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doc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1.1监测某些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1.2建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1.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2监测对象为2015年4月1日2015年9月30日我院病房住院并实施手术的患者。3监测指标 手术部位感染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和外科手术医生调整感染专率。4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三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4.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
2、于术后30天内,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临床医生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4.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
3、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4.3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引流或穿刺有脓液。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由临床医生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说明: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手术切
4、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局限性的刺伤切口感染不算外科切口感染,应根据其深度纳入皮肤软组织感染。外阴切开术切口感染应计在皮肤软组织感染中。5监测方法:5.1监测前的准备 监测开始前对手术室及相关科室的主任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5.2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5.2.1对参与项目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正确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以及正确采集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方法。5.2.2使
5、用海报,宣传手册和卡片等手段广泛宣传教育,以利于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收集数据的准确。5.3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为了能保证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5.3.1手术医生/麻醉医生 完善病案、手术麻醉记录,将感染相关症状和体征记录完全,特别是当切口发生变化时,详细描述切口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手术记录中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外请注明手术方式(腹腔镜、开腹)、手术名称、手术历时、手术中失血量、手术中输血量、麻醉评分、患者体重。记录参加手术人员,特别是主刀者、第一助手;手术引流情况;手术后的病情记录、抗菌药物应用与更改目的等。争取定时间换药,并通
6、知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以便安排专职人员观察切口情况。有或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时,送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以及细菌培养。围手术期用药,请注明手术前或手术中用药,手术前用药注明用药的时间、地点(手术室、病房),一般要求在切皮前3060分钟应用,手术中用药是指手术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 500mL,要求追加一剂抗菌药物。5.3.2病室联系护士 了解手术后患者体温及手术切口情况,发现切口有异常分泌物,及时提醒、协助医生做切口分泌物检查;做好手术患者的入院宣教和出院指导,准确留存患者出院后联系方式并告知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有红肿、热痛、化脓等情况及时与医生和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7、联系。5.3.3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感染控制小组) 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手术患者的情况,与手术医生确定换药时间,查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核对每位手术患者的联系方式,对手术患者宣传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方式,电话联系出院后的患者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输入每个手术患者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每三个月得出手术部位感染率并根据医生代码通知医生本人,分析特殊原因和共同原因以便进行改进。5.4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 手术部位有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等症状或体征之一时,应进行相应的诊断性检查。特殊情况下,外科医生与微生物学
8、人员、感染控制人员一起讨论并通过无菌操作从切口留取组织或液体标本送检。5.4.1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的操作方法 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科,注意不能用干棉签取样,一定要用无菌盐水醮湿再取样并及时送检。5.4.2细菌培养的操作方法 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用力擦拭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后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科。但厌养培养时应吸取深部标本而不能擦拭表面,同时要使用厌养培养基。5.5调查登记方法 5.5.1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天
9、到病房了解患者实施手术情况,每个手术患者均需填写“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调查表”,该调查表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填写,医院感染仅指手术部位感染。5.5.2监测表格信息来源 手术患者的信息可从手术预约单或病室护士交班报告本获取;患者一般情况根据入院记录和三测单、手术信息根据麻醉记录单和手术记录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医嘱单获得的的信息,以及专职人员现场和追踪调查所得的信息。5.5.3 巡视手术患者,与医生约定换药时间,了解切口愈合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5.5.4医院感染病例发现方法同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手术患者术后发热是否38,切口是否发红、有无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菌
10、药物的情况,是否提前拆线引流,切口分泌物流出情况。如有上述情况发生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检查以确定感染。5.5.5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见表1,包括以下内容。5.5.5.1手术患者编号 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资料的,每随机输入一个患者的信息,都有一个对应的号码,值得注意的是监测表上的编号应与计算机给出的编号一致,以便于查询。5.5.5.2患者一般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这些资料提供患者的基本特征,为资料的查询及复核提供方便。5.5.5.3 患者的住院资料 科别、病室、床号、入院日期等,为资料分类、分析、比较提供信息。5.5.5.4手术情况 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持续时间、
11、麻醉评分(ASA)、切口类型、手术者、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是否围术期用药、是否有植入物、是否使用内镜等。5.5.5.5医院感染情况 感染部位、感染日期、标本送检日期、标本名称、检测方法、病原体和药敏试验结果。表1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手术患者编号:一、一般情况住院号 科别 病区/床姓 名 性别 年龄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联系电话 回访日期 年 月 日二、手术情况手术名称 手术持续时间 分钟手术日期 年 月 日 手术医生ASA评分 切口等级 手术类型 急诊 / 择期 麻醉类型 全麻/非全麻植 入 物 有 / 无 内 镜 是 / 否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前2小时以前用药 是/
12、否 围手术期(术前30120分钟)用药 是/否术中用药 是/否 术后用药 1日 / 2日/ 3日/ 4日及以上四、医院感染情况 是 /否感染日期 感染部位(1) 年 月 日 (1) (2) 年 月 日 (2) (3) 年 月 日 (3) 送检日期 标本名称 送检方式 病原体 药敏结果(1)(2)(3)填表人 5.5.6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的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是根据目前外科手术部位监测最小数据的要求设计的。要求登记调查期间所选手术的全部病例,表中的项目有些是必填的,如住院号、年龄、性别、科别、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是否围术期用药、是否有植入物、是否使用内镜、手术持续时间、手术者、手术类型、切口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手术 部位 感染 监测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