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4.docx
《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_4.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1页共 5858页20222022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道德经读书笔记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肯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我整理的 道德经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保藏。道德经读书笔记 1老子是春秋末期闻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所作的哲学论著道德经(又称老子 道德真经)也广为人知。该书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意深邃,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李佳伟同学的脚步,感受先贤老子内心深处的人生才智。“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无名,万物之始,出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2、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为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这一章描写老子哲学里最重要的范畴“道”。他所说的道,乃是变动不居、周流不止的。只有随时变易,第 2 2页共 5858页乃是“常道”。“道”是构成世界实体,是万物运动改变的动力,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它幽昧深远,不言说。他认为:真理是无法用详细的言辞来表达的,它超乎言辞。人们费尽心思来描写“道”,其实挂一漏万,要一落言筌,损失的远远比说出的多。这就似乎庄子里讲的一个故事:有个国王喜爱鼓琴,后来他却不鼓琴,只是静静地坐在琴前倾听。因为他已经领悟到,即使再超群的琴艺,当他弹奏出一个音的时候,其余的六音却同时丢失了。哪如专心去领悟自然的天籁呢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行的圣人。水的许多禀性体现了道的特性,而圣人就道的体现者。圣人的言行近乎水,而水德又近乎道。在中国古代很多哲学家的著作中,水都是重要的体道之物。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为水总是处在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里。苏轼也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在老子看来,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又不避污秽谦退守中,所以最接近于道。圣人就应当像水一样,与时迁徙,应物改变。第 3 3页共 5858页“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4、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章描述了“道”的特性,是 道德经 一书中最为具体的地方。简洁来说,“道”有这样几个特性:“道”是浑朴状态的,相对于世界的杂乱无序而言,它是浑然自足的统一体,所以说它“有物混成”;“道”在时间依次上是先天地而生的,而且天地万物也是由它所产生,所以说“先天地生”;“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所以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人的运动规律应当仿照天地,天地的运动规律应当仿照“道”,“道”的运行应当仿
5、照自然。“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这一章还是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起来是一种状况,事实上它可能恰恰属于反面。事物在许多时候是相反相成,遇到事情要能留意到对立面,擅长运用冲突对立统一规律,则往往可以转圜。天下纷纷,若用智术相驱除,则愈发混乱不堪。若清净守虚,则无第 4 4页共 5858页为而化。“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
6、大制不割。”老子哲学主见谦退守中,以静制动,以柔弱胜刚毅。这种理解是不错的。但老子的这种思想,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知其雄”要首先了解事物刚劲的一面,才能执守柔弱的一面。只有对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确定去取。一般人往往误会或片面地了解老子的哲学,以为他一味地宣扬退让。这真是断章取义。事实上,老子是在有了“知其雄”的前提下,才有“守其雌”的结论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一章中,老子痛心疾首地描述了人们一味偏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从而导致了精神生活的沦丧。在老子看来,人的正常生活应当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7、合一并重的,所谓“营魄抱一”。但在现实生活中,第 5 5页共 5858页人们往往偏重物质生活的享乐,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冷眼旁观,从而导致了道德的沦丧。老子这里所说的“为腹”,是要建立安静恬淡的内心生活,这就要求人们要抑制自己对物欲的无尽追求,仅于果腹而已。“为目”是片面追求感官世界的刺激的生活方式。老子所极力反对的对物质文明的单一崇拜,在今日读来,特殊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老子描绘的志向国。
8、在他的志向国中,应当国土面积不大人口稀有,即使有十百倍功效的机械也不运用。舟车备而不用,甲兵废弛,民复结绳记事。在这里,百姓有甜蜜的饮食、漂亮的衣服、安适的居所、快乐的习俗。因为国家都很小,所以邻国之间可以相互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相互听得到。对志向国的向往,是关切人生和民生的哲学家的共同愿望。老子的志向国,是农业社会的特别产物。他诗意的描绘,对中国古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 6 6页共 5858页“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道德经读书笔记 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
9、不穷。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真正大的成就反而似乎有缺陷一样,但它用起来却一点问题都没有。真正满的东西看起来似乎中空一样,它都始终用下去。笔直的大路看起来似乎曲曲折折似的,最高境界的奇妙看起来很笨拙,真正的胜利者看起来有许多不足。躁能够战胜寒冷,宁静能够战胜燥热,清静可以作为天下的规范。成,完成,成就。缺,缺陷。弊,弊病,弊害,引申为有问题。悟道的领导者把国家治理得特别好,别人看起来有丰功伟绩,应当受到顶礼膜拜,但是领导者本人不要这些名誉、地位,他认为还有许多不足。这就是大成若缺。那么,这样的领导者来治理国家,管理公司,第 7 7页共 5858页完全可以
10、让人放心,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与缺失,这就是“其用不弊”。大成若缺,并不是有意不把事情做好,留有尾巴,留点缺憾,因为这本身不是大成。大成是前提,若缺是看起来似乎缺,其实并不缺,领导者不去追求表面的完备,不去迎合别人以获得赞誉。盈,满。盅,指酒盅,中空的;也有作“沖”,水冲出来的山谷。“大盈若盅”,其引申的意思是特殊高超的领导者,虽然任务完成得特别好,很圆满,但他始终保持低调、虚心的本色,所以能够把事情始终做下去。治理国家如此,管理企业如此,一般人的生活也是如此。用到一般人的生活中,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四周许多有很大成就的人,他们总是保持着恒久学习的心态,而且成就越大的人,这种心态越明显,越
11、不耻下问。一个人的成就再大,总是还有上升空间。另外就是功夫在诗外,通过学习其他学科的学问、学问来提高、升华自己的专业。不要总想着“抄近路”,正直的道路是不行以取巧的。“大直如屈”是我们真正做人应当秉持的信念,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挫折,许多诱惑,各种各样的波动,但是我们要坚信,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给大家带来有用的学问、有用的帮助、有用的产品等等,始终第 8 8页共 5858页做下去,你走的就是直路。而成天想着整别人、踩别人、算计别人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曲”,可能恒久达不到从容的人生境界。“大巧如拙”,真正高超的人,做事境界高,看上去似乎很笨的一样,可是他驾驭了精髓,这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思维
12、方式。真正的“巧”是靠下“笨功夫”得来的,做事贵在坚持。所谓匠人精神,就是扎扎实实做工作,不搞投机取巧,把工作做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也一样,真正把心静下来,一点点下笨功夫的,将来都有出息。但现在大家都不愿下笨功夫,其实许多事情都是在低水平不断的重复,重复多了以后就会上到高水平上。真刚要把工作做好有三个要素:一是这事是你喜爱的;二是对众生有益的,能帮到众生;三是坚持十年以上,下笨功夫,精益求精,你确定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绌,不足。越是不在意的结果最终越会有好的结果追随而来。真正的胜利者,人生大赢家,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名誉、地位以及光鲜的外表,穿一般的衣服,开一般的车子,把胜利的光环
13、全部去掉。唐朝的郭子仪一生成就很大,平定安史之乱,几乎靠人一人之力保大唐天下三十年的平安。因为他功高盖主,位极人臣,手握重兵,监军鱼朝恩不断诬告,朝廷也三番五次释他的兵权,他都毫不在意,须要他带第 9 9页共 5858页兵打仗时也不讲条件、不推脱,家里的大门放开随意别人进出,从不居功自傲,所以他不仅自己活到八十五岁高龄,而且家里几代人都身居高位,荣华富贵,是位真正的人生大赢家。从身体、生命角度讲,寒是没有生命或者生命很弱的低端状态,躁,就是动起来,脱离这种状态,运动之后可能会过热、虚热,这时候就要静下来,把虚热清掉,让身体进入一种中正、平和状态。从经济生活角度讲,寒是赤贫的状态,那么就要不断努
14、力工作,让自己脱贫,但当财宝积累到许多的时候,就要心静,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限制自己的欲望。所以,身要动,心要静,保持中正平和,清空欲望,是提升境界的关键。道德经读书笔记 3体道第一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是可遵循的抽象的运动法则,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抽象运动规律。依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名称,是事物面貌的反映,但这种面第 1010页共 5858页貌不是一成不变的。没出名称是天地形成的本源;出名称是区分万物的基础。因此,人类经常假借抽象的无来达到了解万物的奥妙,通过具
15、象之有来达到相识微妙的道。这两方面是同时产生的,然而名称又不同,都可以称之为玄妙的学说,这种神奇而深邃的理论,是各种学说的基础。“常有,欲以观其徼”,说明“道”属于形而上的学问。“有”为原始之“有”,“无”在此基础上得以相识。万物之有是新的物质形式之有,要相识这个“有”,得以整体之道为依据。养身其次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下人都明白美妙是最值得称道的,这是由于有丑恶的区分和存在;都明白和善是最宝贵的,这是由
16、于有邪恶的区分和存在。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等,这些对立关系正是自然法则的再现,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永恒的真理。因此,圣人为了实现有为的志第 1111页共 5858页向,实行无为的方式来看待当前的事业,推行一些道的教化。万物生长不会逆向发展,生长过程总是不断改变的。取得成就的人也总是不会停留在已有的功劳上。只有不甘于已有的功劳,才会有新的成就。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对立的运动形式。这里的“无为”是觉得眼下无为,属于君子自强不息的心态。只有这样,才有新的成就。安民第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17、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对国家的统治而言,要让国家安定,就得让民心纯朴,要使民心纯朴,就得让民众不崇尚才智和地位,才会使民众不至于形成争强好胜之心。也不要让民众憧憬珍物稀宝,社会上才不会出现偷扒现象。更不要让民众产生贪欲之念,才不犯上作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方针就是:让国民思想空虚而能填饱肚子,淡化民众的志向而又能使身体强壮。总之,常常让民众保持既无学问又无欲望的状态,而让那第 1212页共 5858页些真正的聪慧人又不敢不替国家效力,这样的话,国家就肯定会治理好。从国家的稳定相识,要一切听从我的意志,才好治理,于是后来就有了法律。可老子将这种相识扩大了,没有留意领域的区分
18、。无源第四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是以对立形式产生作用的,它混沌的充溢天体万物之中,取之不竭;不去利用,也不会过剩。它深邃莫测,最难领悟把握。然而,它似乎是万物形成的根本所在。它能缓和锐气,解决纷争,调和明暗,容纳污垢。它是最公正的,也是澄澈明静的。它有时似乎又有客观的实在,我不知道她是从何而来,它的形成似乎还在“帝”的前面。有天体的运动,就有“道”的的存在,现在称之为环境对局部事物的影响,老子将环境这种感性相识上升到了形而上的抽象相识,这也是一切科学探讨所运用的方法。不过,他对这种相识还比较朦胧。至于“挫其锐,
19、解其纷”,属于“德”的范畴,属于运动中的自然调第 1313页共 5858页整。虚用第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地本无慈爱可言,仅仅是将万物视为一个受它支配的玩物,不予理睬;具有大智能的圣人也无慈爱可言,仅仅将如何管理百姓视为第一要务,对人民的痛痒也不闻不问。天地之间就犹如一个容器,里面越空虚,所盛东西就越不会出来(屈与出相呼应),若是常常去搬弄它,即便没有多少东西,也很简单让其中东西掉出来。百姓一旦见多识广,君主应付的方法就会越来越少,不如让百姓安守现状,君主也安守现状,就能使国家太平。自然界无所谓感情,你
20、这能顺应自然,圣人所操劳的是天下大事,对百姓的个别事务没有精力去关注,圣人追求的是大仁大义。其次层意思与“烹小鲜”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一章实际是告知人们君主的治国方略,不要顾及小事,不要事事操劳,用一个比方,形象地表明白这个意思。成象第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第 1414页共 5858页不勤。深的神道,它与天地共生存,不存在生死问题,这即是所谓玄妙的阴道运行。这些道学理论是探讨天地的根本所在,它绵绵不绝,似有似无。即便得此法之人,用起来还是不能娴熟。神与道事亲密相连,都属于抽象的运动形式,所谓改变莫测之谓神,表明同属一种抽象的运动。可见图像对神的描述韬光第七天长
21、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之所以能永存于世,就在于它不顾及自我的生存。正是由于大才智的圣人也能做到这一点,对自身顾及得少,反而有利于自己,考虑身心以外事多,反而能使生命达到许久。正因为他们具备无私的品德,所以能在客观上成就自己。天地不能同人类比,就像石头不能与昆虫比一样。其实,人的价值越大,自我圈就越大。正由于他们不注意“小我”,故能成就“大我”。第 1515页共 5858页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
22、尤。最高级的慈善就犹如流水一般的境界。流水只一味的滋养万物,而不会同万物相抗争。流水总是处于低洼之处,与众人主动向上、谋求发展的精神相背逆,自然遭人们的厌恶。水所处地位就犹如无为的“道”相仿。人要找一个优良的环境居住,要擅长去探讨一些渊深的学术,与人交往要擅长讲求仁道,当政要擅长管理,所做事情要能充分发挥你的实力,办大事要擅长选择好的时机。但不要与人相争,才不会有错。众人追求的是自我小利益,有实力者,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他们平常擅长注意信誉,注意团结他人,不入俗气,生活中,“让”的概率是较大的。但他们擅长把握最佳的时机来发展事业,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味地强调“不争”,也是错误的。“争”须要协调
23、,没有协调的争,就会国将不国。运夷第九第 1616页共 5858页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行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当一旦得到的东西已经很丰富了,就不要贪得无厌,不如停下来,你所占有的金钱地位多了,别人就会眼红,终究是不能“长保”的。人一旦发富发贵,往往会傲慢自大,这样反给自己栽下祸根。人一旦有所胜利,就得知足。懂得功成身退,就把握了自然的法则。平常所说“树大招风”就是这个道理。这其实是平安与名望的对立性。越出名望,越不自由,因为他的平安系数差。老子强调的是知足,这有一个对自身实力的理智相识问题,超越了实力范围,才是“盈”,这时,只有“功
24、遂身退”,才是理智的选择。能为第十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民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为雌。明白四达,能无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人类的行为和思想总是承载在一起的(先天的元神和后天的精神相连),二者又可能道德经读书笔记 4第 1717页共 5858页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行得而亲,亦不行得而疏;不行得而利,亦不行得而害;不行得而贵,亦不行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真正明白的人不多说话,夸夸其谈的人不肯定是真正明白的人。悟道之人必定会堵上欲望的孔窍,关上欲望的心门,收敛其光
25、线,混同于尘土之间。挫光锐气,解除纷扰,就是深远大同的境界。达到大同境界的人,你不能够太亲近他,也不能够太疏远他;不能够用利益诱惑他,也不能够危害他;不能够使他名贵,也无法使他低贱。所以他是世间最尊贵的人。“知者弗言”是真正知道的、明白的人,人家不多说话,多说话、总是到处说的,他可能什么都不知道。这句话可以作为一种人生的阅历来看,当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什么都没见识过的时候,您就喜爱不断地讲,以显示自己知道得多,但是您真的什么都阅历过、经验过了,觉得不过如此,这些没什么好讲的,这时候您可能就起先渐渐第 1818页共 5858页变得缄默了。辛弃疾写过这样的词:“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2022 读书笔记 _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