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关爱学生.doc
《教师如何关爱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关爱学生.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如何关爱学生我感觉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一、 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
2、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教师应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二、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在诸多爱生的美德中,尊重是爱之核心。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复杂程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方能动、另一方被动的生产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但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
3、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延。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体现个性的原则。 三、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行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
4、,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 四、关爱学生定要“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于托付。首先,在对待全体学生上,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任导之;其次,在对待后进生上,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能抱有成见,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让他坐下来,想方设法让他开口说话。然后顺势进行引导,最终使之幡然醒悟。再次,在对待班干部上,要坚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调动全
5、体班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它们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而健康地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只要教师用心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后,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专题讲座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梁永增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市级骨干教师) 这门课程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座部分,讲座主要是想为大家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第二部分是研讨部分,研讨的核心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第三部分是为大家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内容为:每位学员编制一份以收集、分析数据为主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设计
6、。 通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学习,期望大家能进一步明确什么是数据、什么是数据分析;理解用科学数据支持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了解数据分析的过程;了解指导小学生收集、记录、分析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编制以收集分析数据为主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设计,并据此进行课堂实践。 在讲座的开始,我想先与大家达成这样的共识,也是我在其它讲座中反复讲的:能力的形成需要实践,只有大量的实践才能使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我们在平时的科学课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多为学生创造收集、记录、分析数据的实践机会,或者说,要经常在科学课上,让学生通过收集、记录、分析数据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7、,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相信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经常参与数据分析的实践,数据分析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下面,我就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大家交流。 在讲座中,我主要讲解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数据; 什么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与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数据(一)数据的内涵与外延 所谓数据是指在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所获得的和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的数值。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数据的来源,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活动获取的数值是数据;其二是数据的应用,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活动所使用的一
8、些数值,同样也是数据。获取数据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有人将当今社会称为数字化社会,也有人称为信息化社会,都同当今对数据的需求密不可分的。举个例子,大的方面,科学研究上,宇宙飞船从研发到发射,再到回收改进再发射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数据;经济方面,炒股票,没有对股市行情的分析,对股市数据的掌握,也是不行的;生活方面同样也需要数据。可以说,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政治、军事、科学、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对数据足够的认识和把握,很难在当今和未来社会的竞争中获胜。我这里讲的意思是,我们教师应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数据,应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当然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必须渗透到我们的教学
9、实践中,而不是喊口号。 数据是承载、记录信息的符号。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获取数据的目的是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工作。数据只是一些符号,要想让人们了解这些符号所承载和记录的信息,就必须将符号转化为人们能够读懂的语言。要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首先要获取数据,数据获取后,并不等于就获取了信息,要将数据变为信息,还必须对数据背景进行解读,只有对数据背景解读清楚了,再经过一系列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信息了。 什么是数据背景呢?数据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即当接收者了解符号序列规律,知道每个符号和符号组合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以获得一组数据
10、所载荷的信息。数据转化为信息,可以用公式“数据 + 背景 = 信息”表示。 21 .78 、 21.45 、 20.87 ,这些数字也可以叫数据,但如果没有数据背景,就没有任何的意义,而只是一个个干瘪瘪的数字。如果将这些数字放在运动会铅球比赛这样的背景中,这些数字就有了承载运动会铅球比赛成绩的信息了。比如,这三个数据可以告诉我们男子铅球比赛前三名的信息:第一名 21.78 米,第二名 21.45 米,第三名 20.87 米。除了这三个数据,如果再有以往运动会铅球比赛的数据,就可以告诉我们铅球比赛历史最好成绩,世界纪录、运动会记录、国家记录信息等。 数据不单单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成为数据,计
11、算机代码也是数据。这层含义不难理解。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介质的总称,是用于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字、字母、符号和模拟量等的通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主要以数字数据为载体,因此关于计算机代码数据等,我就不多谈了。 (二)数据分类 数据按性质分为:定位数据,如各种坐标数据;定性数据,如表示事物属性的数据;定量数据,即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重量、速度等物理量;定时数据,反映事物时间特性的数据,如年、月、日、时、分、秒等。按表现形式分为:数字数据,如各种统计或测量数据;模拟数据,由连续函数组成,又分为图形
12、数据(如点、线、面)、符号数据、文字数据和图像数据等。按记录方式分为地图、表格、影像、磁带、纸带。按数字化方式分为矢量数据、格网数据等。 在科学课中,从表现形式上,使用数据主要是测量数据。性质上是定量的数据,即长度、面积、体积、重量、速度等。 归纳起来,小学科学课重点指导学生获取、分析诸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速度等支持探究活动的测量数据。 前面我与大家交流了“什么是数据”,我谈到,数据有了数据背景就可以承载信息了,我们通过了解数据背景就可以读懂这些数据,因为这些信息是外显的。但是那些隐藏在数据之中的信息如何读懂呢,如何从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集中、萃取和提炼信息,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
13、规律呢? 二、数据分析(一)什么是数据分析 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藏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数据分析是有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数据分析就是在探究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最终发现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 (二)数据分析的类型 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以及验证性数据分析。其中,探索性数据分析侧重于在数据之中发现新的特征,而验证性
14、数据分析则侧重于已有假设的证实或证伪。 (三)数据分析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主要活动由识别信息需求、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价并改进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四部分组成。我讲的第三个大问题“数据分析过程与教学实践”将围绕这四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三、数据分析过程与教学实践(一)识别信息需求识别信息需求是确保数据分析过程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可以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清晰的目标。在分析数据前,首先应确定数据的有效性与目的性,二者缺一不可,即为什么收集数据,通过收集数据要达到什么目的,收集的数据是否有效。对无目的、无效果的数据,即使分析也没有一点意义,只能劳民伤财。要使收集数据具有目的性,收集的是有效数据,在我们
15、的科学课中,教师应怎样做呢? 1 、探究情景和学生的有效假设是确保数据目的性的关键。 我以“磁铁的性质中建构磁极的概念”的教学为例,来说明这一点。本课的教学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 1 )探究磁极的概念。知道磁铁两端磁力强,中间磁力弱;从两端开始向中间,磁力越来越弱。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强的两端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 )能够根据研究问题主动搜集数据,并根据分析数据所得到的信息对问题进行合理恰当的解释;能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如实记录;能实事求是地进行交流解释。( 3 ) 初步具有乐于探究、实事求是、细心操作的科学态度。 目标的描述是决定采取何种方法的关键,在目标( 1)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如何 关爱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