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八个实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八个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八个实验).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目录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板1)1实验二 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2)4实验三 LR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板1)6实验四 石英晶体振荡器(实验板1)8实验五 振幅调制器(实验板3)10实验六 调幅波信号的解调(实验板3)13实验七 变容二极管调频管振荡器(实验板4)16实验八 相位鉴频器(实验板4)18实验九 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器(实验板5)20实验十 集成电路(锁相环)构成的频率解调器(实验板5)23实验十一 利用二极管函数电路实现波形转换(主机版面)25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板1)一、预习要求1、明确本实验的目的。2、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3、了解谐振
2、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4、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回路总电容C=220pf(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f0。二、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预选择性。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扫描仪3、高频信号发生器4、毫秒仪5、万用表6、实验板1图 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四、实验内容(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1、实验电路图见图1-1(1)按图1-1所示连接电路(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
3、V电源电压,无误后,关断电源再接线)。(2)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2、静态测量实验电路中选Re=1K测量各静态工作点,计算并填表1-1表 1-1实 测实 测 计 算根据VCE 判断V是否工作在放大区原 因VBVEICVCE是否*VE,VB是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对地电压。3.动态研究(1)测放大器的动态范围Vi V0(在谐振点)选R = 10K,R0 = 1K。把高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端接毫伏表,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i,调节频率f使其为10.7MHZ,调节CT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此时调节Vi 由0.02V变到0.8V,逐点记录V0电压,并填入表
4、1.2里。Vi的各点测量值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确定。表 1-2Vi(V)0.020.8V0(V)Re=1KRe=500Re=2K(2)当Re分别为500、2K时,重复上述过程,将结果填入表1-2里。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IC不同时的动态范围曲线,并进行比较和分析。(3)用扫频仪调回路谐振曲线。仍选R=10K,R0 =1K。将扫描仪射频输出送入电路输出端,电路输出接至扫描仪检波器输入端。观察回路谐振曲线(扫描仪输出衰减档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位置),调回路电容CT,使f0 =10.7 MHz。(4)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当回路电阻R=10K时,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i,将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
5、端接至电路输入端,调节频率f使其为10.7MHZ,调节CT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此时的回路谐振频率f0 =10.7 MHZ为中心频率,然后保持输入电压Vi不变,改变频率f由中心频率向两边逐点偏离,测得在不同频率f是对应的输出电压V0,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1-3里。频率偏离范围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确定。表 1-3f(MHZ)10.7V0R=10KR=2KR=470K计算f0=10.7MHZ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及回路的通频带和Q值。(5)改变谐振回路电阻,即分别为2K、470时,重复上述测试,并填入表1-3里。,比较通频带情况。(二)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1、实验线路,见图1-2图1-2双
6、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1)用扫描仪调双回路谐振曲线接线方法同上3(3)。观察双回路谐振曲线,选C=3pf,反复调整CT1、CT2使两回路谐振在10.7MHZ。(2)测双回路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按图1-2所示连接电路,将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端接至电路输入端,选C = 3pf,置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为10.7MHz,反复调整CT1、CT2使两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此时的回路谐振频率为中心频率,然后保持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不变,改变频率f由中心频率向两边逐点偏离,测得对应的输出频率f和电压值,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1-4里。表 1-4f(MHz)10.7V0C = 3pfC =10pfC = 1
7、2pf2、改变耦合电容C为10pf、12pf,重复上述测试,并填入表1-4里。五、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实验目的。2、画出实验电路的直流和交流等效电路,计算直流工作点,与实验实测结果比较。3、写明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及名称、型号。4、整理实验数据,并画出幅频特性。(1)单调谐回路接不同回路电阻时的幅频特性和通频带,整理并分析原因。(2)双调谐回路耦合电容C对幅频特性通频带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找出单调谐回路和双调谐回路的优缺点。5、本放大器的动态范围是多少(放大倍数下降1dB的折弯点V0定义为放大器的动态范围),讨论IC对动态范围的影响。实验二 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2)一、预习要求1、明确本实验
8、的目的。2、复习功率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3、分析图2-1所示的实验电路,说明各元器件作用。二、实验目的1、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计算与设计方法。2、了解电源电压VC与集电极负载对功率放大器功率和效率的影响。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扫描仪3、高频信号发生器4、万用表5、实验板2四、实验内容1、实验电路图,见图2-1。按图接好实验板所需电源,将实验板上A、B两点短接,利用扫描仪调回路谐振频率,使其谐振在6.5 MHz频率上。图2-1 功率放大器(丙类)原理图2、接负载50,测I0电流。在输入端接f =6.5MHz、Vi=120mV信号,测量各工作电压,
9、同时用示波器测量输入、输出峰值电压,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2-1里。表 2-1f = 6.5 MHz实 测实 测 计 算VBVEVCEV1V0I0ICPiP0PaVC=12VVi=120mVRL=50RL=75RL=120Vi=84mVRL=50RL=75RL=120VC=5VVi=120mVRL=50RL=75RL=120Vi=84mVRL=50RL=75RL=120其中:Vi:输入电压峰-峰值V0:输出电压峰-峰值I0:电源给出总电流=Pi:电源给出总功率(Pi=VCI0),(VC:为电源电压)P0:输出功率Pa:为管子损耗功率(Pa=ICVCE)3、加75负载电阻,同2测试,并填入表2-1内
10、。4、加120负载电阻,同2测试,并填入表2-1内。5、改变输入端电压Vi=84mV,同2、3、4测试,并填入表2-1测量。6、改变电源电压VC=5V,同2、3、4测试,并填入表2-1内。五、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实验测量结果,计算各种情况下IC、P0、Pi、。2、说明电源电压、输出电压、输出功率的相互关系。3、总结在功率放大器中对功率放大晶体管有哪些要求。实验三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板1)一、预习要求1、明确本实验的目的。2、复习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3、分析图3-1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并计算晶体管静态工作电流IC的最大值(设晶体管的值为50)。4、实验电路中,电感量L
11、1= 3.3uh,若电容C =120pf,C= 680pf时振荡频率各为多少?二、实验目的1、掌握LC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LC电容反馈式电路设计及电叁数计算。2、掌握振荡回路Q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3、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IEQ对谐振起振及振幅的影响。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频率计3、万用表4、实验板1图 3-1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原理图四、实验内容(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见图3-1。实验前根据图3-1所示原理图,在实验板上找到相应器件及插孔,并了解其作用。1、检查静态工作点(1)在实验板+12V插孔上接入+12V直流电源,注意电源极性不能接
12、反。(2)反馈电容C不接,C接入(C= 680pf),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停振时的情况。注意:连接C接线要尽量短。(3)改变电位器RP测得晶体管V的发射极电压VE,VE可连续变化,记下VE的最大值,计算IE值 IE = 设:RE =1K2、振荡频率与振荡幅度的计算实验条件:Ie=2mA、C=120pf、C=680pf、RL=110K(1)改变CT电容,当分别接入C9、C10、C11时,记录相应的频率值,并填入表3-1里。(2)改变CT电容,当分别接入C9、C10、C11时,用示波器测量相应振荡电压的峰-峰值VP-P ,并填入表3-1里。表 3-1CTf(MHz)VP- P(V)51pf100pf
13、150pf3、测试当C、C不同时,起振点振幅与工作电流IER的关系(R =111K)。(1)取C=C3=100pf、C= C4 =1200pf,调电位器RP使IEQ(静态值)分别为表3-2所示各值用示波器测量输出振荡振幅VP- P(峰-峰值)并填入表3.2。表 3-2IE0(mA)0.81.01.52.02.53.03.54.04.55.0VP- P(V)(2)取C = C5 = 120pf、 C= C6 = 680pf、 C = C7= 680pf、 C= C8 =120pf,分别重复测试表3-2的内容。4、频率稳定度的影响(1)回路LC叁数固定时,改变并联在L上的电阻使等效Q值变化时,对振
14、荡频率的影响。实验条件:f = 6.5 MHz时,C/C= 100/120pf、IEQ =3mA,改变L的串联电阻R,使其分别为1K、10K、110K,分别记录电路的振荡频率,并填入表3-3。注意:频率计后几位跳动变化的情况。(2)回路LC叁数及Q值变化时,改变IEQ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实验条件:f = 6.5 MHz、C/C= 100/120pf、R =110K、IEQ =3mA,改变晶体管IEQ,使其分别为表3-3所示各值,测出振荡频率,并填入表3-4。表 3-3R(K)1K10K110Kf(MHz)表 3-4IEQ(mA)1234f(MHz)五、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实验目的。2、写明实验所
15、用仪器、设备及名称、型号。3、画出实验电路的直流和交流等效电路,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4、以IEQ为横轴,输出电压峰-峰值VP-P为纵轴,将不同C/C值下测得的三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绘制成曲线。5、说明本振荡回路有什么特点。实验四 石英晶体振荡器(实验板1)一、预习要求1、明确本实验的目的。2、查阅晶体振荡器的有关资料,说明为什么用石英作为振荡回路元件就能使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大大提高。3、试画出并联谐振型晶体振荡器和串联谐振型晶体振荡器的实际电路,并阐述两者在电路结构及应用方面的区别。二、实验目的1、了解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2、掌握晶体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及参数计算方法。三、实验仪
16、器1、双踪示波器2、频率计3、万用表4、实验板1图 4-1 晶体振荡器原理图四、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图,见图4-1。1、测振荡器静态工作点,调图中RP ,测得IEmin和IEmax的值。2、测量当工作点在上述范围时的振荡频率及输出电压。3、负载不同时对频率的影响,RL分别取110K、10K、1K,测出电路振荡频率,填入表4-1,并与LC振荡器比较。表 4-1R(K)110K10K1Kf(MHZ)五、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实验目的。2、画出实验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3、整理实验数据。4、比较晶体振荡器与LC振荡器带负载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原因。5、你如何肯定电路工作在晶体的频率上。6、根据电路绘出的LC叁
17、数计算回路中心频率,阐述本电路的优点。实验五 振幅调制器(实验板3)一、预习要求1、明确本实验的目的。2、复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3、认真阅读实验教材,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4、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二、实验目的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高频信号发生器3、万用表6、实验板3图 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四、实验电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频 电子线路 实验 指导书 八个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