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国学经典选读》考试资料.docx
《XXXX年《国学经典选读》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国学经典选读》考试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9页 共9页2011年国学经典选读考试资料一、单项选择题 1. 子曰:“君子不器。”此句恰当的意思是(C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 2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句中的“畏”的恰当意思是(C敬畏)3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恰当意思是(A孔子说:“天何曾说过什么呢?春夏秋冬按天时运行,万物因而生息循环,天何曾说过什么呢?”) 4“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的恰当意思是(D尽最大的限度回归到与宇宙最初本元相应的慈善之心,这样就可以知道
2、人内在的本性;知道了人的本性,也就知道了上天的运行规律了。)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句中的“率”恰当意思是(B遵行,遵循) 6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一句恰当的意思是(C孔子答道:“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够懂得死呢?”) 7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一句恰当的意思是(D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善与德的道义上,敬畏鬼神而保持高远的距离不随意亲昵,这样可以叫做知了。”) 8“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一句恰当的意思是(A“坚决地以广大的心胸行持宽仁的恕道,追求仁德不会有比这更近的道路了。”)9“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
3、人之有祸也”一句恰当的意思是(B所谓的仁爱之人,是说他从心底里很高兴很自然地去爱别人;他喜欢别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欢别人有灾祸。) 10“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此句出自(C王守仁大学问) 11、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这段话的所指是(这一段话是针对君主的角度来说的,阐述了君主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具备知、仁、庄、礼,这四种品质,并需要由心而外,层层深入的执行与贯彻。) 12“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的意思是(恭敬就
4、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的意思是(凡是自己不喜欢别人对我们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1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意思是(一个仁人,只要自己想自立,便也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通达,便也帮助别人通达。能够就近以自己的心作比而推及别人,已经可以说是实行仁德的方法了。) 1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一句的恰当意思是(孔子说:“注重外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葸
5、懦弱;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16“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一句的意思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是爱护生命,圣人的最大法宝是权力地位,用什么来保住这高位呢?用仁德。) 1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一句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盲目适从,也不盲目否定,始终以义为依据。”) 18“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一句的意思是(“公叔文在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别人不厌烦他的话;他在真正高兴时才笑,所以别人也不厌烦他的笑;他在合乎义的
6、时候才要别人的东西,所以别人就不讨厌他拿取财物。”) 1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的“中庸”的意思是(中庸:就是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20“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意思是(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21“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的恰当意思是(我们如此的渺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就是我们的身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之气的志,形成了我们的天然本性。) 22“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7、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的恰当意思是(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常德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并复归于原初的真朴之地。) 23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中的“叩其两端”的恰当意思是(从问题的头尾两边去探求。凡事皆有两端,两端包括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 24“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的恰当意思是(任凭)万物生长变化而不为造作事端,虽然有所施为也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以为自己尽了力,功成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
8、失去。) 2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恰当意思是(“道”的运动变化总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的,处事柔弱、不争、谦下,才是“道”的运用特征。) 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恰当意思是(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 27孟子曰:“伯夷,圣之清也;伊尹,圣之任也;柳下惠,圣之和也;孔子,圣之时也。”中“孔子,圣之时也。”的恰当意思是(孔子,是圣人中能审时度势、与时偕行的人。) 2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恰当意思是(因此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在
9、宇宙中有四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人遵循地的法则,地遵循天的法则,天遵循“道”的法则,而道以自然为法则。) 29“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的恰当意思是(所以,“道”产生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道”、“德”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开花结果,使万物成熟壮大;它们对万物滋养、保护。它们生养了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它们发展了万物,却从不居功自恃;它们是万物之长,却不对万物横加宰制。这就是极大而深远的“德”。) 3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恰当意思是(孔子在自己身上杜绝了四种弊病不凭空做没有根据的揣测(从而脱离实际情况),不绝
10、对肯定(从而缺少辩正性),不固执己见(从而缺少灵活性),不自以为是(从而怀疑或否定别人的意见)。) 3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的比较恰当的意思是(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 32“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的比较恰当的意思是(诚实的人,不必勉强就自然地符合做人的标准,不必思索就自然地言语得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 33“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的比较恰当的意思是(做到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要坚守不渝地实行它才行) 34“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11、。”的比较恰当的意思是(年幼的孩童,没有不知道亲爱自己父母的;长大以后,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的表现;尊敬兄长,是义的表现;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35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在于天、人、万物所具有的永恒的根本规律,以及具有共同的最原初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在天而言是“道”,在人而言是“仁”,而在人类社会的表现则为“(礼)”。 36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一句中的“中庸”的恰当之意是:(恰到好处的常理) 37“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的恰当之意是:(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到好处)。) 3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
12、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倚仗力量来使人服从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只不过力量不足相敌罢了;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却是心悦诚服,好像七十子归服孔子一样。) 39“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志行,为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通过传授而得的知,是闻知。通过推理不受方域语言阻障的知,是说知。亲身接触、观察而得到的知,是亲知。所用来说的,是“名”。所说及的,是“实”。“名”与“实”相匹配,即是“合”。立志于践行,即是“为”。) 4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去弥远,其知弥少。是以
13、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弗为而成。”此句的恰当之意是:(不出大门,就能知道天下世事;不望窗外,就能了解自然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必出行就能知情,不必眼见就能心明,不必作为就能成功。) 4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此句的恰当之意是:(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修持大道之人,一天一天地不断剔除自我的私念。减少再减少自我的妄想与贪念,以至于达到没有人为造作的境界。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治理天下首先是不要无事生非,如果老是无事生非,就不足以治理天下。) 42“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14、。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对言语有溯源的准则,有推究的准则,有实践的准则。向何处去溯源?要向上溯源于古时圣王的事迹。向何处去推究呢?要向下考察,从百姓耳闻目睹的事实去推究。如何去实践呢?把它放到政治上去实行,观察它是否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这就是立论的三项标准。) 4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别人不了解自己,却能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品格吗?”) 44“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弟子们小时候在家里,就要听父
15、母话,要孝顺父母;长大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长。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4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立志高远,坚守德操,遵循仁义,精通六艺。) 4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此句的恰当之意是:(“默默地把知识牢记在心,勤奋地学习不知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47“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此句的恰当之意是:(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有利于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呆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4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
16、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此句的恰当之意是:(最善的人,居处善于像水那样居处卑下的地方,心胸善于像深潭一样保持沉静,不受外界困扰,与人交往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处事能够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49“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句的恰当之意是:(所以说,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只是事物发挥作用的凭借,而无形无影的“无”却是真正的有用之处。) 50子云,“吾不试,故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做过官,所以掌握了很多谋生
17、的技能。) 51穷也乐,达也乐,穷达如春夏秋冬,穷达一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穷困也乐,显达也乐,穷困显达像春夏秋冬,得道至这种境界,穷困显达都无所谓了。) 5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一般轻。) 53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此句的恰当
18、之意是:(孟子说:世人所谓不孝的行为有五项:四肢懒惰,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一不孝;博弈饮酒,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二不孝;喜好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三不孝;放纵声色欲望,给父母带来耻辱,是四不孝;逞强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 54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孝子只要对父母怀有深爱,一定心怀和气;心中和气,表情必然欣悦;表情欣悦,面容必然柔顺。) 55“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孝分三种(境界),最大的孝是尊重双亲,其次是不使他们受辱,再其次是能赡养他们。) 56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19、。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君子与人交往, 对上不奉承拍马, 对下不傲气凌人。) 57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此句的恰当之意是:(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不同情形,才显现友情的真伪。) 5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 59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孔子说:只有仁者真正懂得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因为仁者有分辨善恶的标准,所以待人接物便能做到好恶分明。) 60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
20、邻而与之。”此句的恰当之意是:(孔子说:谁说微生高正直呢?有人向他要醋,他向邻居去要来给人家。)二、多项选择题1.正确的为教之道有(AB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子曰:“君子有三畏:(ABD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3.“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 ”之后的三句话是:(ABCD在天则为天道、在地则为地道、在法则为法道、在人则为人道)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 之后的两句话是:(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法道立法为万世开太平)5. 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在于天、人、万物所具有的永恒的根本规律,以及具有共同的最原初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在天而言是(“道”),在人而言是(“仁”),而在
21、人类社会的表现则为(“礼”)。6.“季梁谏追楚师”这则故事论述了:(民和神的关系、民是主体、神是附属)7.“子险于宋”的故事说明:(孔子在危难之时仍相信自己之德是上天所赐、 “大德者,必受命。” 、小人桓魋不能违天而伤害孔子)孔子在危难之时说这番话,是相信自己之德是上天所赐。“大德者,必受命。”小人桓魋必不能违天而伤害自己。 8. 关于“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态度是:(对鬼神采取尊敬而不迷信的态度、要懂得死亡的真实性和承认生命的有限性、要以现实的人生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9.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
22、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这一段话是针对君主的角度来说的,阐述了君主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具备(知、仁、庄、礼)等品质。 10.子张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能够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便是仁人了!”“是哪五种呢?”孔子说:“(谦恭、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1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 1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请选择后面的几句话): 13.“叔向贺贫”故事说明:(没有仁德,越是富
23、有,祸害愈大、有了仁德,则可以转祸为福、叔向认为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是否有德行)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事说明:(对于安乐我们应该警惕,对于忧患我们却不该退缩,因为它才是锻造我们成才的烈火、在人生旅途中,忧患可以成就我们的生缘,而安乐却是陷我们于沉溺中的死缘。) 15. 下面出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语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 关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下面哪一个是较为恰当的说明:(这种超然的姿态能够让我们超越外物得失的捆绑、让我们超越自我命运遭际的束缚。) 17. 子曰:“
24、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此句中的“空空”的恰当说明是:(即“悾悾”, 无知貌、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9.“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是:(所以,有和无相互对立而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成,长和短相互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相互对立而呈现,声和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学经典选读 XXXX 国学 经典 选读 考试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