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文化深刻复习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数学与文化深刻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与文化深刻复习资料.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 “数学文化”一词的使用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近年大大增加,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说明许多人为着某种需要更愿意从文化这一角度来关注数学,更愿意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2003年,“数学文化”一词首次进入官方文件2002年,在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陈省身先生为中国少年数学论坛活动题词“数学好玩”,鼓励青少年喜欢数学、学好数学。该会场的大幅标语中,使用了“数学文化”一词。二、什么是“数学文化”1.“文化” 狭义(说法很多,其一是) : “文化”就是“知识”,说一个人“有文化”,就是说他“有知识”。广义(说法比较一致)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有相对的稳定性。
2、例如,“中华文化”、“校园文化”、“佛教文化”中的“文化”,就是指广义的文化。 “数学文化”中的“文化”,也是指广义的“文化”。2.“数学文化”狭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 本课中使用“数学文化” 一词,更多地倾向于它的狭义解释。耐人寻味的思考在“数学文化”一词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时,“物理文化”、“化学文化”这样类似的词汇,并没有得到如此广泛地使用。这表明,数学科学,的确在本质上有不同于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地方。 数学科学
3、的研究对象,并不是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态,而是从众多的物质运动形态中抽象出来的事物,是人脑的产物。数学,具有超越具体科学和普遍适用的特征,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特别是,不同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在某一方面可能遵循同样的数学规律,这反映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在数量关系上的某种共性。数学超越了具体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也成为联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纽带。 有许多学者认为,科学可以分类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技术科学。两句耐人寻味的话一个人不识字可以生活,但是若不识数,就很难生活了 。一个国家科学的进步,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数学是什么一、数学的“定义”恩格斯:数
4、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大大发展了,诸如事物的结构、数理逻辑等,都成为数学的研究对象;这些,似乎不能包含在上述定义中。人们在寻找数学的新“定义”。但是,要给数学下个定义,并不那么容易。至今难以有关于“数学”的、大家取得共识的“定义”。1古今数学家的说法 (美)R柯朗(数学是什么):“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英)罗素:“数学是所有形如p蕴含q的命题的类”, 而最前面的命题p是否对,却无法判断。 因此“数学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5、也不知道我们说的是否对的一门学科。”2数学的一些“定义” 哲学说亚里士多德:“新的思想家把数学和哲学看作是相同的。”来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 等人。几何原本:点是没有部分的那种东西;线是没有宽度的长度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序言中说,他是把这本书“作为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著作”,“在哲学范围内尽量把数学问题呈现出来”。哲学是研究最广泛的事物,数学也是研究最广泛的事物,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是,数学与哲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也不同。 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数学不是哲学的一部分,哲学也不是数学的一部分。 现在有人说“哲学从一门学科中退出,意味着这门学科的建立;而数学进入一门学科,就意味着这门
6、学科的成熟。” 符号说:是说数学是一种高级语言,是符号的世界。科学说:是说数学是精密的科学,“数学是科学的皇后”。工具说:是说“数学是其它所有知识工具的源泉”。 逻辑说:是说数学推理依靠逻辑,“数学为其证明所具有的逻辑性而骄傲。”创新说:是说数学是一种创新,如发现无理数,提出微积分,创立非欧几何。直觉说:是说数学的基础是人的直觉,数学主要是由那些直觉能力强的人们推进的。集合说:是说数学各个分支的内容都可以用集合论的语言表述。 结构说(关系说):是强调数学语言、符号的结构方面及联系方面,“数学是一种关系学”。模型说:是说数学就是研究各种形式的模型,如微积分是物体运动的模型,概率论是偶然与必然现象
7、的模型,欧氏几何是现实空间的模型,非欧几何是非欧空间的模型。活动说:是说“数学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精神说:是说“数学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精神,特别是理性的精神。”审美说:是说“数学家无论是选择题材还是判断能否成功的标准,主要是美学的原则。” 艺术说:是说“数学是一门艺术。” 万物皆数说:是说数的规律是世界的根本规律,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整数与整数比。二、数学的特点 抽象性、精确性、应用的广泛性1抽象性 第一,数学的研究对象本身就是抽象的; 第二,在数学的抽象中只保留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而舍弃了其他一切; 第三,数学的抽象是一级一级逐步提高的,它们所达到的抽象程度大大超过了其它学科中的抽象;
8、 第四,核心数学主要处理抽象概念和它们的相互关系。2精确性 数学的精确性表现在数学推理的逻辑严格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无疑性。 汉克尔说:“在大多数科学里,一代人要推倒另一代人所修筑的东西,只有数学,每一代人都能在旧建筑上增添一层新楼。”3应用的广泛性 华罗庚: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例子:哈雷彗星的发现;海王星的发现;电磁波的发现。哈雷彗星的发现三、数学与其它领域的联系1.数学与教育 数学对于受教育者,不仅仅是学会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精神;把数学作为成才的基本素质要求。1)波利亚:“让我们教猜想吧!” 2
9、)作为数学教授的大学校长:丁石孙北京大学;苏步青复旦大学;谷超豪中国科大;潘承洞山东大学;齐民友武汉大学;伍卓群吉林大学;侯自新南开大学;李岳生中山大学;曹策问郑州大学;杨思明湘潭大学;展涛 山东大学;黄达人中山大学;吴传喜湖北大学;周明儒徐州师大;王梓坤北京师大;陆善镇北京师大;王建磐华东师大;史宁中东北师大;路钢华中师大;邱玉辉西南师大;王国俊陕西师大;庾建设广州大学;房灵敏西藏大学。 大学校长是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学者;众多大学校长都是数学教授,这也说明数学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很大。有些人把它叫做有趣的中国现象2.数学与文学 1)用数学方法对作品和语言进行写作风格分析、 词汇相关程
10、度和句型频谱分析 2)语言学好比一个公理化系统 (语法好比法则和定理) 3)语音学(关于语调)的研究 计算机模拟人的语调,并绘出直观的三维图像,是南开大学中文系与计算机系合作的一个成果,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其中大量用到数学。 3.数学与史学 1)史衡学 2)考古对数学史研究的推进4.数学与哲学 1)数学中“无限”的概念、“连续”的概念,一经出现,便成了哲学研究的对象。 2)“哲学从一门学科中退出, 意味着这门学科的建立;而数学进入一门学科,就意味着这门学科的成熟。” B.Demollins:“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人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而若没有两者,人们就什
11、么也看不透。” 3)哲学系的“逻辑学”专业与数学系的“数理逻辑”专业。5.数学与经济 1)普遍运用数学,建立经济模型 2)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中,数学家出身的和有数学背景的人占一半以上。6.数学与社会学 1)定量社会学、实证社会学已经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的研究模式 2) “社会科学的许多重要领域已经发展到不懂数学的人望尘莫及的阶段。”7.数学与工程技术 1)“1991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信息战争、数学战争” 2)数学与工程技术的相互渗透,非常广泛、深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一把主要钥匙。”数学思想:问题一般化;问题特殊化;归纳总结,找出规律;证明规律,得
12、到结论。第二节 数学发展简史一、数学起源时期 ( 远古 公元前5世纪 ) 这一时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算术与几何尚未分开。20世纪在两河流域有约50万块泥版文书出土,其中300多块与数学有关(约公元前1000年)中国西安半坡遗址反映的是约公元前6000年的人类活动,那里出土的彩陶上有多种几何图形,包括平行线、三角形、圆、长方形、菱形等。 埃及金字塔建于约公元前2900年的埃及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塔基每边长约230米,塔基的正方程度与水平程度的平均误差不超过万分之一。 中国的周髀算经(公元前200年成书)。宋刻本周髀算经,(西周,前1100年)周髀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二、初
13、等数学时期( 前6世纪公元16世纪 ) 也称常量数学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术、几何、代数、三角。该时期的基本成果,构成现在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希腊;东方;欧洲文艺复兴。1古希腊 (前6世纪公元6世纪) 毕达哥拉斯 “ 万物皆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阿基米德面积、体积;阿波罗尼奥斯圆锥曲线论;托勒密三角学;丢番图不定方程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倡导逻辑演绎的结构2东方 (公元2世纪15世纪) 1) 中国 西汉(前2世纪)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 魏晋南北朝(公元3世纪5世纪)刘徽、祖冲之 “中国古代数学第一人”刘徽(约公元3世纪)周髀算经中的 “勾股定理”(约公元
14、前700年)周髀算经卷上记载西周开国时期周公与大夫商高讨论勾股测量的对话,商高答周公问时提到“勾广三 股修四 经隅五”,这是勾股定理的特例。 卷上另一处叙述周公后人荣方与陈子(约公元前6、7世纪)的对话中,则包含了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中国数学史上最先完成勾股定理证明: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的赵爽。 赵爽注周髀算经,作“勾股圆方图”,其中的弦图,相当于运用面积的“出入相补”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宋元时期 (公元10世纪14世纪) 宋元四大家李冶(11921279)、秦九韶(约1202约1261)、杨辉(13世纪下半叶)、朱世杰(13世纪末
15、14世纪初) 天元术、正负开方术 高次方程数值求解;大衍总数术 一次同余式组求解2)印度 现代记数法(公元8世纪)印度数码,有0,负数; 十进制(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也称阿拉伯记数法) 数学与天文学交织在一起 阿耶波多阿耶波多历数书(公元499年) 开创弧度制度量 婆罗摩笈多婆罗摩修正体系、肯特卡迪亚格 代数成就可贵 婆什迦罗莉拉沃蒂、算法本源(12世纪) 算术、代数、组合学3)阿拉伯国家 (公元8世纪15世纪) 花拉子米代数学(阿拉伯文还原与对消计算概要)曾长期作为欧洲的数学课本,“代数”一词,即起源于此;阿拉伯语原意是“还原”,即“移项”;此后,代数学的内容,主要是解方程。 阿布尔维法 奥
16、马尔海亚姆 阿拉伯学者在吸收、融汇、保存古希腊、印度和中国数学成果的基础上,又有他们自己的创造,使阿拉伯数学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数学的崛起,作了很好的学术准备。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6世纪17世纪初) 1)方程与符号 意大利 塔塔利亚、卡尔丹、费拉里: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法国 韦达:引入符号系统,代数成为独立的学科“算法家”与“算盘家”的比赛 韦达2)透视与射影几何 画家 布努雷契、柯尔比、迪勒、达芬奇 数学家 阿尔贝蒂、德沙格、帕斯卡、拉伊尔 3)对数 简化天文、航海方面烦杂计算,把乘除转化为加减。 英国数学家 纳皮尔中世纪油画;文艺复兴时代的油画英国画家柯尔比(1754);卷首插图(违
17、反透视原理)三、近代数学时期 (公元17世纪19世纪初) 家庭手工业、作坊 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工业 贸易及殖民地 航海业空前发展 对运动和变化的研究成了自然科学的中心变量、函数 1笛卡尔的坐标系(1637年的几何学) 恩格斯:“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解析几何是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产物。在几何学里,笛卡尔给出了解析几何原理,这就是利用坐标方法把具有两个未知数的任意代数方程看成平面上的一条曲线。解析几何给出了回答如下问题的途径:(1)通过计算来解决曲线作图的几何问题;(2)求给定某种几何性质的曲线
18、的方程;(3)利用代数方法证明新的几何定理;(4)反过来,从几何的观点来看代数方程。因此,解析几何是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产物,在采用坐标方法的同时,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在笛卡尔之前,从古希腊起在数学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几何学;解析几何则使代数获得更广的意义和更高的地位。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微积分(17世纪后半期)微积分的起源,主要来自对解决两个方面问题的需要:一是力学的一些新问题,已知路程对时间的关系求速度,及已知速度对时间的关系求路程;二是几何学的一些老问题,作曲线在某点的切线问题,及求面积和体积的问题。 微分方程、变分法、微分几何、复变函数、概率论微分方程论研究的是这样一种方程,方程中的未知项不
19、是数,而是函数。变分法研究的是这样一种极值问题,所求的极值不是点或数,而是函数。微分几何是关于曲线和曲面的一般理论。与微分几何相联系的解析几何在18世纪也有长足的发展,被推广到三维情形,并突破了笛卡尔当年解析几何仅仅作为求解几何问题的代数技巧的界限。 微积分及其中变量、函数和极限等概念,运动、变化等思想,使辩证法渗入了全部数学;并使数学成为精确地表述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规律及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得力工具。4代数基本定理(1799年)这一时期代数学的主题仍然是代数方程。18世纪的最后一年,高斯的博士论文给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个证明。该定理断言,在复数范围里,n次多项式方程有n个根。
20、“分析”、“代数”、“几何”三大分支在18世纪,由微积分、微分方程、变分法等构成的“分析”,已经成为与代数、几何并列的数学的三大学科,并且在这个世纪里,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代数和几何。 第三时期(近代数学时期)的基本结果,如解析几何、微积分、微分方程,高等代数、概率论等,已成为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四、现代数学时期 (19世纪20年代 ) 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现代数学酝酿阶段(18201870年);现代数学形成阶段(18701950年);现代数学繁荣阶段(1950现在)。这一时期虽然还不到二百年的时间,内容却非常丰富,远远超过了过去所有数学的总和。 现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 )
21、康托的“集合论” 2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等人的“数学分析” 3希尔伯特的“公理化体系” 4高斯、罗巴契夫斯基、波约尔、黎曼的“非欧几何” 5伽罗瓦创立的“抽象代数” 6黎曼开创的“现代微分几何” 7庞加莱创立的“拓扑学” 8. 其它:数论、随机过程、数理逻辑、组合数学、计算数学、分形与混沌 等等。现代数学时期的结果,也成为高校数学、力学、物理学等学科数学教学的内容,并被科技工作者所使用。第三节 数学的魅力一、圆的魅力 车轮,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圆,是平面图形中对称性最强的图形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是无理数、超越数。面积相等的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规尺作图化圆为方不可做二、四色问题
22、 四色问题也称“四色猜想”或“四色定理”,它于1852年首先由一位英国大学生F古色利提出。他在为一张英国地图着色时发现,为了使任意两个具有公共边界的区域颜色不同,似乎只需要四种颜色就够了。但是他证明不了这一猜想。于是写信告诉他的弟弟弗雷德里克。弗雷德里克转而请教他的数学老师,杰出的英国数学家德摩根,希望帮助给出证明。德摩根很容易地证明了三种颜色是不够的,至少要四种颜色。但德摩根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又把这个问题转给了其他数学家,其中包括著名数学家哈密顿。但这个问题当时没有引起数学家的重视。直到1878年,英国数学家凯莱对该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后,认为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并于当年在伦敦数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文化 深刻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