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论语》的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论语》的读书笔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1页共 2727页20222022论语的读书笔记论语的读书笔记论语的读书笔记论语的读书笔记 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闻名的教化家,一生从事教化工作,教出了很多有才能的学生,在教化实践中取得了丰富阅历,论语一书对此有较多的概括。其一,关于教化指导思想。孔子主见“有教无类”(卫灵公),即受教化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当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化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化对象,使教化扩及于广阔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其二,关于教化的基本方法。孔子主见“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行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
2、的人,不行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留意对自己学生的视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雍也),在此基础上实行不同的教化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激励他;第 2 2页共 2727页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有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化,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子夏谈诗“巧笑倩分,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从而体会到“礼”应当以忠信仁义为本的道理,因此孔子赞扬他道:“起予者商也!始可与信诗已矣。”(八佾)能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现在我可以与你谈论 诗经 了
3、。颜渊听老师讲学后“亦足以发”(为政),子贡也说他“闻一以知十”(公冶长),所以孔子特殊赞扬颜渊的聪慧好学。这正是启发诱导式教化的必定结果。孔子特殊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例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训诲他了。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需留意按部就班,即:“夫子循循然善迷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谆谆教导启发教化的写照,在我国教化史上具有重要
4、地位。第 3 3页共 2727页其三,关于教化的基本内容。孔子长期从事教化工作,教化的内容非常广泛,但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学校所用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子所雅言,诗 书执礼。”(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由此可见,孔子是以诗、书、礼、乐为一般教材教化学生的。至于“易、春秋”只是在孔子的晚年才进行探讨并付诸教学的内容,所以孔子说:“五十以学 易”(述而)。也可能因为易、春秋是比较精深的学科,只有少数高材生才能学习,所以说“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孔子世家)。那么,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孔子最为重视的是什么呢?从论语的
5、很多思想中可以看出,诗 礼是孔子教学的主要课程。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子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又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为政)这些思想说明,孔子不仅重视诗 礼的教化,而且重视这些内容的总结挖掘与探讨,它第 4 4页共 2727页对中国古代教化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四,关于教化的培育目标。在孔子看来,进行教化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
6、于培育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闻名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子张)。正因如此,当季康子问他的弟子仲由、子贡、冉求能否“从政”的时候,孔子满口答应可以“从政”(雍也)。事实上,在孔子七十有二的得意门生中,从政者为数不少,孔子自身也不反对参政。这说明孔子的教化思想及培育目标与当时的社会须要是相统一的,体现了教化的社会价值。当然,孔子的教化思想不行避开地体现着阶级属性,但作为社会的人,孔子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提倡的很多思想,本身具有符合人类共性的成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行或缺的组成部分,应予以辩证地分析和扬弃。论语的读书笔记 2论语中的很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旧深厚,
7、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宏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似乎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第 5 5页共 2727页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观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化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说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化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胜利的治理国家须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第 6 6页共 2727页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特别喜爱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限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和显明的思想特征。人应当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特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
9、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宏大的教化家和思想家。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日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许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日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家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
10、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的读书笔记 3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第 7 7页共 2727页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全部漂亮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学问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觉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望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
11、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知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知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看法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知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非常欢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知我们要虚心、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知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第 8 8页共 2727页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慢
12、慢地对孝这个字的相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漂亮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或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劝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忧、忧虑。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集体也会有“姚明”“王羲之
13、”“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活灵活现;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好听;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第 9 9页共 2727页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爱好,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一般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育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很多的植物滋养下强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
14、的大树。树之所以高大,因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因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因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因为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论语是道德与才智的凝聚,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育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薄书一本,细读一遍,终生无悔。论语的读书笔记 4早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出现。我边听音乐边起床。洗把脸,静心书房,读两则论语,开窗入怀,觉得能量满满,华蜜爆棚。如诗一样的生活起先了。这段时间,迷上论语。闭目遐思,穿越千年,与长者相望:论第 1010页共 2727页语,给我带来什么呢?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孔子说:“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老人的情
15、怀,也应当成为我们的人生方向。让老者心安,社会有更多的温情;与挚友信,社会又增几分安定;成为学生们、年轻人的榜样,使之向仁德靠齐,又会给社会几多动力;活成别人眼中的风景,又给自己多少活力,多少向往啊。作为一名老师,能自已信任,也告知自己的学生:我们的社会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生在新中国的我们、长在改革开放新政下的我们,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最华蜜的人!自己学会感恩,也引领孩子们感恩:感恩我们这个宏大的时代!听听孔子的慨叹吧:“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想想孔子生活的年头,再引领孩子们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果,对社会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心存感恩,眼前常亮,生活是如此的美妙;珍惜现在
16、的生活,常怀感恩,内心总是喜悦,工作干劲往往十足。读懂论语,社会更和谐,我们更阳光。论语能让我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让我深深的明白:我是第 1111页共 2727页一切的根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工作中,我们有多少限制的成分在?又有多少指责的成分在?怪单位安排不合理,怪孩子们不听话,怪家长们不协作,怪不被社会理解听听论语上怎么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我们还会给孩子空洞的说教吗?有事从自身找缘由,多求已而非多指责别人,这就是榜样的力气。上课不接打手机,把字写的大一点、清楚一点、更美一点,笑容多一点,指责少一点。孩子的学习环境会更加宽松。自己的
17、花开了(榜样),引领的作用增加了,工作就顺当了,孩子们也就欢乐了,压力小,欢乐多,成果提升快。如此,何乐而不为?论语,让我更爱学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人说,岁月像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岁月匆忙,流水无情。人生苦短,但学海无涯。老夫子告知我:可以有事做!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他又说:“饱食终日,无所专心,难矣哉!”好学,专心学,就会“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让我学海无涯乐为帆,人生的方向更明确,教学的路上更自信。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第 1212页共 2727页且格。”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以德引导,以礼引领,而不只是用纪律
18、约束、用惩处诫勉,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知荣辱,知进退,“有耻且格”。论语,教会我提升自己。用人格魅力影响人,用温柔的语言与孩子们沟通,用亦师亦友的心态与孩子们交往。学生收到了爱,亲其师,信其道,学习时信念十足。论语让我重新思索什么是“孝”。过去,我认为给父母拿点钱,送点东西,物质上尽量地满意,就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孝道。论语上怎么说呢?“色难。”“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尽孝只是能养的话,那和养犬马有什么区分呢?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赐予,体力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我们跟父母说说话的时候的看法。“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尽孝,
19、生活的需求是基础,精神上的愉悦更重要。读后我问自己:老人内心的孤独吗?他们此时想听的想要的是什么?孝顺,孝在前,顺在后,懂老人的心,才能顺老人的意。所以,夫子告知我们:色难。第 1313页共 2727页论语让我们学会放下。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上天无言,四季照常运行,大地无语,百物照常生长。好说不如会说,会说不如不说。身教大于言传。在校担忧学生学不好,在家担忧家人事情做不好。事事爱操劳,时时爱忧虑。总觉得别人老不让自己放心。读论语,让我学会放下,学会沟通,学会祝愿。在子女的引领上,在伴侣的交谈中,在学校的管理上,最难的是沟通。读后有一个想法:过去的所谓的沟通,或许是
20、限制。自己当好“北辰”,学会吸引,众星“共之”,多好!放下,让自己省心,给别人温馨,使社会和谐。论语,陪我听花开花落;论语,伴我品潮去潮来。论语的读书笔记 5翻开薄薄的论语,我发觉如今的我们已离儒家文化甚远了,或许以今人的眼光,论语中的孝道已很难让人接受。但我想说:请大家捧起论语,让我们重视孝道。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其实父母就是我们最完备的榜样,我们观其志,而等到我第 1414页共 2727页们成为父母眼中的成人,多的更是任性的小王子、小公主,而少了对父母的崇敬之情,孝字难寻呀!我曾听说父亲出售血换来的是儿子无止境的花销;我曾望见一个无望母亲的泪水
21、,却换不来浪子的回头。我不禁想问:孝从何寻?早在春秋之时,夫子便有子寻父志之思想,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以崇敬的心来奉养父母,这就是我们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子曰:“父母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如今我也见年过半百的父母仍为孩子操前忙后,真不知作为儿女的他们是否对父母之年有夫子般的见解。而有感于父母之年这正是现在儿女应尽的孝道。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看完这句,我不禁想起报纸电视上一个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和那流满泪水的父母的脸。夫子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孩子应当在父母身边,若有时要远行必告知父母。若那些离家的小孩能捧起论语,若明白此句的深刻含义,便知父母之专心良苦,
22、便会少一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和焦虑万分的父母。假如今后我们远游了,我们更应当珍惜与父母团聚的时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父母以最大的关切来弥补远游之缺。第 1515页共 2727页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侍奉父母态度温和就是孝。而对于现在的小王子、小公主,态度温和也许只是父母对他们吧!若以夫子之言,我们应当以遵从的心来面对父母,以此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谢之情。而要在小王子、小公主辈重拾对父母的钦佩听从之心,重捧 论语,势在必行。读论语,才明白了孝字当头必从小事行起,才懂得对父母的爱应当更加的珍惜,而对父母的爱应当更加真实、切实。重读论语,受益匪浅,我坚信
23、这部哲学原典的光辉必能照射普世孩子的心。重读论语,对我们意义深远。论语的读书笔记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来自论语这本书。但是你真的理解了吗?大多数人都不是很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了以后,再来温习,不是很快乐吗?有远方的挚友赶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也在论语中体现了,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讲,父母在时,不能远游,出去时要告知父母方向第 1616页共 2727页自从我学习了论语以后,我有了很多生活上的进步;每天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孝顺父母虽然孔子所说的我没有全部做到,但是却比以前做得更好了。论语就像我的一面镜子
24、,我自己是怎样做的,孔子是怎样要求的,我应当怎样做才更好。现代人成天只知道舍命的赚钱,连父母都不管了。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假如你不敬重老人,那你养的动物就和你养的老人没什么区分了。论语反映出了古代文化学的缩影,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古代的人,古代的事,古代的文化。曾子曰:“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便是我的座右铭,我觉得,每天就应当向曾子这样去反省自己,然后为自己立一个目标,才能有进步。论语这本书,让我懂得的道理远不止这些论语的读书笔记 7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挚友,那么挚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25、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涵,“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第 1717页共 2727页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挚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挚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许多场合,“挚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牵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动身,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挚友,越外围的挚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便利,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状况,假如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
26、,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挚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经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挚友保持最亲密的关系,而认同性挚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状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状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挚友。有的挚友相伴一生,有的挚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挚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挚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恒久在一起第 1818页共 2727页的挚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
27、。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行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妙。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假如我们能观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挚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冲突。接受甚至观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假如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冲突
28、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论语的读书笔记 8上了近一个学期的“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我觉得自身素养有所提高,并且真正发自内心的领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对任何一部古代佳作都很感爱好,但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我体会最多的第 1919页共 2727页还是论语。最早接触到论语,是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里的两小儿辨日,接下来是初一课本中的“论语十则”,那时,根本不懂其中含义,却能够将其熟背,小时候妈妈对我的学习要求特殊严,电视是肯定不允许看的,直到科教频道播出的由于丹老师主讲的论语心得,那段日子,在我完成了自身的作业后,唯一的放松,便是看论语心得,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对论语有了
29、初步的领悟。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有人说论语似乎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许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化。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实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肯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第 2020页共 2727页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合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气。只有当天地之气凝合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一种力气
30、,我们假如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气,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看法特别平和,而他的内心却非常庄重。因为其中有一种力气信念的力气。孔夫子是一个特殊讲信念的人。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洁。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欢乐生活。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冲突。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化的
31、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觉别人的错误,也不简单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 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简单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假如能够参考一下第 2121页共 2727页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知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冲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行雕也。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
32、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相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行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同日而语。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挡他逃亡。但我更喜爱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间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肯定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
33、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第 2222页共 2727页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日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特别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视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训诲长期不加变更,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忧、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
34、母教化子女的动身点。所以为父母供应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假如能够根据父母的意愿、训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虚心、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看法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第 2323页共 2727页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受
35、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知我们灵敏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肯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
36、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恳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第 2424页共 2727页学问,。”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学问,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论语的读书笔记 9阅读论语,让我产生了两点感受:1、应当注意品德修养。一个人最为人称道的是品德,学问和成就尚在其次。返观我近几年的成长之路,在专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急功近利、投机钻营、仰慕虚荣等毛病却也在潜滋暗长,想当官、想出名、想赞誉
37、,有时为了达到目的,甚至背离了做人的原则,还为自己取得的成果而沾沾自喜。现在想来,这些都背离了君子的“道义”,应当是为人所不应有的,是思想上的斑斑劣迹。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敢于将自己作“解剖”,用原则为行动护航,把一个大写的“人”立起来!2、理论应当与行动相结合。近几年,我始终保持着较好的阅读习惯,读了不少书刊,而且涉猎到教化、教学、科研、家教、为人等诸多方面,但我也产生了一个越来越剧烈的感受:学习的理论没有与行第 2525页共 2727页动很好地结合!学习的目的应当是改进实践,这是学习的根本目标。假如只有阅读数量的积累,没有实践中的敏捷应用,阅读会有多少意义呢!我希望自己阅读走精品之
38、路,悉心研读最有价值的书,将圈点勾画、批注心得、联系实际、敏捷应用融为一体,让阅读的收获最大化!论语的读书笔记 10暑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论语一共有 20 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挚友的力气是不行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气是远远不行能创建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故事。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挚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经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
39、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第 2626页共 2727页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举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非常兴奋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情是多么珍贵,多么重要呀!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挚友小董来我家玩,一起先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常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行开交。最终,妈妈告知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知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过了几天,我的挚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快乐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情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验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情的宝贵。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化了我怎样与挚友交往,我肯定要把小主子做的更好。第 2727页共 2727页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