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I卷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每题3分,共18分。中国现当代作家擅写人物的,可谓高手如云,汪曾祺无疑是里面的佼佼者。不过汪曾祺常分不清自己写的是小说还是散文,人家说是什么他就表示同意。比如他写的故乡人,你要非说是小说,也未必不可以。好比买千里马,能够日跑千里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计较是黑是黄是公是母。我们不妨从它所表现的情致入手,去感悟、去 甲 (品味/品鉴)。忘了名目去看文,再忘了文去看人,最后人文具忘,得到一片光明澄澈的心,这是阅读的 乙 (高尚/高贵)境界。把人物写好,方法很多。
2、但是挖空心思去琢磨“方法”,又不一定能够写好。鲁迅和汪曾祺都不是先设计好了方法才去写作的,他们首先是“要写”,然后才是“会写”。鲁迅说“”,老舍自称“写家”,他们是何其看重那个“写”啊。如果我们对于笔下的东西没有“要写”的 丙 (迫切/急切)愿望,那种种方法恐怕都无用武之地,最后采用的只能是“挤牙膏”的方法。心中有东西要写,才能避免没话找话,无病呻吟。“要写”,好比一盏明灯,把你所写的那间屋子照得亮堂堂的,下边具体“怎么写”,就不难纲举目彰了。目的明确、充满自信的好文章,根本用不着在写法上故弄玄虚。巴金先生多次强调自己是“无技巧”作家。“写作目的”明确了,“写作方法”往往会随之涌来,水到渠成。
3、司马迁写了那么些列传,体例、方法都差不多,却不使人因为“雷同”而感到厌烦,这里的关键在于他知道为什么要写,他有让笔下的人物随着文字“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自信。他把一些反抗正统秩序的“自掌正义”的人写入游侠列传,这本身就是惊世骇俗之举。至于具体写法,如同评书里常说的,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佼佼者(jio) 擅写B. 琢磨(zhu) 人文具忘C. 澄澈(chng) 故弄玄虚D. 惊世骇俗(hi) 纲举目彰2.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诗句,最符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的一项是A. 吟罢低眉无写处 B. 文章得失不由天C. 敢遣春温上笔端 D. 于无声处听惊
4、雷3.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品鉴 高贵 急切 B. 品味 高贵 急切C. 品鉴 高尚 迫切 D. 品味 高尚 迫切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努力拼搏,并且不断超越自我,你就可以在高手如云的环境中立足。B. 为了救活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真是挖空心思,积极调研。C. 我们写文章是为了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能为赋新词而无病呻吟。D. 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笔写文章的时候自然水到渠成了。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B. (写作)好比买千里马,能够
5、日跑千里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计较是黑是黄是公是母。C. 那种种方法恐怕都无用武之地,最后采用的只能是“挤牙膏”的方法。D. “要写”好比一盏明灯,把你所写的那间屋子照得亮堂堂的。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汪曾祺,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他的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的写照。C.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D.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本
6、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B.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C.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D.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舛:顺遂8. 下列各组语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此则寡人之罪也 B. 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然后乃求谋臣C.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但以刘日薄西山 潦水尽而寒潭清9.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B. 敖而无足数者C. 亦足以畅叙幽情 D.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10.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
7、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郭解,轵人也A. 何后之有 B.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C. 居邑屋至不见敬 D.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 韩魏之经营C.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D. 诸公以故严重之12. 依据文意,对下列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勾践灭吴)那些贤达之士,(勾践)使他们的住宅清洁,使他们的衣服华美。B.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的时候还干什么都不行。C.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游侠列传)鲁地人都用儒家学说教育子弟,朱家却因为侠义而闻名。D. 况修
8、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何况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必然都要消亡。三、默写。共4分。13.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2道小题)。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王羲之与文人雅士们集于兰亭,真可谓是“_,_”,他们在这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要吸取前人教训的名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阿房宫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陈情表)四、阅读范爱农选段,完成1415题。共6分。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
9、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14. 得到范爱农的死讯,作者先“疑心这
10、消息并不确”,却又觉得“极其可靠”,前后表述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4分)15. 作者写“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一句的用意是什么?(2分)五、微写作。共10分。16. 阅读下面材料,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微写作。字数不超过150字。自从“习大大”到庆丰包子铺自己排队买包子、自己买单、自己端盘子、自己取包子的消息一出,四海疯传,一个小小的月坛北街庆丰包子铺瞬间火遍了大江南北。更有甚者,有人清晨从武汉赶到北京,吃完21元的“主席套餐”,傍晚又坐高铁返回。请发挥合理想象,描写一下庆丰包子铺火爆的场景。请分析庆丰包子铺火得如此迅速的原因。请为庆丰包子铺的长远发展提
11、出2条建议,并简要说明原因。第卷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共12分,每小题3分。魏少游,钜鹿人也。早以吏干知名,历职至朔方水陆转运副使。肃宗幸灵武,杜鸿渐等奉迎,留少游知留后,备宫室扫除之事。少游以肃宗远离宫阙,初至边藩,故丰供具以悦之。将至灵武,少游整骑卒千余,干戈耀日,于灵武南界鸣沙县奉迎,备威仪振旅而入。肃宗至灵武,殿宇御幄,皆象宫闱,诸王、公主各设本院,饮食进御,穷其水陆。肃宗曰:“我至此本欲成大事,安用此为!”命有司稍去之。累迁卫尉卿。乾元二年十月,议率朝臣马以助军,少游与汉中郡王瑀沮其议,上知之,贬渠州长史。后为京兆尹,请中书门下及两省五品已上、尚书省四品已上、诸司正员三
12、品已上、诸王,不得任京兆府判官、畿令、赤县丞簿尉,敕从之。迁刑部侍耶。大历二年四月,出为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四年六月,封赵国公。贾明观者,本万年县捕贼小胥,事刘希暹,恃鱼朝恩之势,恣行凶忍,毒甚豺虺。朝恩、希暹既诛,元载当权,纳明观奸谋,容之,特令江西效力。明观未出城百姓万众聚于城外皆怀砖石候之期投击以快意载闻之特令所由吏拥百姓入城内由是获免。在洪州二年,少游为观察使,承元载意苟容之。及路嗣恭代少游,到州,即日杖杀,识者以是减魏之名,多路之政。大历六年三月己未卒于官,赠太师。少游居职,缘饰成务,有规检,善任人,果于集事。前后四领京尹,虽无鹤赫之名,而龊龊廉谨,有足称
13、者。 旧唐书魏少游传1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丰供具以悦之 丰:使丰富B. 安用此为 安:哪里C. 迁刑部侍郎 迁:升官D. 多路之政 多:增加18. 下列各组句子在括号里补充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 (肃宗)将至灵武,少游整骑卒千余。B. 朝恩、希暹既诛(豺虺)。C. 到州,即日杖杀(贾明观)。 D. 而(为人)龊龊廉谨。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魏少游为迎驾,曾在灵武南界鸣沙县用盛大的仪式来迎接,被肃宗批评并被去除了官职。B. 在京兆尹任职期间,魏少游提议一定品级的官员及其亲属不得任京兆府判官、畿令、赤县丞簿尉职位,得到批准。C.
14、 魏少游在洪州任观察使期间,庇护了权臣元载的党羽贾明观,他在洪州的名声最终也因此而受到影响。D. 魏少游于大历六年三月己未死在官任上,被朝廷追赠为太师,他前后曾经四次做过京兆尹的官。20.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开。明观未出城百姓万众聚于城外皆怀砖石候之期投击以快意载闻之特令所由吏拥百姓入城内由是获免。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2123题。共12分。小松 菊(唐)杜荀鹤 唐)郑谷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注】高。【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其形似菊。21. 下列对两首
15、诗歌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两首诗歌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内容上同属咏物诗。主题上都有以物自况、托物言志的意思。B. “刺头”既写小松的外形,也写出小松平顺的性格。“不羡”把菊人格化,突出了菊的清高孤傲。C. 蓬蒿是一种杂草。杜诗“出蓬蒿”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郑诗则告诫莫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D. 阴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于鬓上。22. “露湿秋香满池岸”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写出了菊花的哪些特点?(5分)23. 两首诗歌在赞颂“小松”与“菊”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人”与“瓦松”的否定。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歌所寄寓的批评之意。(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西城区 2014 2015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