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doc
《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2015上学期桂林中学15届12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秋溯源所谓“中秋”,原为季节描述,八月十五日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今人文章中,多喜追溯至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之始。然而月令篇本意,是为说明各月天时、祭祀对象、物候特征以及对应的行为举措,其中绝无节庆记载。而在今日很多辞书中,将中秋节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对查宋史太宗纪两卷均无此事。此事记载实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以正史体例,倘若其间果有朝廷
2、敕令将某日定为全国性的节庆,绝不可能无一字记载。但是在唐代的诗文著作中,已然出现八月十五赏月的叙述。如著名的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不过在笔者看来,此诗恰恰说明当时中秋虽有赏月习俗,然而并无“中秋节”,因为一则此诗题中并未指明此日为中秋节,再则杜甫还有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二诗。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文献记载中,很难找到一个将八月十五对应为“中秋节”的明确日期,但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在唐代,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并非“法定节假日”,而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逐渐扩大其影响,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今天的中秋节,月
3、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赏月,吃月饼,甚至还要以圆月的口彩讲团圆一事,都是习见礼俗。但是细读文献,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那么中秋和月亮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前文引礼记月令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月亮与秋天的关联,而秋日百姓所进行的活动,也无与月相关者。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韦昭注曰:“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国语一书,虽作者存在争议,但学界一致认为其取材自春秋各国
4、所保存史料,注国语的韦昭,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沿及明清,屡经变化,形成了皇家祭祀典仪。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能领略其事的慎重与盛大。凡祭祀之日,不但皇帝亲临,且需提前数日奉行斋戒、预备等一系列繁复活动。古时天子一举一动,皆为国人瞩目。皇家行为,一定会对民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而皇室以国家之力举办祭典,也给相对散乱无序的
5、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综合所有因素,中秋节与月亮就建立了联系。(选自2014年9月4日 光明日报 ,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中秋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今人多喜欢把礼记月令篇中“仲秋”两字作为“中秋节”的起源,然而月令篇中绝无节庆记载。B“中秋节”被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应该是唐朝太宗时期所定,因为该事件的描述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C“中秋节”被定做八月十五在文献中很难找到依据,但文献中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D“中秋节”在唐代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至明清时期,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6、2根据原文,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中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的一项是( )A在唐代,八月十五还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后来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影响逐渐扩大,最后成为重要节日。B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却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C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产生了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D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这也是中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之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
7、不仅限于八月,把中秋和月真正对应起来的是皇家祭祀典礼。B国语的记载、韦昭的注,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到明清成为皇家祭祀典仪。C中秋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与新年(今春节)、端午齐名,不过,从史料上寻找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的具体时间依据很难。D中秋节及其习俗起源于王室祭典与民间习俗的结合,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自我完善。最终成为了今天民众熟悉的中秋佳节。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
8、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至冬,羌遂大合,朝廷为忧。三公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破之,斩首八百级。诸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藉,凉州刺史、汉阳太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规到州界,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羌人闻之,翕然反善。 规出身数年,
9、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曰:“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簿易考。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镇乌孙以公主。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则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理乎?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
10、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规传)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 寇:贼寇 B见贤不恤军事 恤:体恤C而将有能否 否:坏、能力差D而委位不求让 让:让位5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皇甫规“有威望”、“讲操守”的一组是( )A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 斩首数级,贼遂退却B羌人闻之,翕然反善 恶绝宦官,不与交通C广设方略,寇贼悉平 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D三公举
11、规为中郎将 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羌大举进攻安定城,边疆危急,皇甫规此时虽然身为平民百姓,却能大胆上书朝廷,陈述自己的看法,批评边将无能,自此开启了他的戎马人生。B皇甫规调动西羌骑兵一起讨伐陇右,中途军中发生瘟疫,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往羌人营帐巡察看望将士,三军为之动容,敌人也为此派使请降。C朝廷有人诬陷皇甫规贿赂羌人,皇甫规上书皇帝进行申辩,花费很少的钱财,换得羌人归顺,边疆平安,是利大于弊的军事谋略,不应该为此小题大做。D在范晔看来,皇甫规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保全自身,一是他能准确审视自己的才能,果敢地投身仕途,二是他能看到更贤能的人
12、,能不图虚名,主动让贤。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藉,凉州刺史、汉阳太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5分)(2) 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后游 杜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8全诗主要运用了哪
13、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9从全诗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中“_, _”将作者归心似箭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3)陈情表中“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既表达了祖母躬亲抚养的原因,也是下文作者“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可谓一笔双关。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个老兵的签名 樊碧贞新兵下连时,他被分配到卡苏里哨所。 其实,他最想去汽车连。开墨绿色的大汽车,在高
14、原上奔驰,多带劲。不过,现在这愿望是无法实现了,他要随给养车上哨所。 透过车窗,他看到了远处山顶上的积雪。他突然兴奋地哼起了歌儿。司机直是摇头。 车不能往前开了,他必须徒步上山去。凝神一望,他不禁吃了一惊。来时的路全悬在峭壁上。一只被惊起的鹰掠过他的头顶,顺着岩壁冲向峰顶。 我也会上去的。他攥紧了拳头。 他浑身是劲。真要感谢新兵连那阵的队列、擒敌、战术和体能训练。那时候的训练很苦,一天下来,大家趴在床上不想动。有的兵上厕所蹲下去就起不来,非得旁人架着胳膊才能站起。他很用功,各项考核都是优。 有备而来,自然不怕。终于,他看到了哨所前迎风飘扬的红旗。他想再往前几步,却挪不动脚。胸腔里的肺如同撕裂般
15、难受,以至于他不得不弓着身子蹲下去。那一刻,他明白了司机为什么摇头。 有个人迎了上来,立正,敬礼。没有过多的介绍,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然后,他背上的背包被取了过去。 别紧张,这是高原反应,过一阵子就没事了。他知道,说这话的是老兵。 哨所只有他和老兵。听给养车的司机说,老兵已经在这里守了四年零六个月。按例,每两年这里就会送走一位老兵,也会迎来一位新兵。他很纳闷,老兵为什么不挪动地方。 哨所的生活很单调。每天天一亮,老兵就带着他去巡山。 老兵总走在前面,背挺得很直。他做不到。已经上来一段时间了,但每次巡山到这里,他还是感到呼吸困难,头痛。他很奇怪,黑瘦黑瘦的老兵,脚下怎么就那么有力。 这里,是
16、卡苏里哨所的最高处。 每次走到这里,老兵都会歇上十来分钟。老兵招呼他上去。他总是摇头。那顶上除了有雪,什么都没有。不过,老兵上去了,站成了一棵笔直的树。 等老兵下来,他把自己的感觉说了,老兵只是憨憨地一笑:你上去就知道了。 那上面究竟有什么呢?非得要上去才知道。 老兵不愿说,他也不好强求。只想,等自己感觉好些,一定上去看看。 有一天,他忍着不适,爬上去了。顶上却什么也没有。他有些生气,责问老兵为何捉弄人。老兵不生气。拉了他一把,站在这里看,往远处看。 看到什么了? 只有连绵不断的山。 还有什么? 茫茫的雾。 还有什么? 没有了。 怎么会呢? 应该看得见竹篱小院,屋旁有高高的草垛儿,还有两只母鸡
17、躲在草垛下。旁边,青竹竿上有还在滴水的衣裳 可是这些,他根本没有看见。该不会是老兵的幻觉吧。 他攥了攥老兵的胳膊。老兵回过头来,眼里竟然有了泪花。 莫不是老兵想家了?他的好奇心一下子上来了。 那个竹篱小院是你家? 老兵先是摇头,后又点了点头。 他更是一头雾水,想再问点什么,老兵却说,回去吧。 他跟在老兵身后,从夏天走进冬天。 下雪了,好大的一场雪。躺在哨所里,也能听到外面雪花飘落的声音。他睡不着,他知道老兵也没睡。 也不知道咱老家下雪没有?他自言自语。 想家了?老兵搭话了。 有点。你呢? 想。 你在这儿都四年多了,已是超期服役了,为什么不下去呢? 老兵没有回答,却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在老兵还是
18、新兵的时候,这哨所里也有一个老兵。那个老兵每天也带着他去巡山。每次也总走在他的前面。老兵的背挺得很直。老兵每次经过山顶的时候都会呆上十多分钟。他跟着上去看过,什么都没有。 我看到的跟你一样。他接过话茬。 但那个老兵看到的不一样。 为什么呢?当你心里装了一个地方,再远的地方都能看到。 那个老兵呢? 他永远守在了这里。本来,开春他就要下山去的。那个竹篱小院等着他。谁知道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去接应山下送来的给养,他走在前面,意外地滑下去了老兵的声音有些哽咽。 他接过照片,真的就看到了那个竹篱小院,高高的草垛,还有两只母鸡躲在草垛下。旁边,青竹竿上有还在滴水的衣裳背后有一行字:守好这个家。落款:老兵!(
19、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从新兵进入高原的感受写起,为文章设置背景,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为塑造老兵的形象铺垫。B老兵每次走到哨所最高处都会歇上十来分钟,并且站成了一棵笔直的树,这一段描写突出老兵的坚于值守,尽职尽责。C新兵到哨所的最高处只见到连绵不断的山和茫茫的雾,说明新兵的经验差,不能发现远方的目标,进而衬托老兵的性格特征。D文中两次写到竹篱小院的景色,表达了老兵对逝去的老兵的怀念,同时和现实的生存环境形成对比,突出老兵和新兵的思乡之情。E文章的结尾“守好这个家”,内涵丰富,这个家既指已逝老兵家乡的竹篱小院,也指国防哨所,同时也是已逝老兵的嘱托与期
20、望。(2)小说几次出现对哨所和竹篱小院的描写,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6分)(3)结合全文分析小说中超期服役的老兵的形象特征(6分)(4)小说的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敦煌守护人 陈小扁从公元414世纪,古人花了1000多年才开凿出南北长1680米的石窟群;从19442014年,敦煌研究所花了70年才把中古时代的旺角再现于世人面前。王道士打开敦煌大门之后的40多年,敦煌就像一个巨大的旋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人的到来。上虞人罗振玉,是中国最早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学者;海宁人王国维,最早对敦煌俗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浙大教
21、授姜亮夫,撰写了第一部系统介绍敦煌文献及艺术的著作;杭州人常书鸿放弃法国优越生活,回国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这批有识之士呼吁保护并致力于敦煌学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敦煌学。常书鸿早年留学法国里昂与巴黎,出于法兰西学院美术院院士、巴黎美术学院新古典主义画家保罗阿尔伯特劳朗斯门下。1935年,他在法国学习油画期间,无意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看到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为敦煌艺术的高度成就感到惊异。在常书鸿眼里,敦煌艺术,不仅反映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和隋唐盛世的佛教美术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还记录了中国历代的装饰图案、色彩运用和工艺技术。1936年,常书鸿从法国回到北平,在国立北平专科学校教书
22、。“七七事变”发生后,他随学校一路南迁,辗转几个地方后,和妻子陈芝秀、女儿常沙娜安家在重庆。上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成立国立敦煌研究所,在好友梁思成的举荐下,常书鸿担任了筹委会副主任,在当年冬天先去兰州“招兵买马”,于次年2月奔赴敦煌,一行6人经历了1个月零4天的行程。初到敦煌时,石窟的惨象令常书鸿感到辛酸:许多洞窟已被曾住在里面烧火做饭的白俄军队熏成漆黑一片,一些珍贵壁画被华尔纳用胶布粘走,个别彩塑也被偷去;大多数洞窟的侧壁被王道士随意打穿,以便在窟间穿行;许多洞窟的前室都已坍塌;几乎全部栈道都已毁损,大多数洞窟无法登临。常书鸿与第一批成员只有十来人,常书鸿任所长,下设考古、总务两个组。很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桂林市 桂林 中学 2015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12 月月 考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