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建设意见.doc
《信息化与工业化建设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与工业化建设意见.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信息化与工业化建设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信息产业成为重要支柱和先导产业,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732亿元,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省的61%,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等国家级产业园区相继落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信息高速公路体系,移动电话用户505.5万户,宽带网用户88.7万户。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显著,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稳步推进,社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信息化已成为
2、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对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任务,对照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市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本地化产品配套能力较弱;信息化体制机制尚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基础网络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步伐不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等。 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挑战的有效措施,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省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
3、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信息化推进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开创我市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自主创新,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加快省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围绕建设区域信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省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坚持统一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全面推
4、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信息化建设。注重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和综合利用,促进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投资。 2.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政府宏观规划与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信息化发展新格局。 3.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建立完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成果转化机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加强国际和国内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以用兴业
5、,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坚实基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产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形成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协调互动机制。 5.需求导向,服务民生。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加快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引导大众信息需求和消费,让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6.管理安全,稳定可靠。坚持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同步建设、同步发展,构建完善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1年,建成产
6、业发达、设施先进、资源丰富、服务便捷、管理高效的区域信息中心城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2021亿元,年均增长26%,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800亿元,软件业700亿元,信息传输及其他信息服务业500亿元。基本建成多网融合、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传输和服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移动电话普及率90%,家庭宽带普及率70%。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得到普遍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服务完善,信息消费市场繁荣,市民信息化素质普遍提高,城市基础信息资源基本实现整合与共享。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打造省会经济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7、以碳化硅材料、12英寸晶元芯片、led外延片、光伏电池和电子市场等大项目建设为带动,建设半导体产业基地和整机制造基地、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基地、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外围设备产业基地、线路板和元器件产业基地、机电配套产业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进一步做强计算机/服务器、汽车电子和信息家电等优势产业,加快基础配套产业发展,培植集成电路设计、电力电子、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新兴行业,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产业集群,再造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优势。 2.突出发展软件产业。坚持自主研发和软件外包并举,创新发展思路,拓宽发展空间,扎实推进“部省共建*软件城”项目,进一步完善齐鲁软件园软硬件环境,积极
8、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抓好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完善软件服务外包绿色通道,建立国家级“中日it桥梁工程师示范交流基地”,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发包企业,建立境外接包网络,增强服务外包接单能力。加快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企业集聚和骨干企业培育,支持民族原创、健康向上的动漫游戏产品创作和研发,促进动漫衍生产品的综合开发,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动漫游戏产业聚集区。强化基础软件研发,加快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产业化步伐,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软件”整体品牌,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实现我市软件产业的新跨越。 3.
9、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业,重点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积极开发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增值服务业务。突出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业,鼓励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商业性开发,支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公共文化领域开发数字内容产品,提供网络化服务。做大做强计算机服务业,积极推动系统集成、工程监理、项目咨询、安全评测、网络数据中心、信息系统运维外包等行业发展。 (二)加快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1.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以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建材、电力、食品药品等行业为重点,加快产品研发、生
10、产、营销、管理四个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推广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及产品应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信息产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积极吸纳、转化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2.积极培育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各类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积极发展智能控制、精准农业等先进生产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化 工业化 建设 意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