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初探.doc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初探 一、标准化体系对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的文化馆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较大的非标准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馆舍设置的随意性。尽管各地普遍按照行政区划建设了各级文化馆(站,包括社区、村文化活动室),然而文化馆的选址位置、建设规模、设备配置都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各地文化馆可以说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二是服务项目的差异性。不同的文化馆到底该提供哪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服务项目。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三是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的“任性”。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没有标准化的服务操作程序,也缺少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所谓标准化,
2、就是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种类、程度、质量等定出标准,把标准上升为政府政策、行业准则,乃至于国家法律,以强有力的刚性约束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教无类”、普遍均等。标准化一方面确定了各级政府对文化馆馆舍建设、设备配置、经费安排、人员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底线保障标准”,通过标准化的制度安排,保证了政府对文化馆投入的“刚性支出”,使文化馆“有钱、有条件、有人”做事;另一方面,也对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构成与主要内容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212021年),结合文化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本文认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
3、系应该由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标准和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标准三个方面组成(表1)。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要根据中央和省要求,结合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各级政府的保障责任,围绕文化馆基本服务项目和内容,就文化馆设施布局、内容提供、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制定保障标准,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底线标准,明确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覆盖范围和均等化程度,在县域范围内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标准分为设施建设标准和管理服务标准两类。设施建设标准主要从文化馆硬件建设方面,提出刚性要求;管理服务标准主要是软件建设,重在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效能和水平。在执行
4、国家建设标准和管理服务标准的同时,重点加强软件建设,形成一批具有文化馆特色、符合群众实际文化需要的管理和服务标准。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制订绩效考核标准,在对上述服务内容、标准进行精确测算后确定一个文化馆经费保障标准,由文化、财政和审计部门联合考评,按项目的设置和标准逐条检查资金是否到位、用途是否准确、绩效是否明显(含覆盖率、群众参与率等),重点评估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服务供给、资金投入等基础工作的完成情况;建立评价评优标准,对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价,这一部分可由文化主管部门按照工作目标考核的要求进行;建立社会评价标准,由社会第三方独立开展公众满意
5、度调查,以确保中立和可信度。通过设立科学的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网络调查等,得出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评价和满意指数。 三、构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几点思考 1.正确认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 包括文化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并不是一项孤立、先创性的工作,而是在标准化大背景下的一项后发之举。相对于教育、卫生、人社等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起步较晚,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当前,包括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化机构在内,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是极具个性和差异化的产品,怎么能标准化呢。二是把标准化狭义的理解为制定标准,把保障标准等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文化 服务 标准化 体系 建设 初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