式决
5、定了以集权为特色的管理行为,平行四边形形式决定了以分权为特色的管理行为。我国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从两个方向形成:其一,按照职能分工分成不同的职能部门;其二,按照地区分布分成不同的行政区域。由此形成所谓条块关系。在宏观一级,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以最高管理机构国务院为塔尖,按照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两个系统组成严密的管理网络。每一个中央部门或地方政府的济管理部门同样也是按照金字塔形的原则组建。在计划经济时代,整个金字塔形的塔基,是分别隶属于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国有企业。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组织存在如下三个情况:首先,国民经济管理的组织按照行政地域原则分成多级:全国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从经济管理的实效看,
6、全国、省和市三级具有较大的决策权限和影响力,县镇级属于国民经济管理的基层,主要是执行上级政府各项经济政策。因此,涉及前三级国民经济管理行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划分决策权,涉及后两级国民经济管理行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执行政策。其次,每一级国民经济管理又按照分工原则分成两大部门: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专业部门承担经济行业的管理任务,综合部门承担协调专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和进行整体性经济管理的任务。两者的功能都是必要的,按照体制规定两者的管理界限也是明确的,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两者常常产生出许多矛盾。最后,无论哪级政府组织,最终都与企业发生联系。政府与企业的相互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一个长期引起争议的问题
7、。在计划经济时代,全国被设想为一个特大型工厂,众多企业按照分工原则被当做各个车间,而政府部门则被视为是管理这个庞大工厂及其车间的管理者。因此政府与企业成为一个连体有机物,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具有同一性。然而在经济改革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前提的逐步确立,政企分开成为调整政府与企业相互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二、国民经济管理组织的变革我国中央政府管理的组织机构,从1949年开始建立到1954年健全之后,经历过五次以上大的变动循环:1958年的精简到1965年膨胀,1970年的精简到1978年的膨胀,1982年的精简到1986年的膨胀,1988年的精简到1992年的膨胀,从1993年的精简到1995年的
8、膨胀,再以后就是1998年的大精简。实际上,一个国家的政府组织来回调整,反反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中国政府承担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如此众多人口的管理任务,其艰难程度与复杂程度都是无可比拟的。这种变动循环,表现出探索与进步的必然性。在每一次的调整变动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国民经济管理机构。20世纪末,中央政府机构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的调整。1998年,国务院精简国务院所属公务员人员近半数,部级职能机构由原来的41个减少到26个。组建后的国民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分成4大块:(1)宏观调控部门(4个)。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发展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它们分别行使计划、调控、财
9、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管理职能。(2)专业经济管理部门(9个)。包括: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农业部、水利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信息产业部、国土资源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它们分别承担各自领域的行业规划、指导、政策、监督和监管少数部直属国有企业的职能。原来的一些部委降级保留为副部级局。(3)社会发展管理部门(10个)。包括: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公安部。它们也分别承担各自领域的行业规划、指导、政策、监督和监管少数部直属国有事业单位的职能。原来的一些部委降级保留为副部级局。(4)国家政务部门(6个)。包括:外
10、交部、国防部、司法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审计部。继中央机构调整之后,从2000年开始,地方政府机构也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始机构调整。同时,中央一级的经济管理机构内部继续进行调整。三、非政府组织的地位与作用非政府组织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按照国际通行的理解,非政府组织(NGOs)一般是指由民间个人或组织结成的社会团体,代表社会中某个社会群体、阶层、集团的利益。在1991年联合国亚太地区部长级社会发展会议上发表的马尼拉宣言中,对非政府组织作了如下规定:“各种社区活动群体、地方自愿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宗教团体和其他不计私益而为公益服务的社会群体,一般说来都可以称作是非政府组织。”作为习惯性外延,
11、非政府组织不涵盖一切经济组织(如企业、公司、工厂、商店等等)、社会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娱乐设施、体育场馆、公园等)和一切政府组织,但各种政治组织属于非政府组织范畴。作为区别其他社会组织形式的主要标志,非政府组织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合法性,民意代表性,管理自治性,非盈利性等。非政府组织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第三种力量,与政府、市场呈三足鼎立之势。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虽然有责任也有能力管理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但是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与时候。而且,对有些技术性比较强的事务,政府直接介入效果并不好,相反容易使政府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在这种情景下,由各个社会利益的代表组织自己去协调处理,反而
12、在总体上能够取得良好的国民经济管理绩效。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发明了一大批非政府组织作为服务于个人、企业、社区的社会经济中介组织,如信息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工商者联合会、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环境保护组织、市场调查机构、产品质量认定机构、科技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等等。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实践表明:市场和政府对个人和企业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干预,都有其不足和缺陷;引入第三种力量即非政府组织力量后,对市场和政府的力量就能起到补充和平衡作用,由此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力量格局。市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相互影响制约,最终形成内在合力共同调节企业,从而影响社会经济进程。图4-1显示了这种理论模式。市场市场
13、企业企业政府非政府政府 图4-1 市场、政府、非政府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具有管理和被管理双重地位:对企业而言,它是以管理者身份出现的,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主体的一种重要辅助力量;但是对政府组织而言,它又是以被管理的对象身份出现的。这种双重身份使得非政府组织起到市场或政府都起不到的作用:第一,它促进了政府与企业、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和社会对话。良好运行的非政府组织将会成为政府与企业、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渠道。第二,它推动了经济参与和经济民主进程。非政府组织有利于促进微观经济主体对国民经济事宜的参与和积极性,它所发挥的作用越大,对经济参与和经济民主的发展贡献就越大。第三,它对维护微观经济阶层或集团的
14、利益作出应有的贡献。第四,它弥补了政府管理的漏洞。当政府全力关注某些领域问题时,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自己特殊渠道和方式去关注被政府忽略但对国民经济发展一样重要的问题。第五,它所提供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社会服务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和政府管理成本。第三节 国民经济管理人员一、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10种管理者角色,分成三个方面:第一,涉及人际关系的三种角色:挂名首脑,联络员,领导者;第二,涉及信息的三种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第三,涉及决策的四种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在我国,政府官员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人员,其总的角色定位是“公仆”、“人民勤务员”或“父母官”。“公仆”概念最
15、早出现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理论之中,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而成为无产阶级政权工作人员的统一称谓。“人民勤务员”的概念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它与人民公仆是同一个范畴。“父母官”角色则是在中国长期的封建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一种“清官”观念。当官的就要替小民作主,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反映出处于无权地位的普通老百姓对当官的一种企望。由于历史条件限定和主客观方面的因素,一部分政府官员离公仆角色要求尚有一段距离,甚至出现与公仆角色背道而驰的现象。因此,仅仅有了制度规定还不够,公仆角色还需要通过培养教育才能够建立起来。要使每个政府经济管理者都成为人民忠实的勤务员,需要长期的培
16、养教育工作和自我思想改造。由于在国民经济管理内部存在着管理分工,国民经济管理者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分工角色,一般可以按照管理分工把他们分成若干种:第一,按照经济管理决策层次,分为最高决策者,中层决策者,基层决策者;还可以根据在决策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的情况,分为名义上的决策者,事实上的决策者;第二,按照经济管理职责范围,分为总指挥,情报分析员,计划员,组织者,监督者,等等。三、 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决策风格(一)决策风格的理论基础管理者的决策风格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的类型说。在心理学中,一个人的个性指的是人的心理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学按照形成人的个性差异的因素,对难以计量的人群做了类
17、型划分。这样就使得对复杂多变的人类行为有了相对简化的理解。奥地利心理学家荣格首创了类型心理学,他认为人类具有两种基本的心态:内倾和外倾。这两种心态在一个人一生中可能都具有,但彼此排斥,不能同时并存于人的意识之中。通常是其中一种心态占据优势。与心态同样重要的是心理功能,有四种: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心态与心理功能组合起来,构成人性格的类型。管理学借鉴了类型学理论及方法,通过正确地建立管理者的基本类型,来认知成千上万的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并预测其行为。A.J.罗的“管理决策风格”类型说已得到了国际管理学界的普遍承认,认为,就管理的外在决策环境而言,管理者处于环境压力、任务需求、个人需要和群体需要等
18、四种因素作用之下;就管理的内在心理状况而言,管理者具有高低不等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具有某种目标与任务或主观与人的倾向。同时,保罗贝肯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分别担负不同的功能,左脑专司逻辑和演绎思维活动,右脑专司关系、空间和归纳思维活动。由此,管理者的决策风格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指示型,分析型,概念型和行为型。四种类型的基本特征如图4-2所示:分析型 概念型控制 获取领导者思考 逻辑 系统先行者倾向 差异 创造适应性行动 指示型 行为型管理者倾向 权力 支持反应性结构 说服 规则速度 同情任务倾向人际倾向左脑型 右脑型图4-2 管理决策风格的类型特征管理者四种行为特征:(1)具有指
19、示型风格的管理者对模棱两可状态极不容忍,关注管理任务和技术问题,以系统的和有效的方式实现管理目标,追求管理速度和满意结果,关心组织内部的事物和短期目标,要求严密的操作和控制。这种类型的管理者也具有较明显的不足,如易于独断,追求权力,对信息和多种方案兴趣不高。(2)具有分析型风格的管理者对模棱两可状态能够容忍,关注管理任务和技术问题,善于通过分析、计划和预测手段实现管理,善于抽象概括思维,尽量追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重视办事效率,负有挑战性和创造力,对信息和多种方案感兴趣,并能适应新的管理环境和情况。(3)具有概念型风格的人对模棱两可状态也能容忍,但关注与人有关的问题,通过探索新的优化方案,制定
20、新的战略,创新和冒险实施管理,也重视对事物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认识,重视数据和资料,同时考虑诸多备选方案,对下级信任,重视发挥下属的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依靠发号施令进行管理,重视办事质量,关心长期问题。(3)具有行为型风格的管理者对模棱两可极不容忍,然而同样关注与人有关的问题,关心和支持下属,愿意同人们商讨各种问题,欢迎各种建议,对人热情,不以强迫命令而以规劝方式进行管理,重视人的积极性调动与发挥,不实行严密控制,把管理建立在满足人的需要基础上。每个管理者一般在具体的管理环境中被熏陶出一个以上的管理决策类型,因此没有绝对适宜的管理决策风格,个人风格要和情景相匹配。“管理者必须聪明地学会在什么
21、情况下使用左脑技能,又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右脑技能”,“那些成功的管理者在概念型的右脑和指示型的左脑之间进退自如,直至问题得到解决。”改变管理决策风格将取决于:第一,哪种决策风格为主;第二,外界压力的程度;第三,管理者的年龄和成熟程度;第四,环境条件。其中外界压力对管理决策风格的改变最为主要。(二)我国国民经济管理者的决策风格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管理思想,经济管理具有二重性质,我们应当积极吸收反映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西方管理思想和方法,同时摒除其中反映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观念的东西。在原则上,H$L$罗的管理决策风格理论反映了管理实践的一般规律,因此受到国际管理学界的重视,对认识我国的国民经济管理者行
22、为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根据以罗的DSI方法为基础的一项研究调查证明,在被调查的政府经济管理者中,管理决策风格以分析型为主,以指示型为辅,具有任务倾向,左脑型思维。这种管理决策风格使得政府经济管理者的行为表现出以下最主要的特征:自己在工作中追求实际成效,也希望为自己工作提供服务的人多出成果办事迅速,因此容易和有干劲与抱负的人工作融洽;喜欢多样化和不单调枯燥的工作;当要解决工作中的某个问题时,首先是对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要求准确而完整的统计数据;而当不能确定自己应当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一般先寻找事实;当时间紧迫时,首先是按照预定计划对要办的事情分出轻重缓急;当工作面临压力时,首先是全神关注于问题;通常
23、对问题作出现实的和直截了当的决断;在工作结束时尽量避免留下“尾巴”。尽管具有任务倾向,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与其他人集体聚会讨论工作中的问题,力求寻找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秩序,但是在开会时或接待来宾时,一般先想想应该说些什么,然后再谈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者的管理决策风格是比较务实的。对工作抱有严肃、认真、负责、积极的态度。形成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者这种管理决策风格的原因是:首先,我国经济管理体制长期实行行政命令式的管理,经济管理的方式及目标任务决定了政府经济管理者相适应的管理风格。政府经济管理者承担着全面规划、指导、组织和调控经济运行的使命,必须掌握各种信息及资源,必须仔细地、事无巨细地分析与研究各种各样的
24、经济问题,并对经济运行中发生的问题作出果敢的决断。尤其重要地是,政府经济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负有责任,这种情况在体制改革后有所减少,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因而,政府经济管理者具有追求严格控制,要求速度和效率,关注管理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关心技术性问题胜于关心非技术性问题,不容忍管理环境出现模棱两可的状态等积极因素,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号施令和独断的消极因素。其次,我国长期推行政府主导管理路线,因此对进入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人员提出相对高的素质要求,在人事制度上也注意保证优秀人才的遴选,这样就使得绝大多数的政府经济管理者的管理素质要明显高于其他人员。在过去的人事制度下,政府机关历来是优秀毕业生的首
25、选去向,基层部门的优秀管理者也陆续被挑选到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这种制度使得政府经济管理者成为各种各样的管理者中的佼佼者。由此政府经济管理者具有较多的理性思维的特点,如既善于抽象、概括和演绎,又善于归纳、分析和总结。四、 国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从管理学角度看,管理者的素质不能单纯由心理学来界定。管理者素质除受制于生理因素(这与任何普通人无区别)外,还受制于特定职业和特定环境(这与其他人有区别)影响。管理者的素质在更大程度上是长期的和后天的管理经历和环境左右的结果。这个结果自然就构成了管理者行为的前提。归纳起来,形成管理者素质的因素有:生理方面,如男女性别差异,身体骨骼构造,大脑结构及其神经
26、系统等;心理方面,如思维的特定模式,对管理环境的特殊感觉、知觉、记忆、情感、意志等等;社会环境方面,如所处的社会地位、家庭、学校教育、生活阅历等等;管理的特定职业方面,如所在组织、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过去的职业经历、本身具有的职业技能和技巧等等。因此,形成管理者素质的因素复杂多样,总的说来,管理者素质是管理者生理、心理、社会及职业诸种因素所决定的个人行为特征和能力之总和。我国国民经济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应当作如下要求:(一)具有社会主义现阶段特征的行为价值观行为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生活、工作、任务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比世界观层次要低的意识观念。管理者的行为价值观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直接决定着管理者
27、投入经济管理的热情程度和努力程度。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人们,都十分重视经济管理者行为价值观的培养和造就。(二)符合管理工作需要的理论修养国民经济管理者的理论修养,是其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不同的管理岗位,理论修养有不同的侧重,比如从事财政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理论修养,就不同于从事外贸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国民经济管理者,其理论修养应当包括:第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在分析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时,人云亦云甚多,如果没有基本的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就会把握不了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第二,坚定地信仰和能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许
28、多理论依据和原理,都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以及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那里发展出来的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如果国民经济管理者不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就难以胜任角色工作。第三,了解和拥有一定的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不完全同于古典或近代的西方经济理论,它在对市场经济缺陷的认识和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操作方面都有许多比较切合实际的经验概括,如市场信息不完备,竞争性垄断,外部效应问题,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问题,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过程和特点,有关经济计量的方法等等。在面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任务时,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有助于提高国民经济管理者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完善国
29、民经济管理行为。(三)以系统性和连续性为特点的思维模式任何一个管理者都必须具有多层次思维的模式,但对于国民经济管理者,系统性思维与连续性思维是必须的。系统性思维就是把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放置在一个联结着的整体中去看待,把它看成是与这个整体有机联系并具有一定功能的局部和个体,从而努力寻找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求得问题的解决。心理学中有联想思维一说,与系统性思维有相似之处,但系统性思维范畴更准确地表达了思维模式。连续性思维就是把一个事物或问题放置在一个时间的长河中,把它看做既是现实的产物,又是历史的产物,更预示着未来。实际上,系统性思维与连续性思维构成了一个纵横交织的思维模式,是有关
30、客观经济世界的空间与时间的联系在国民经济管理者思维上的综合表现。思维模式的固化,也可能带来对国民经济管理者自身不利的结果,或者使得国民经济管理缺乏弹性。这是因为,如果过分地强调了对待事物发展的连续性思维态度,可能会导致经济管理决策的呆板与僵化,使管理缺乏创造力和新意。在我国,一些国民经济管理者面对经济活动的新现象往往表现出审慎和观望的态度。这种态度被称作是保守的倾向,容易受到上下两方面的指责。因此,此时此地国民经济管理者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如果将经济生活新事物的价值判断问题放在一边,仅就国民经济管理者自身的思维定式而言,过分拘泥于连续性思维就不一定妥当了。(四)以分析型和概念型为主导的管理决策风
31、格实证研究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管理者的管理决策风格以分析型风格为主指示型风格为辅。显然,这种管理决策风格并不是完全合理的。指示型风格是在行政命令管理占主导的体制下产生的国民经济管理者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型,这种管理决策风格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了。因此,在继续保留和发挥分析型风格的同时,应当培养国民经济管理者的概念型风格。概念型风格属于高层次的管理决策风格。具备这种管理风格的管理者倾向于对全局的总体认识,富于创新和承担风险,重视办事质量和效率,关心长期问题。管理学家凯茨(KATZ)认为,成功的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把管理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要求
32、从全局上把握管理问题。任何一个国民经济管理者,不管其职务、岗位、职能有什么与预测,关心长期问题,这种管理决策风格对于国民经济管理者行为特别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民经济管理者将把主要精力从分配经济资源和直接管理企业转向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市场走势以及未来发展问题。(五)高于现阶段社会平均的知识水平及结构国民经济管理者的知识水平一般受制于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水平,但国民经济管理者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应当属于具有较高学历和智商的群体,平均水平应高于全社会总体水平,这样才会保证高质量的国民经济管理行为。这种知识结构的特殊要求包括:宏观经济理论知识,经济管理技术和方法知识,主
33、管业务部门或行业的知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知识,国际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和教训知识对这部分国民经济管理者来说,知识结构的泛、杂、新,要比知识结构的专、纯、旧更可取。日本经济学家大来佐武郎曾就合格的日本政府官员提出过十条标准,其中首要的标准是“要成为 T字型的人”:“在当今社会,I字型的人,也就是只靠自己的专业干一辈子的人为数不少,还有一字型的管理人员,他们对什么都略知一二,但都很肤浅。今后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但还要在竖棍上横放一个棒,也就是对本专业以外也广泛了解的 T字型的人。”为了优化综合性知识结构以及弥补综合性人才的不足,可以采取在国民经济管理部门内部配备不同知识领域的人员
34、,有计划的培训在岗人员等办法。(六)良好的公共关系社交能力国民经济管理者具有良好的公共关系社交能力,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管理技能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能力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国民经济管理者所处的角色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同社会各界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这对于巩固政府在社会当中的地位和影响,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国民经济管理者比起其他多数社会成员来素质必然要高一些。但是,较高的学历和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待遇,较高的管理经验,较高的智力水平,并不一定使国民经济管理者最终取得管理成功。在那些条件之外,还必须附上良好的社交能力。(七)必要的管理工作实践经历国民经济管
35、理者的工作经验,是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项宝贵的财富,也是经济管理的一项稀缺资源。一般而言,要取得学识性的管理知识是不难的,通过正规的教育培训就能够做到。但是,要想获得经验性的管理知识就比较困难,没有十年八年的磨练是得不到的。从实际工作需要角度考虑,国民经济管理者要保持一定的工作岗位流动性。没有这种流动便难以培养起国民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管理能力。但工作流动过于频繁同样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管理。通常一个国民经济管理者要想从一个部门的实际工作中获得在该部门的全面经验,没有2年左右的时间是不行的。从一般要求看,每一个国民经济管理者都必须要有与本角色有关的工作经历。合理的设想是:一个国民经济管理者至少应当取得两种工作经历。第一,对于从事综合性管理工作的人员,在此以前至少要有一种在本系统内专业性管理工作的经历;第二,对于从事专业性管理工作的人员,在此以前至少要有一种在本系统外同类专业的管理工作经历。思考题1、国民经济组织在国民经济管理中起什么作用?2、如何理解国民经济组织的变迁?3、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4、国民经济管理者的个人管理风格对国民经济管理活动有何影响?5、国民经济管理者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第 9 页 共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