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中国古代的农业岳麓版2020051402108.doc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中国古代的农业岳麓版202005140210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中国古代的农业岳麓版2020051402108.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核心素养测评二十 中国古代的农业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商民族虽已从事农业,但在商朝五百多年的历史中,迁都的次数在六次以上,而且甲骨文上有经常狩猎的记载。材料中作者旨在强调()A.商朝游牧习俗浓厚B.商朝贵族经常狩猎C.商朝都城一直不固定D.商朝统治者不重视农耕【解析】选A。材料中,迁都频繁、“经常狩猎”都是游牧习俗的体现,故选A;材料中涉及的是商朝有经常狩猎的记载,并不局限于贵族,排除B;盘庚迁殷后,商朝都城基本固定下来,排除C;材料中提到“商民族虽已从事农业”“有经常狩猎的记载”,说明有游牧习俗,但不能说明统治者不重视农耕,排除D。2.(2
2、020长郡模拟)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 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解析】选A。由材料中铁农具的出土位置来看,铁首先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然后春秋中晚期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说明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故A正确;材料中出土的铁农具并非武器,故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无法体现,故B错误;材料仅提供铁农具的出土地区,未体现铁农具的工艺,因而无法
3、得出冶铸技术是否进步的结论,故C错误;铁犁牛耕普遍推广是在汉代以后,故D错误。3.汉代继承了秦朝抽取人头税的做法,规定:年龄在15岁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这主要反映了汉代()A.鼓励人口生育B.女性社会地位低C.社会矛盾尖锐D.政府管理能力差【解析】选A。材料“年龄在15岁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说明汉代鼓励结婚、鼓励生育,故选A;材料“15岁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说明不是所有女性,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税收标准不是社会矛盾,排除C;材料中汉代的税收细节体现的是汉代政府管理能力很强,排除D。4.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载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
4、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今人统计隋唐时期长江下游各地水利措施的次数见下表。这反映了 ()省份(今)隋朝(次)唐朝(次)浙江省244江苏省118安徽省112A.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C.经济重心南移进程明显加速D.长江下游地区成为农业中心【解析】选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全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尤以江南道和江南东道为最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就是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即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故C正确。A中的重农抑商政策在隋朝仍被执行,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北方或者其他地区水利工程的信息或其他农业发展的信息,故不能够以偏概全,所以B和D错误。【加固训练】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
5、少,南方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 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C.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 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解析】选C。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南宋时期南移完成,从而影响了南北水利工程的兴修,故C正确。题干中描述了北宋后,南北兴修水利工程的数量变化,仅以此无法得出政府是否重视南方农业,故排除A;材料中只是描述南北兴修水利工程的数量,没有谈及是否在人口的迁出地区,故排除B;题干中没有体现工商业是否发达,故排除D。5.
6、 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6.519.8998.680.2 唐朝39243.2514.956.8 北宋1 122.562.9662.437.1 上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解析】选D。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逐渐增加,符合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故选D;“文景之治”是在西汉,表格中无“文景之治”之前全国人口数据,不能说明“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
7、口的快速增长,排除A;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与表格中北宋人口成倍增加的史实不符,排除B;导致古代中国人口变动的因素是多样的,从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的增多无法得出是朝代更替的结果,且表格主要反映的是南北方人口的变动,此变动和王朝更替关系不大,排除C。6.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解析】选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
8、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正确。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排除A;6世纪时,我国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加固训练】下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B.规模大,发展迅速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解析】选D。从扇形图可看出,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占比最大的是肥料,其次分别是播种和灌溉,体现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征,故D正确。7.(2020太原模拟)唐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
9、异财者,其罪死”。“召集逃散,令着旧业”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宋初这一政策()A.旨在压制工商业发展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C.意在强化理学价值观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解析】选B。根据材料“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召集逃散,令着旧业”,可知是限制人口流动、令操旧业,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故选B;宋太祖的诏令,针对的是“唐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排除A;程朱理学兴起,晚于宋太祖在位年份,排除C;宋太祖的诏令,解决的是唐末以来,“天下户口,流亡过半”的问题,排除D。8.诗经周颂载芟中记载“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礼记月令也有记载“命农计耦耕
10、事”。这说明当时农业生产()A.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B.使用耦犁进行耕种C.开展精耕细作的农业D.进行集体耕作【解析】选D。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耕作技术,不能反映出精耕细作的特征,故C错误;材料“千耦”“计耦耕事”反映出当时农业实行集体耕作,故D正确。材料是对当时农业生产劳动场面的描述,与土地利用率无关,故A错误;耦犁出现在汉代,不符合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限制,故B错误。9.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4%,这一变化反映了()A.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B.佃户成为耕作的主力C.地主对农民剥削有所减轻D.土地所有权
11、更迭频繁【解析】选A。题干中宋代客户(绝大多数是佃户)比例由40%下降到4%,结合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得到发展的史实,推知宋代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减少了客户比例,故选A;佃户是客户的一种,且客户最高比例也只有40%,未超过一半,排除B;题干看不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排除C;题干反映不出土地所有权的更迭,排除D。10.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妇女在农家亦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核心 素养 测评 中国古代 农业 岳麓版 2020051402108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16481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