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doc
《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目录第一章4第1节 序(1)4第2节 序(2)6第二章8第1节 孤独症与运动发展落后8第2节 孤独症与多动症(ADHD)9第3节 孤独症与严重的视听觉障碍10第4节 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11第5节 孤独症与RETT综合征13第6节 孤独症与婴儿痴呆14第7节 孤独症与精神发育迟滞15第8节 孤独症与选择性缄默17第9节 孤独症与Asperger综合征19第10节 孤独症与抽动秽语综合征21第11节 孤独症与严重剥夺22第三章23第1节 帮助孩子时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23第2节 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内容24第3节 关于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案27第4节 教育训练计划的制订29第5节 关于结构化教学法3
2、1第6节 给孩子巨大的精神关怀33第7节 行为矫治与训练的理论基础36第8节 行为矫治的常用方法与原则37第9节 使用行为矫正技术的注意事项41第10节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与“DTT”42第11节 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中指令的运用44第12节 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中的“辅助”技巧47第13节 使用“辅助”要注意的几个问题51第14节 如何实施“正强化”53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作者:戴淑凤?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在我国3.8亿14岁以下的儿童中,估计有50万名以上患孤独症的儿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诊断技术的逐渐普及,以前不被人们认识的孤独症正在为多数有文化的父母所认识,孤独症儿童被误诊的情况
3、逐渐减少。但是,面对这样的孩子:自我封闭,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语言发育迟缓和偏常,有沟通障碍;对任何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发育秩序和速度紊乱等等,父母心急如焚,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多数儿科、儿保、精神科医生也没有经过儿童精神医学的教育和训练,对于诊治孤独症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书作者详述了孤独症的概念,发病情况及病因性别(包括父母背景、家庭环境、围产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疾病和免疫功能缺陷等),孤独症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容易与孤独症混淆的疾病,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方法及教育训练案例等,为广大医学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了富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强的指导和帮助。本书语言
4、通俗流畅,配上插图加以说明,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 第一章 第1节 序(1)编写“救助父母,救助儿童”丛书,是我年的构想,当时有几家热心的出版社很感兴趣。但是,我冷静下来一想,这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自己的水平有限,临床工作又十分繁忙,编写这样一套科普著作,不仅需要花费时间,更要用心、用情来写才能不落窠臼,让家长们爱看、看懂、会用、用了就灵。所以,我只好把这一设想暂时搁置下来,并谢绝了诸家出版社的厚爱。 2003年,中国妇女出版社的领导和老朋友又和我谈到这套丛书,其情之切,令我感动。恰在此时,我又遇到一件令人触目垂泪的事,终于促使我下了决心:一定要编写一套供父母使用的教育训练丛书。 一天,我从病房
5、楼道走过,迎面走来一位年轻女士。我觉得似曾见过,但又想不起在何时何处,只能报以微笑。那位女士说:“戴教授,您还记得我吗?两年前,我带两个月的儿子看过您的门诊,您当时告诉我,孩子可能存在中枢协调障碍,需要进行一些干预性训练。我对您的提醒没进脑子,加上我一个人带孩子,手忙脚乱,光对付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感到头晕脑涨,哪儿还有时间参加什么训练,总觉得孩子长大就好了。没想到,随着孩子年龄长大,不仅没好,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两岁多了还不会走路,两腿交叉,双拳紧握,也不会说话我懊悔极了,觉得对不起孩子,我该怎么做才能尽快挽救孩子呢?”说完,她绝望地失声痛哭 在临床工作中,我何止见过一位这样懊悔而痛苦的母亲!据
6、不完全统计,小儿脑瘫的发生率在左右,这样推算下来,全国大约有几百万由于脑瘫未及早诊治而致残的孩子。再加上万以上孤独症患儿,这不能说不是家庭的痛苦,孩子的不幸。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儿童群体,这些孩子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是他们行为违常,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较差,致使学业滞后甚至发生破坏行为,令家长头痛、学校无奈。这是一个在学龄儿童中发生率约左右的大群体。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孩子受不良成长环境和失误教养方式的影响,这些问题不仅不能消失,而且有日渐增多的趋势。这个群体,包括多动症和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仅就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令人触目惊心。如北京市学龄儿童发病率为46.2(其中重度占10.3),南
7、京市为34.9,上海市为52.7(其中重度占16.1)。 怎样才能使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孩子尽量减少,使已经发生问题的孩子向正常发展,并拥有幸福的人生呢?这不仅是医生的事,而且是需要全社会、多学科人士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才能做到的事。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能回避,只有早发现、早动手帮助孩子,才是对孩子负责。 第一章 第2节 序(2)每一个小生命,都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小精灵,他们都来自一个单细胞生物体受精卵,由一个最原始的细胞发育成最高级的生物体人,要经历生物进化历程中的风风雨雨。当前,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推动了社会进步,也制造着伤害人类自身的副产品环境污染、竞争压力等等,这必然会殃及孕育着胎
8、儿的母体内外环境,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好容易到了临产期,又面临着围产期缺氧、早产、感染、脑损伤等风险的考验,成长发育期又要面临来自家庭微观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句话,造成婴儿脑损伤和发育障碍的原因很多,永远不会消失,这是生物进化过程的必然。但是,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各成长期保健和出生后监护得到一定的预防及最大限度的减少。如果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采取科学而系统的矫治措施,孩子是可以向理想方向发展的。只要您是一位勤学习、善思考、豁达明理的父亲或母亲,您一定会在专业人士的热情帮助下,改变和创造孩子的美好未来! 在本丛书撰写过程中,我们尽量做到融医学、神经生理学、认知神经学、神
9、经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为一体,在保证丛书的科学性、前沿性的基础上,力争做到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尽量以表格形式展示需要冗长文字叙述才能说清楚的内容,使读者看起来不累,便于理解和记忆;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书稿完成后,我们请一些训练师和家长进行评审,深受赞誉,都认为这是一套新颖、实用、看了能懂、学了就会的好书。 本套丛书由我构思,拟订框架,并拟写了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让学习障碍儿童突破学习困难让分心多动儿童摆脱烦恼各章、节的写作条目及部分章节。具体的主要编写分工为: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由刘振寰等教授撰写;儿童行为塑造及行为问题矫治由刘全礼副教授
10、撰写;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由贾美香、陶国泰、张俊芝等教授撰写;让学习障碍儿童突破学习困难由刘翔平等教授撰写;让分心多动儿童摆脱烦恼由王永午教授撰写;丛书插图由孙茉芊副研究员绘制。丛书由我负责统稿。本套丛书还得到了董奇教授、林庆教授、王玉凤教授的关注和指导,中国妇女出版社的几位编辑为本丛书的出版付出了辛苦的工作,谨致谢意。 作为医生,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在呼吁社会关注弱势儿童的同时,努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将艰涩的专业研究结果转化为能让百姓读懂、会用的科普知识和实用性操作技术,尽早、尽可能多地救助父母,救助儿童。这就是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初衷。如果能对家长们起到一点儿作用的话,我们就深感欣慰
11、了! 在本套丛书陆续出版后,我们将对已经出版的部分图书进行修订。我们将广泛征集各方面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并根据广大读者的需求,日臻完善丛书,使之编排更加合理,观点更加科学,内容更加实用,方法更加有效,使之能够更好地帮助需要这套丛书的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以及每一位孩子。 戴淑凤 2007年12月 于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二章 第1节 孤独症与运动发展落后运动可以帮助孩子稳定情绪,改善症状,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及调节。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儿童来讲,更是如此。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各系统的功能,使孩子体格健壮,身体健康;使大脑对外界反应灵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使身体适应气候的变化,对疾病有
12、较强的抵抗力;有助于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信心,敢于克服困难。 由于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运动发育落后的问题,他们的身体软绵绵的,走路东倒西歪,好像缺乏支撑点;手的肌肉抓握无力;精细运动表现得很差,不会穿珠子、系扣子,穿脱衣服困难;有的患儿三四岁还不能独立上下楼梯,不会两只脚相互交替,不会踢球,更不会接抛球;去游乐场,连滑梯、转椅也不敢接近。由于他们的运动能力较差,从而也影响到他们的语言发育及认知水平。 在幼儿的生长发育期,大部分孤独症儿童缺乏爬行的训练。爬行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与智力的开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好多家长在孩子七八个月学习爬行运动时,怕摔着、碰着,怕出危险,怕孩子爬行时弄脏了衣服及手脚
13、,错过了孩子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 孤独症儿童运动发育落后 对儿童来说,爬是一种较好的全身运动。在爬行中,孩子的头颈要抬起,胸腹离地,并要用双手及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锻炼了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并能促进骨骼的生长,为日后站立和行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当孩子学习爬行时,他所得到的刺激要比躺着和坐着多,视觉和听觉范围得到扩大,思维、语言及想像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与提高。爬行可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对大脑控制,眼、手和脚的协调以及神经发育有较大好处。 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运动,包括全身的活动及人体的姿势,如抬头、翻身、爬行、行走、滚动、跑步、跳跃、弯腰等等。由于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伴有运
14、动发育落后,他们的身体协调性较差,动作不灵活,手脚笨拙,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促进他们大脑皮层的活动,通过感官系统提供外界刺激,丰富大脑的感知信息,刺激和增进大脑皮层的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增强肌肉活动的频率,增强信息反馈,也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调节控制机能的发展。运动训练不仅可以发展感觉器官、肌肉关节活动的机能,更重要的是,使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感觉信息的整合得到改善,使他们在感知、情绪、行为方面,语言发育、运动能力、学习能力及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形成并得到提高。 第二章 第2节 孤独症与多动症(ADHD)活动过度,但有很强的求知欲及好奇心;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感兴趣的事也可以集中片刻;好冲动,但做
15、错事又后悔。他们大多数没有智力发育落后,这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ADHD)儿童的主要表现。 表3 孤独症与ADHD比较表 比较内容孤独症ADHD起病年龄3岁以前3岁以后发病率0.8135智力发育水平明显落后智力正常交往障碍明显不明显语言障碍(刻板、重复语言)明显不明显刻板行为明显不明显兴趣范围狭窄明显不明显孤独症儿童对指令往往没有反应 毛毛,男孩,5岁。上幼儿园才三天,老师就反映,上课坐不住,不会听指令。老师让他坐在椅子上,他根本不理睬,也不注视老师,好似没听见。老师只好让他坐在老师旁边,随时纠正,但也毫无效果。毛毛对老师的指令没有任何反应,随后离开座位,看看这儿,摸摸那儿,一刻也
16、闲不住,或不停地看手、玩手。在小朋友的集体游戏中,他一个人不停地跑来跑去,或搂抱、推拉小朋友。他很少用语言与小朋友们沟通。老师多次试图去接近毛毛,纠正毛毛的问题,但毛毛根本不接受老师的指导。结果对班上的纪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干扰了老师的讲课。幼儿园老师只好劝其退园。 妈妈带毛毛来到了医院。有关医生诊断其为“孤独症”,并告诫毛毛的家长:“孩子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是由于他存在明显的交往障碍及对语言的理解困难,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对老师的简单指令不理解,对周围环境表现为迟钝、回避,缺乏兴趣;喜欢沉湎于自己独特而怪异的活动中。这种患儿表现得孤僻、不合群,刻板、单调的活动过度,多数并不随年龄的
17、增长而改变,要早期对其进行干预和训练。”第二章 第3节 孤独症与严重的视听觉障碍眼睛、耳朵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感觉器官。严重的视听觉障碍是一种病理性损伤,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测试到损伤的严重程度。 许多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最早发现的是,他们叫孩子,孩子不理,也不看父母;在与同伴游戏时也是如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家长怀疑他们有视觉、听觉的问题。他们多次带孩子去眼科、耳鼻喉科看医生,但检查结果未发现异常,使家长感到迷茫。这到底是为什么? 眼睛、耳朵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器官,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劳动,都离不开眼睛、耳朵。盲童的眼睛看不见,只能靠耳朵、手来获取信息、认识事物、分辨声音,因此,他们的
18、听觉、记忆力更发达。如听到熟人的说话声就知道是谁,听到别人说话的语调就知道是生气还是高兴等等。聋哑儿童由于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只能用视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一切,用脑子去记忆,由此他们的视觉、记忆力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孤独症儿童存在严重的视听觉障碍 孤独症儿童尽管视觉、听觉没有发现有器质性病变,但由于存在明显的交往障碍,有些孩子从婴幼儿期就缺乏对人、对物的依恋和注视,就连母亲哺乳时也很少有微笑和对视,也不愿被亲人抱起爱抚。大一些学会站立或走路时,对母亲和抚养人仍非常缺乏依恋,亲人离开时,很少追逐、哭闹,表现得无所谓。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他们很少注视别人的动作,更缺乏语言的沟通和表达。有些孩子上了几
19、年的幼儿园,回家从不会学舌,不会告诉父母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多数患儿不能叙述一日三餐的内容。老师反应他们上课很少听指令,不懂得注视老师。少数孩子还有斜着眼、歪着头看人看物的症状。老师教儿歌,他们很少张嘴,多数情况下是自娱自乐,自己翻书玩或玩手、看手,迷恋一些不是玩具的物品,如一张商标卡片、一个小盒子、一根线绳儿等等。这些孩子的兴趣范围很狭窄、局限。一旦他们听到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及某个音乐歌曲节目的时候,他们会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专注地看着,或哼哼歌曲中的某个片断。有些孩子还可随着天气预报中播出的各个城市、地区,名字的出现,一个不漏地背出,使人们感到非常奇怪。尽管他们的听觉、视觉器官没有损害,但由
20、于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愿望,所以好像生存在与人隔绝的、另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对于上述的表现我们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及干预。 第二章 第4节 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是思维联想障碍,不协调的情感活动以及幻觉妄想的典型表现。 表4 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比较表 鉴别内容孤独症儿童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婴幼儿期(一般在3岁以前)童年中期(一般在7岁以后,多见于10岁以后) 性别男女男=女病前发育情况大多数无明显正常发育期有明显的正常发育期智力水平6070伴有智力发育落后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合并癫痫青春期前有1/3极少病理变化(EEG、脑CT、MRI)部分存在器质性变化无器质性变化幻觉妄想症状无有病程不
21、明显明显丁丁,男孩,7岁,圆圆的脸上长有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看上去十分可爱。可是,他的妈妈说:“他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他上幼儿园两年了,先后转了三所,他都从不与小朋友玩儿;上课不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讲故事也不听,自己干自己的事;经常擅自离开座位,影响别人。有时,一个人自言自语。”据丁丁的妈妈讲,在孩子4岁的时候,就被有关专家诊断为“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有时喜欢招惹别人 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精神分裂症的患儿起病后可以表现为自言自语、自笑、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与同学关系逐渐疏远、与亲人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行为表现异常等,但精神分裂症患儿还常
22、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感知觉及思维的异常表现,如觉得耳朵里或脑子里有人讲话,或认为有人在议论他,说他的坏话,以及产生对亲人的不信任等。通过抗精神病药物的系统治疗,上述的幻觉及思维的异常表现,以及对亲人的情感反应,可以得到治愈或明显的改善,社会功能及适应能力逐渐恢复。 但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讲,目前还尚未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某些抗精神病的药物选择,只能改善患儿的某些症状,但尚不能得到有效的治愈;社会功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明显异常,可能将伴随孩子终身。 第二章 第5节 孤独症与RETT综合征“RETT综合征”早期发育正常,起病于7个月24个月,是一种渐进性发展的病程,最终导致严重的精神残疾。“RETT综合征”是
23、一种病因不清、较为罕见的渐进性脑病。此症只见于女孩发病,以运动技能及智力进行性衰退为其临床特征。她们的早期发育是正常的,但从一两岁起,逐渐丧失双手拿东西及操作东西的能力,如不再会用手拿东西吃,拿起玩具等;常常出现双手无目的地反复动作,如搓手、拍手、扭动、敲打及摩擦手的动作;精细运动衰退。她们原来获得的语言表达、理解、运用能力丧失;原来会讲的话、会提的要求渐渐减少,以至失去语言,对别人的讲话内容也渐渐不会理解;很少有反应,且出现过度换气、深呼吸及磨牙现象;不能与人正常交流,总是用一副面带微笑的面孔看着周围的人。这种特殊表情又称为“社交性微笑”。 有些孩子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共济失调,肌张力过高,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孤独症 儿童 走出 孤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