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docx
《临泽县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泽县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 40 -页 共40页临泽县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 施 方 案为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建设功能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临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和财政部关于印发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项目安排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 200912号)文件精神,结合临泽县生态环境状况和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编制本方案。一、基本概况(一)自然概况1、自然地理位置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临甘州区,西接高台县,南靠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与内蒙古阿
2、拉善右旗相连,地理位置位于东经995110030,北纬38573942。全县南北最宽约77 km,东西最长约49.7km,总面积27.778万hm2。2、地形地貌全县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洼,南部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北部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U”型地貌,海拔高度在1350-2084m之间,黑河自东向西穿过。从南向北依次分布着梨园山间盆地、南部戈壁边缘细土平原、黑河冲击平原,黑河北岸农耕区及北部剥蚀残丘戈壁等六个地貌类型区。沙漠戈壁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境内自然形成南、北、中三条风沙带,总长103km,贯穿全县6个乡镇及6个国营农林场站。3、气候状况境内属典型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日照长,辐
3、射强,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全年日照时数3260h,年总辐射量146.02kc/cm2,平均气温8.9,0的活动积温3544.6,10的活动积温3092.4,无霜期128203d,平均152d,年平均降水量76.1mm,年平均蒸发量2348.4 mm,约等于降水量的30.8倍。大气干燥度4.9度,除海拔高度1650m以上的山区外,大部分属特干旱区。灾害性农业气象因素主要有:干旱、霜冻、干热风、大风和沙尘暴等。4、土壤状况全县土壤共有8个土类,21个亚类,21个土属及48个土种,全县土壤养分状况可概括为“少氮、缺磷、钾有余、有机质不足”,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7%,速
4、效氮57.57ppm,速效磷10ppm,速效钾155.7ppm。5、植被状况全县境内由于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植被覆盖度低,生物种类较少,形成了各种地带性植物群落,大体可分为:荒漠戈壁植被 有发菜、白刺、霸王、芨芨草、泡泡刺、麻黄、白刺、以及蒿属类等旱生、超旱生植物。沙漠植被 主要以沙棘、白刺、沙蒿、红柳、沙拐枣、芦草等耐风蚀沙埋的耐旱植物。盐生草甸、沼泽植被 主要有冰草、鸡爪芦苇、碱蓬、白剌、黑果枸杞、茵陈、苦豆子、盐爪爪、水三棱草、小灯心草、眼子菜、泽泻等植物。各类杂草植被 主要有赖草、艾蒿、甘草、苦蒿、车前子、蒲公英、野苜蓿、灰条、扁蓄子、野燕麦以及禾本科、沙草科及一年生蒿属等植被。人工林
5、果植被 主要有杨、柳、国槐、松、柏、榆、沙枣、桑、臭椿等乔木。在沙区有人工栽培的樟子松、紫穗槐、梭梭、花棒、柠条、红柳、文冠果等。果树主要有红枣、苹果、桃、梨、杏、楸子、李子、吊蛋子、核桃和葡萄等。6、森林资源状况(1)林地资源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46.1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0.195万亩, 疏林地面积1.275万亩,灌木林地面积13.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9.495万亩,苗圃地0.195万亩,宜林地面积39.105万亩。(2)林木资源 至2007年全县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56.64万亩,其中:防风固沙林32.8万亩,农田防护林6.55万亩,经济林17.29万亩,四旁植树保存785万株,
6、封沙育林保存面积35.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前的0.1%达到12.6,活立木蓄积量为48.5万m3,年林木生长量1.5万m3。(3)森林动物资源县境绿洲区内林木茂盛,河流纵横,湖泊沼泽众多,是鱼类、两栖爬行类和各种昆虫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又为冬夏候鸟提供了停歇、繁殖的优越条件,绿洲外围大面积的荒漠半荒漠草原,祁连山、合黎山山系洪积地带,也具有野生动物栖居的条件。据资料记载,该县分布有陆脊椎动物105种,其中兽类41种,鸟类54种,两栖爬行类10种;野生鱼类13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黑鹳、普氏原羚;二类保护动物有石貂、猞猁、兔猕、荒漠猫、鹅喉羚、岩羊及隼形目、号鸟形目鸟类等。7、水资源
7、状况全县水资源主要由黑河、梨园河两大过境河流和中部地区泉水及地下水组成。全县境内共有水库8座,分别是鹦鸽嘴水库、马郡滩水库、西湾水库、三坝水库、双泉湖水库、平川水库、农场水库、牛场水库,总库容量为3263.75万m3。除鹦鸽嘴水库属于中型水库,库容量为2500万m3,其余水库均为小型水库。8、土地资源状况全县土地总面积409.093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39.3323万亩,占总面积的9.6;林业用面积115.7181万亩,占28.8;牧草地面积142.0261万亩,占34.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2535万亩,占1.50;交通用地2.0925万亩,占0.50;水域面积15.9975万亩,占3
8、.9;现阶段未利用土地87.6735万亩,占21。全县有适宜退耕还林的沙化耕地15.4300万亩,盐渍化耕地3.52万亩,宜林荒滩地59.15万亩。(二)社会经济概况临泽县位居河西走廊中段,是河西商品粮基地的重点县(区)之一,也是丝路旅游重要城区之一。全县辖5镇2乡,71个行政村,6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6634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人口52.6人,其中农业人口12.4048万人,占总人口的85.3,非农业人口2.255万人,农业人口中劳动力为6.51万人。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产值18.36亿元,比上年增加11.9%,第一产业6.27亿元,第二产业7.52亿元,第三产业4.57亿元,
9、其中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18.3%和11.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4.2:39.5:26.3调整为34.2:40.9:24.9,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678万元,同比增长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32万元,同比增长13.8%。粮食播种总面积36.5万亩,粮食总产量13.5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226元。本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兰新铁路、312国道均从县城穿过,以县城为中心,县、乡、村公路成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极为便利。主要有蓼沙、平板、平贾、赵前、鸭小、蓼下、板土、倪沙、板沙等主干公路。(三)其他条件1、技术服务体系健全临泽县林
10、业局下属2个国营林场,2个治沙站,1个林业技术推广中心,1个病虫防治站,1个林业勘察设计队,1个野生动植物管护站,1个林政稽查大队,1个林业公安派出所,在7个乡镇中建立了6个基层林业站;共有林业职工148人,其中技术干部42人,包括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的6人,初级职称35人。2、种苗供应条件据调查统计,临泽县年产各类苗木1658.09万株,其中:杨树186.05万株、沙枣130万株、红柳6.9万株、梭梭268万株、红枣225.4万株、垂柳18.2万株、白榆8万株。临泽县200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总需苗量36.4984万株,供苗总量远远大于需求,考虑其他工程对苗木的需求,除个苗木需调
11、剂外,其它苗木基本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四)主要造林经验及存在的问题1、主要造林经验(1)加强领导,行政推动临泽县地处北部风沙前沿,是受风沙危害较重的农业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对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十分重视,班子换届事不变,一张蓝图绘到底,把防沙治沙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一是县上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二是县上把防沙治沙任务列入乡(镇)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将任务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的政绩与报酬挂钩,奖优罚劣。形成了抓造林绿化的合力,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三是坚持领导办绿化点制度
12、。各级领导包点示范,推动面上工作是该县造林绿化的一条成功经验。多年来,县、乡各级领导坚持以身作则,围绕造林绿化的重点、难点,建立联系点,抓点促面。据统计, 2001年止2007年,县、乡两级领导办点68处,点上造林面积达3.5万亩,有利地促进了整体工作;四是完善治沙造林组织体系建设。目前该县有绿化委员会、防沙治沙工作领导小组、林业“三站”,乡(镇)有林业站,村社有专、兼职林业技术员、护林员,沙区有国营集体林场及治沙站,并设立植被管护站,形成了林业生产组织、指挥、管理、服务体系,确保了全县治沙造林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深入宣传,提高认识“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
13、公益事业。要搞好这项事业,必须统一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因此,将宣传发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首先,利用农村经济工作会、全县林业工作会等会议以及通过召开造林绿化现场会,宣传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与“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相应措施和优惠政策,表彰奖励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年度治理建设任务。其次,在春季植树造林期间,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展开宣传,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报刊有文章,掀起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热潮,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结合科技三下乡活动,印发张贴森林法、防沙治沙法等政策法规和各种科技资料。通
14、过以上形式,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社会各界不仅对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形成共识,而且将造林绿化工作变成各行各业的自觉行动,为全县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3)政策扶持,全民动手一是广筹资金,全民动手。多年来该县一直坚持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防沙治沙。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矛盾,采取群众投工投劳、集资、国家扶持的办法,大力发动群众个人育苗,村社廉价购买,组织义务植树造林。近年来,每年参加植树造林的干部群众达10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群众投工投劳、集资等投入约6000多万元。二是政府推动,
15、广泛参与。县上先后制定出台了临泽县防沙治沙优惠政策、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等,认真落实“谁栽植、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对从事防沙治沙个人或组织,土地出让金优惠50。同时,采取由林业部门无偿提供部分苗木,无偿开展技术指导等措施,积极吸引和鼓励单位、集体、个人承包治沙,兴办林场,开发沙区产业,近年来,全县累计吸纳非公有制林业资金600余万元参与防沙治沙,从而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大好局面。三是突出重点,搞好示范。建成小泉子治沙示范区、五里墩治沙示范区、五泉林场红枣展示园等一批沙产业开发示范点,得到了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4)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一是强化
16、科技支撑,提高科技贡献率。近年来,该县积极与中科院寒旱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加强协作,在全县沙区范围内开展了不同防治模式的试验研究,进行了一系列新品种引进,在南、北、中三条风沙带建立了治沙示范区,取得了不少成果,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农民科技骨干。二是严格技术标准。在治沙造林中,实行“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定植标准、统一检查验收),严把“三关”(整地质量关、苗木质量关、栽植质量关)。三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积极引进推广先进的造林种草技术和适应性强的植物良种。强化技术培训,每年举办全县范围的林农培训班两期,累计培训人数达到4.6万人(次),提高了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农民的技
17、术素质。四是广泛推广使用营养袋育苗造林,使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旱地龙等先进技术成果,采取深栽覆膜等抗旱节水造林措施,造林成活率从以往的70提高到85以上。 (5)依法治林,巩固成果该县坚持把依法治林作为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成果的重点来抓,坚持“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一是坚持不懈地在全县大力宣传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护林防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张掖市封山禁牧办法、张掖市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林业法律法规,增强干部群众依法治林的法制意识,自觉充当保护森林资源的卫士。二是县上成立了护林防火领导小组,各乡村成立了护林联防小组和应急民兵小分队,
18、各林场,治沙站都有专(兼)职护林员。三是在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设置测报点,加强了苗木、种子、果品、木材的贩运和产地检疫,把好源头关。四是在林木采伐上,严格执行限额管理,坚持“审批一支笔,砍伐一把斧,管理一本帐”,建立了育林基金征收管理使用办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实现了建国以来,临泽县无森林火灾,无重大林木病虫害和乱捕滥猎及重特大毁林案件发生,巩固了防沙治沙成果。2、存在的主要问题多年来,该县通过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但近年来,由于受大气候影响,干旱少雨,地下水位下降和缺乏建设
19、资金、林业产业体系发展滞后等因素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全县生态环境和防护体系仍十分脆弱,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治理与破坏相对峙”的阶段。因此,全县“三北”防护林工程和生态建设任务依旧任重道远。(1)治沙造林林分质量不高由于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该县31.3万亩治沙造林近70%的面积林分呈日趋衰竭之势,防护效能逐年降低。一是由于治沙造林以生态效益为主,基本没有直接经济效益,而造林之后需继续投入进行管护,才能确保建设成效。但由于缺乏投入,各乡(镇)政府重造轻管现象严重,导致林分质量下降。二是水利部门在配水方面重农轻林现象较为突出,全县生态用水比例严重不足,加之受黑河调水和天气干旱、地下水位
20、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林木灌溉日益困难,受旱现象日益严重。三是由于造林规划不尽合理,树种选择主要以杨树、沙枣、红柳、梭梭为主,且多为纯林,林分结构不够合理,林木病虫危害严重,加之近年发生的黄斑星天牛疫情,更加对防护林体系构成严重威胁。四是由于林区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存在有水灌不上的问题。尤其是国营林场(站),因地方财政困难,无法足额拨付经费,林区基础设施均为六七十年代修建,年久失修,基本无法使用,从而大面积林分得不到有效抚育管护,部分地段林木已经衰竭死亡,土壤再次沙化,并呈蔓延趋势。如南部沙区的小泉子治沙站,因固沙林带缺水枯死,近年来全站唯一赖以灌溉长达6公里的小泉子支渠被风沙淹埋而无法使用,
21、沙漠又向绿洲反扑而来。(2)农田林网防护效能下降该县现有农田林网大部分建于六七十年代,限于当时条件,树种结构单一,规划不尽合理,且大部分树木已成材,进入更新采伐期,由于群众建房、渠系衬砌等因素,大批林网树木被采伐。加之受胁地等因素制约,群众新植林网的积极性较低,致使现存林网缺条断带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防护效能,导致绿洲内部土壤沙化状态加剧。(3)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林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但国家的造林补助对于干旱沙区的临泽县来说,标准偏低,按照生产实际,根本无法满足造林需要,且没有后期管护资金,影响了工程质量,从而使风沙防治“局部治理、整体
22、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沙区进一步向绿洲逼近。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为指针,紧抓生态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完善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林业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的建设要求,通过多林种,多树种造林,采取造管并重的措施,大力营造防风阻沙林,加快农田林网建设,实现封滩育林(草)、人工造林相结合,带、片、网相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的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达到与生态经济林业建设相结合、与生
23、态景观林业建设相结合、与生态防护林业建设相结合的目的, 实现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挥。(二)建设原则(1)防护林工程与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衔接和平衡建设,统筹规划,稳步发展。(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管理、责权分明,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投资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3)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多林种,多树种造林,采取造管并重的措施,实现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挥。)(4)集中连片,按流域治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5)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24、科学造林,防治结合,科技先导,综合整治。(6)依法管理,法律法规与乡规民约相结合。(7)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组织管理,按技术标准进行检查验收,积极推行报账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三、建设目标和任务(一)建设规模该工程建设总面积31.2万亩,其中: 人工造林1.2万亩,封滩育林30万亩。 (二)建设目标以建设生态型小康村镇为目标,全面加快全县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改善和优化区域社会经济环境。通过项目建设, 完成封滩育林5万亩,人工造林1.2万亩。逐步完善周边区域绿色屏障,进一步完善和扩大绿洲外围生态防护林体系,有效遏制风沙危害,实现沙退人进和区域生态环境的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泽县 重点 防护林 工程 建设项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