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控制要点卡片.doc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控制要点卡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控制要点卡片.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建长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手册CKTJ-标第二项目分部编制二O一三年四月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 CP轨道控制网测设(一)施工复测1.1.1采用GPS复测CP、CP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量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1和表1-2的规定。表1-1 CP、CP控制点复测坐标较差限差要求控制点类型坐标较差限差(mm)CP20CP15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Y坐标分量较差表1-2 GPS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控制网等级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CP1/130000CP1/800001.1.2采用导线复测CP控制点时,水平角、边长和坐标较差应满足表1-3的规定。表
2、1-3 导线复测较差的限差控制网等级水平角较差限差()边长较差限差(mm)坐标较差限差(mm)CP三等3.62mD15CP隧道二等2.62mD15(二) CP轨道控制网布设1.2.1根据方案设计,实地埋设CP控制点并编号。1.2.2 CP点应沿线路设置于路基两侧的接触网基础或独立基础上、桥梁点应设置于桥梁固定支座上方的防撞墙上、隧道点应设置于边墙或排水沟上。1.2.3 CP点沿线路布置的纵向间距宜为60m左右,最大纵向间距不宜超过70m。同一对CP点的纵向里程差不宜大于1m,各CP控制点应设于轨道设计顶面以上30cm处,并应大致等高的地方。1.2.4CP点的预埋件应埋设稳固,当预埋件垂直埋设于
3、接触网基础或独立基础顶面时应保证其铅垂;当横向埋设时宜使预埋件大致水平。1.2.5 CP点的编号应符合相关规定,并统一标示,便于查找。1.2.6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 CP平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测量方法方向观测中误差距离观测中误差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CP平面网自由测站边角交会1.81.0mm1.0mm1.2.7 CP平面网水平方向应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水平方向观测应满足表1-5的规定。表1-5 CP平面网水平方向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不同测回同一方向2C互差同一方向归零后方向值较差CP平面网0.52696136961.2
4、.8CP平面网距离测量应满足表1-6的规定。表1-6 CP平面网距离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测回半测回间距离较差测回间距离较差CP平面网21mm1mm1.2.9 轨道控制网CP高程网的外业观测,可采用单程或往返测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CP点与上一级水准点的联测应采用独立往返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当采用单程观测时,每相邻4个CP点之间应构成水准闭合环。1.2.10轨道控制网CP高程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1-7 CP高程网主要技术指标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mm)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m)附合路线或环线周长的长度(Km)附合路线长环线周长精密水准243-(3)
5、加密基标测设1.3.1 加密基标平面测量应依据CP控制点,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极坐标法或光学准直法测设,高程测量应采用几何水准方法施测。1.3.2 加密基标应根据轨道类型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设置,曲线段应考虑超高影响。1.3.3 使用的全站仪精度不应低于测角1、测距1mm+2ppm,水准仪精度不应低于0.5mm/Km。1.3.4 自由设站观测的CP控制点不应少于4对,全站仪宜设在线路中线附近,位于所观测的CP控制点的中间。更换测站后,相邻测站重叠观测的CP控制点不应少于2对。二CRTS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一)一般规定2.1.1 CRTS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2-1。CP测设及评估铺
6、设条件评估及接口条件验收施工设备 路基地段 隧道地段混凝土底座施工 隧底仰拱回填层拉毛或凿毛铺设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支承层施工混凝土道床板施工 质量检查图2-1 CRTS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基本工艺流程2.1.2 根据轨枕设计间距提前计算确定轨枕垛间距,桥梁和隧道地段轨枕垛可沿线摆放在线路两侧的电缆槽盖板上,路基地段轨枕垛可沿线摆放在两侧的路肩上。摆放是轨枕底部应用支垫支撑。2.1.3 无砟道床施工前应调查当地气温资料,掌握气温,轨温变化规律,合理安排轨排精调和混凝土浇筑时间。2.1.4 轨排组装用工具轨应采用与正线轨型相同的钢轨,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工具轨应无变形、损伤、硬弯、磨
7、损,工具轨质量及状态应经常检查。2.1.5 螺杆调整器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施工工艺要求。螺杆调整器应架设牢固,并与钢轨垂直。2.1.6 轨排调整定位合格后应安装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防止混凝土浇筑时轨排横向移位和上浮。2.1.7 无砟道床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轨道部件的防护,避免混凝土等产生污染。2.1.8 道床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75%之前,严禁在道床上行车和碰撞轨道部件。2.1.9 支承层。底座上不得堆放杂物,不得有油污。2.1.10 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与道床板施工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应形成流水作业,其施工环境温度差不宜太大。2.1.11 混凝土道床板施工
8、前,应对基地进行彻底的清理,对拉毛不明显的地方应凿毛处理。(2) 支承层施工2.2.1滑模摊铺机及模筑法施工基本工艺流程见图2-2、2-3施工准备 基准线测量基础面清理及湿润水硬性材料拌制、运输确定摊铺速度自卸车喂料或机械布料摊铺机参数设定及校准滑模摊铺机作业拉毛及修整切缝覆盖养生质量检查图2-2 滑模摊铺机施工基本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基础面清理及湿润放样、安装模板低塑性混凝土拌制、运输混凝土施工拉毛及修整拆除模板切缝覆盖养生质量检查图2-3 模筑法施工基本工艺流程2.2.2 检测基床表层的施工质量,高程、压实度、平整度、横坡度满足要求。以CP控制点位依据进行模板或基准线桩放样。2.2.3 混凝土
9、支撑层正式施工前2个月应提前进行配合比试验。2.2.4 气温低于5时或雨雪天气时,不应进行支承层施工。2.2.5 支撑层施工前对路基面进行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2.2.6支撑层材料应在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拌合物应均匀一致,有生料、成团现象的非均质拌合物严禁用于摊铺。2.2.7支撑层材料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自卸车运到现场,运输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拌合料水分蒸发。2.2.8滑模摊铺机摊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支承层施工前,应根据CP控制点按10m间距测放摊铺机走行引导线。(2) 支承层拌和物宜采用自卸卡车运输,每次使用前后应将自卸卡车清扫干净,长距离运输时应采用覆盖措施。(
10、3) 滑模摊铺机的施工参数设定及校准应按其操作规程进行。首次摊铺时,应对其摊铺位置、几何参数和机架水平度进行调整和校准。宜采用钉桩或基准线法校准滑模摊铺机挤压底板高程和侧模前进方向,调整水平传感器立柱高度和滑模摊铺机机架前后、左右的水平度,往返校核1-2遍后,方可开始摊铺。(4) 在摊铺机摊铺开始的5m内,应在摊铺进行中对摊铺出的混凝土标高、边缘厚度、中线、横坡等参数进行复核测量。(5) 在摊铺机摊铺前,拌和物应采用机械或人工均匀预摊铺,摊铺长度宜超前摊铺机约5m,滑模摊铺应缓慢、匀速、不间断进行。(6) 摊铺中滑模摊铺机停机待料最长时间超过当时气温下混凝土初凝时间的4/5时,应将滑模摊铺机及
11、时开出摊铺工作面,并做施工缝。2.2.9模筑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支承层施工前,应根据CP控制点按5-10m间距测放支承层模板放样点,为模板定位提供基准。(2) 现场混凝土浇筑施工应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搅拌车运输。每车混凝土均作坍落度检查,并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坍落度,每工班测定不应少于2次。当混凝土运输距离较长时,应在拌制和浇筑现场分别检查。(3) 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保证混凝土不出现离析现象。(4)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
12、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5) 混凝土浇筑后,应避免与流动水相接触,并在12h内覆盖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 5。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养护,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浇筑完成的支承层在7d内不得受冻,当气温低于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掺用缓凝剂等的混凝土养护期按规定适当延长。(6) 初凝前,支承层表面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拉毛处理,拉毛深度宜为1.52.0mm,道床板范围外应按规定设置排水坡。2.2.10 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应在12h内进行横向切缝;采用模筑法施工时,应在24h内进行横
13、向切缝。缝深不小于支承层厚度的1/3,切缝距离不应大于5m,每个工班结束时的施工缝宜安排在切缝处。2.2.11 支承层摊铺或浇筑完成后应喷雾或洒水并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2.2.12 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1的规定。表2-1 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1厚度202中线位置103宽度+15、04高程+5、-155平整度7/4m2.2.13 路基与桥梁及路基与隧道过渡时,支承层的厚度应按设计要求平顺过渡,支承层厚度大于30cm地段应分层分步施工,开始上层支承层施工前将下层表面拉毛,上下相邻两层之间的施工间隔时间宜控制在2h以内。(3) 端刺及锚固钢
14、销钉施工2.3.1 端刺的设置位置应在设计范围内根据轨枕位置提前计算确定,不应影响后期轨枕的安装。2.3.2 路基上支承层施工时,宜提前预留出端刺位置,或在支承层施工前施工端刺。2.3.3 端刺基坑宜采用空压机配合人工挖凿,基坑成形后,应及时安放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2.3.4 端刺底部应按设计要求铺设高强度挤塑板,高强度挤塑板的刚度及耐久性等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3.5 端刺与道床板连接的钢筋间距。外漏长度及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对外漏连接筋应采取保护措施,对变形的外漏连接筋,在道床板施工前应予以恢复。2.3.6 端刺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本手册2.2.9条的相关规定。2.3.7
15、 端刺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2的规定。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1中线位置202顶面高程+5、-153截面尺寸+20、02.3.8 路基与桥梁及路基与隧道过渡时,应在道床板与支承层、道床板与隧道底板之间按设计要求设置钢销钉。2.3.9 钢销钉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加工长度允许偏差+10、0mm。2.3.10钢销钉埋设的位置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双块式无砟轨道埋设钢销钉时不得影响轨枕的布设。2.3.11 按规定的深度钻锚固孔,钻孔成形后,清除钻孔内的钻屑及水浆等杂物。2.3.12 由孔底部至上缓慢注入锚固剂,竖直旋入钢销钉,钢销钉外漏长度允许偏差为+10、0mm,位置允许偏差10mm。(四
16、)桥梁段混凝土底座施工2.4.1 混凝土底座施工基本工艺流程图见图2-4.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钢筋绑扎底座模板安装 凹槽模板安装 图2-4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质量检查2.4.2 清理桥梁保护层上的杂物,保持混凝土面的清洁。处理后的表面达到清洁、干燥,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无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2.4.3 施工前需提前2天对保护层混凝土进行预先湿润处理。2.4.4 通过CP控制点进行底座边线放样,每隔10m测设一个断面,作好标记,并对每个标记点进行高程测量,作为底座立模依据。2.4.5通过CP控制点测出桥上凹槽的平面位置。2.4.6 底座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或预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RTS 型双块式无砟 轨道 施工 控制 要点 卡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