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风险源评估.docx
《桥梁工程风险源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工程风险源评估.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1、编制依据3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32、藤泽大桥、东炮台大桥概况42.1、大桥概况42.2地层岩性42.3地质构造及地下水52.4地震动参数52.5.自然地理特征5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63.1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63.2 评估办法64、藤泽大桥、东炮台大桥风险评估64.1总体风险评估64.2专项风险评估84.3 风险分析104.4 风险估测 13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155.1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166成立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226.1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226.2职责分工226.3安全评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227、风险控制措施237.1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237.2
2、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237.3风雨天气风险事件施工技术措施318、残余风险评估319.桥梁风险评估结论312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5页 共35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编制依据(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国交通部 【2011.5】)。(2)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3)藤泽大桥、东炮台大桥新建工程地质勘测报告(4)业主单位安全管理要求(5)现已提供的设计文件(6)藤泽大桥、东炮台大桥新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1.1.1 评估对象评估的对象是藤泽大桥、东炮台大桥及其附属工程。1.1.2 评估范围评估
3、范围为藤泽大桥、东炮台大桥所属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风险事件。1.1.3 评估目的对藤泽大桥、东炮台大桥的可行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该桥梁施工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合理使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达到保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实现建设项目的总目标。2、藤泽大桥、东炮台大桥概况2.1大桥概况腾泽桥说明1 设计概况腾泽桥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
4、镇沙富村,线路呈东西方向,上跨乡村公路、连片鱼塘、河涌。本桥中心桩号为K11+546.5,起点桩号为K11+220,终点桩号为K11+873,不含桥台耳墙、侧墙在内,桥梁总长653m。本桥纵面先后位于R=80000m、T=200m的凹曲线和直线段上,平面先后位于直线和R=5000m的圆曲线上,方向偏右。2 桥位区自然概况2.1 地形及环境条件桥址区地势平缓,地形平坦,场地内现多为鱼塘,水深1.302.20m,附近多小型家禽养殖场;场内河涌纵横交错,地表水极发育;场地附近现有公路较多,交通条件好。场区地貌上属于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区。根据场区内钻探揭露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场区内地层揭露有
5、第四系全新统表土层(Q4me)、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以及早白垩世百足山组(K1b)泥质砂岩等地层。(1) 第四系全新统表土层:主要见于桥址区的公路、河堤、鱼塘堤的填筑土,以人工填土为主。填土呈灰黄、红褐色,湿,稍有压实,以黏性土及强风化泥质砂岩为主,含少量块岩,顶部见植物根茎,层厚1.205.50m。(2) 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以淤泥质土、黏性土层为主。淤泥:灰、深灰色,饱和,流塑,见较多腐植质,土质不均匀,局部夹灰黄色薄层状软黏土,层厚5.70m。粉质黏土:褐黄色,湿,可塑,以粉、黏粒为主,黏性一般,层厚1.70m。(3) 早白垩世百足山组:砂岩、泥质砂岩,按岩石风化程度
6、有强、中、微风化岩带。强风化泥质砂岩:紫红、褐红色,岩石风化强烈,裂隙极发育,一般上部岩芯以半岩半土状为主,泡水易软化,岩块用手可折断;下部以碎石状的岩块为主,岩质较软,锤击易碎,部分岩块可用手折断,局部夹中风化岩块,岩质稍硬,层厚0.907.60m。强-中风化泥质砂岩、粉砂岩:两者呈互层状,以泥质砂岩为主,其单层厚度较大,呈紫红色,岩石裂隙极发育,裂面有铁、锰质侵染,岩芯破碎,多为3-10cm 的碎石状,少量为10-20cm 的块状,岩质稍硬,锤击可碎。粉砂岩呈夹层状出现,为褐黄、灰黄色,岩石裂隙发育,裂面有铁、锰质侵染,岩芯破碎,多为3-12cm 的碎石状,岩质稍硬,锤击可碎,层厚2.80
7、12.60m。中风化砂岩、泥质砂岩:两者呈互层状,以泥质砂岩为主,其单层厚度较大,呈紫红、褐红色,砂粒状结构,局部含砾粒,中厚层状,钙质、泥质胶结,岩石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呈块状,节长多为10-40cm,岩质较硬。砂岩则为浅灰、青灰色,砂粒状结构,厚层状,钙质、泥质胶结,岩石裂隙较发育,裂面风化较明显,岩芯较完整,呈块状,节长1030cm,岩质较硬,锤击声脆,层厚7.6031.98m。微风化砂岩:青灰、浅灰色,砂粒状结构,厚层状构造,钙质、泥质胶结,岩石裂隙不发育,岩芯较完整,节长多为20-60cm,岩质坚硬,锤击声清脆,层厚11.11m。2.2 水文地质桥址区地表水极为发育,主要为农用及
8、鱼塘用的排灌沟渠中的水流,属于长年流水性水流,对工程建设影响甚小。 场区地下水由上部土层孔隙潜水和深部基岩裂隙水组成。上部土层中的淤泥质土、黏性土层的含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差,属弱透水层,不具赋水条件,含水量小。下部基岩的强-中风化带内,岩石裂隙发育,含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2.3 桥址稳定性在钻探深度内,未发现断层、土洞、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桥址区内地形平坦;综合评价,场区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于拟建物的建设。3 东炮台设计概况东炮台桥桥址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虎岭村、横江村一带,线路呈东西方向,上跨连片鱼塘、河涌。本桥中心桩号为K13+232,起点桩号为K11+873,终点桩号为K14+583.6
9、36,不含桥台耳墙、侧墙在内,桥梁总长2718m。本桥纵面直线段上,平面先后位于R=5000m的缓和曲线和R=6500m的圆曲线上,方向偏右,在桩号14+552.407处设置断链,K14+552.407=K14+545.043,断链长度7.364m。4 桥位区自然概况4.1 地形及环境条件桥址区地势平缓,地形平坦,起伏变化很小,地面一般高程在 25m,场地内现多为鱼塘,塘内水深一般为1.302.20m,鱼塘附近多有小型的家禽、家畜养殖场;场地内河涌纵横交错,地表水极发育;场地附近现有公路较多,交通条件较好。根据场区内钻探揭露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场区内地层揭露有第四系全新统表土层(Q4me)、海
10、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残积层(Q4el)以及早白垩世百足山组(K1b)泥质砂岩等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1) 第四系全新统表土层:主要见于桥址区的公路、河堤、鱼塘堤的填筑土,以人工填土为主。填土呈褐黄、紫红、棕红等色,湿-稍湿,稍经压实,以黏性土为主,局部混有碎石,成分为泥质砂岩,多属于鱼塘堤及河涌堤的填筑土。顶部一般见有植物根茎,层厚0.705.80m。(2) 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以淤泥质土、黏性土及砂、砾层为主。 粉质黏土呈褐黄色,湿,可塑,以粉、黏粒为主,土质较均匀,黏性较好,含条带状高岭土,层厚4.80m。 淤泥、淤泥质粉质黏、淤泥质砂土呈深灰、灰黑色,饱和,流塑,见少
11、量腐植质,含粉砂,局部与粉砂互层状或呈现为淤泥质砂,层厚2.0022.10m。 粉质黏土、黏土呈灰白、灰黄、褐黄色,湿,软-可塑,局部硬塑,黏性较好,含粉砂,局部含有灰白色团块状高岭土,层厚1.2015.00m,平均5.96m。粉、细砂呈灰黄、浅灰、灰白色,饱和,松散,磨圆好,分选差,见云母碎片,含淤泥质,层厚1.506.80m。中砂呈褐黄、灰白色,稍密-中密,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为主,颗粒分选性差,含少量粉、黏粒,层厚0.901.90m。卵石呈杂色,饱和,中密,颗粒磨圆较好,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硅质岩,分选一般,粒径以20-50mm 为主,空隙由砂、砾及粉黏粒充填,层厚1.00m。(3) 第
12、四系残积层:主要为下部基岩的风化残积土,以黏性土为主。粉质黏土、黏土呈褐黄、红褐、灰色,湿,可塑-硬塑,成分以粉粒、黏粒为主,属残积成因,泡水易软化,黏性一般,层厚1.0011.00m。(4) 早白垩世百足山组:砂岩、泥质砂岩,按岩石的风化程度有全、强、中、微风化岩带。全风化泥质砂岩、砂岩:两者呈互层状,以泥质砂岩为主,其单层厚度较大,呈紫红色,岩石已完全风化成土状,泡水软化,原岩结构局部仍可辩认。砂岩为褐黄、褐红色,岩石已完全风化成土状,仅在外观上保留原岩的结构,岩芯呈硬塑土状,用手易捏散,泡水软化,层厚0.7014.00m。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砂岩:两者呈互层状,以泥质砂岩为主,其单层厚度较
13、大,呈紫红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以半岩半土状、碎石状(3-7cm)为主,岩质较软,锤击易碎,部分可用手折断;局部含中风化岩块,质稍硬,锤击可碎;ZK-B11 孔相变为泥岩,砂岩则为灰白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结构较清晰,岩芯呈半岩半土状为主,部分为2-8cm 的碎石状为主,岩质较软,锤击易碎,部分岩块可用手折断;SZKA58 孔含有碳质成分,呈碳质砂岩,为灰黑色,层厚1.7032.90m。强-中风化泥质砂岩、砂岩:泥质砂岩呈暗红、紫红色,裂隙极发育,岩芯破碎-极破碎,多为3-7cm 的碎石状,岩质稍硬,锤击可碎。砂岩呈灰、灰黄色,岩石风化较强烈,原岩结构清晰,裂隙发育,裂面有铁质侵染,岩体破碎,
14、多呈2-8cm 的碎石状,岩质较硬,锤击不易碎,层厚1.807.70m。中风化泥质砂岩、砂岩:两者呈互层状,以泥质砂岩为主,其单层厚度较大,呈紫红色,砂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岩石裂隙较发育,局部岩石表面见有小溶蚀孔发育,孔径0.5-20mm,岩芯较完整,呈块状,节长多为10-25cm,岩质较坚硬,锤击声脆、不易碎。砂岩呈出为青灰、浅灰色,砂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泥质胶结,岩石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碎石状,节长多为5-15cm,岩质较硬,锤击声清脆、不易碎;JPS233 孔的中风化砂岩见有受区域地质构造的影响,岩石有轻微变质现象,呈深灰、灰黑色,岩芯较破,层厚5
15、.8026.53m。微风化泥质砂岩:暗紫红色,泥质、砂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见方解石脉发育,局部见0.5-2.0cm 的溶蚀孔洞,岩石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芯基本完整,节长20-60cm,岩质较硬,锤击声脆、不易碎;局部见方解石晶体,溶蚀较严重,层厚3.9917.37m。2.2 水文地质桥址区地表水极为发育,主要为农用及鱼塘用的排灌沟渠中的水流,属于长年流水性水流,对工程建设影响甚小,根据线路范围内的水质分析成果,地表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场区地下水由上部土层孔隙潜水和深部基岩裂隙水组成。上部土层中的淤泥质土、黏性土层的含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差,属弱透水层,不具赋
16、水条件,含水量小;粉细砂、中砂层则属于强透水性地层,赋水条件较好,但厚度较小,分布范围有限,含水量较小。下部基岩的强-中风化带内,岩石裂隙发育,含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总体而言,场区地下水含量不大,其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和附近河水的侧向径流补给。水位埋深受季节性影响不大。4.3 桥址稳定性在钻探深度内,未发现断层、土洞、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桥址区内地形平坦;综合评价,场区整体稳定性较好,适宜于拟建物的建设。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识别风险的思路很多,本次风险识别主要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调查评议为主。根据该设计院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类
17、比分析,并对照国家标准、部门及行业规章进行识别分析。3.1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具有工作经验的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的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组成。序号姓名备注1欧阳光辉2向辉3梁昌松4胡朝龙5白金刚6王海7胡焕焕8成志明3.2 评估办法以设计图地质资料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的风险评价结果为主线,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进行评估。具体采用了专家评议法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矩阵法及指标体系法定量分析的办法来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4、藤泽大桥、东炮台大桥风险评估4.1总体风险评估在开工前根据桥梁的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桥梁的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等级。具体指标评
18、估见下表,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施工工艺成熟度:主桥基础采用水上筑捣平台钻孔工艺,墩身采用柱模现浇,桥梁上构采用贝雷架满堂支架施工;桩基采用冲击钻进工艺,桥梁上构采用龙门吊和架桥机安装法。评估小组认为:本桥未采用任何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施工工艺在国内较为常见,施工工艺成熟,判定A6=0。藤泽大桥、东炮台大桥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得分建设规模(AI)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1-32地质条件(A2)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0-11气候环境条件(A3)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0-11地形地貌条件(A4)平原区0-10.5桥位特征(A5)跨江、河、海湾:
19、通航等级4-6级1-32施工工艺成熟度(A6)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0-10根据公式桥梁总体风险值R:R=A1+A2+A3+A4+A5+A6=6.0总体风险等级划分见表1表1 总体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极高风险)14分及以上等级(高度风险)913分等级(中度风险)58分等级(低度风险)04分根据总体风险划分标准,藤泽大桥、东炮台大桥总体风险等级级,需要对其做专项风险评估。4.2专项风险评估专项风险评估按照以下评估流程图进行。 风险源辨识资料收集和现场勘察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分析主要事故类型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 风险分析分析事故的致险因子确定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桥梁工程 风险 评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