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语言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与友人夏十二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尽”“迥”“开”的渺远辽阔之景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B颔联“山衔好月来”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这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C颈联写在楼上休息、喝酒有如在云间、在天上一样,用自己恍若神仙的感受衬托岳阳楼的高
2、耸。D本诗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角度形容岳阳楼之高,自然浑成。解析:选DD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错,这首诗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故选D。(2)“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6分)答:解析:“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参
3、考答案:“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雁引愁心去”用了拟人手法,“引”将大雁写得有人情味,有意帮助作者带走了愁心。“愁心去”与诗人遇赦后愉悦痛快的心情相吻合。“雁引愁心去”与下句“山衔好月来”对仗工稳,情感一致。白话诗歌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走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如同在天上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
4、西楼。注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浪西楼:地处潮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我怎能不驰书慰问?此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D尾联宕开一笔,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
5、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解析:选DD项,“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理解有误。此为作者想象的美好景象,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非实指。(2)贾岛好苦吟,善推敲,其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6分)答:解析:本题主要从所炼字的表达效果上去分析即可,“悬”“浸”二字是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驿路的艰难和险阻。从题目上看“寄韩潮州愈”是一首寄托离别的诗歌,因此在诗歌的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同时抒发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意。参考答案:“悬”“浸”二字,俯仰结合,“悬”字写出
6、驿路像是悬挂在峰峦之上,“浸”字写出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用这两字形象贴切地写出友人贬官路上道路之险阻及在遭贬之地的凄苦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沉关切之情。白话诗歌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含秋老树。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酬郭给事王维洞门高阁霭余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注郭
7、给事:郭承嘏,字复卿。“给事”即“给事中”,官名。给事中,隶属门下省,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霭:遮蔽。琐闱:宫门。无那:无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门户重叠,楼宇高耸,落日余晖,桃李成荫,柳絮轻扬,刻画出郭给事所在门下省壮丽幽雅的暮春晚景。B宫禁里晚钟敲响,官吏散归,啼鸟时鸣,颔联运用钟声和鸟鸣反衬环境的幽静,刻画出郭给事闲静恬淡的心境。C颈联一“晨”一“夕”、一“趋”一“拜”,对仗工整,既凸显出郭给事官职的显要,又刻画出其勤勉与恭谨。D古人酬酌唱和之作,往往都是在向对方表达了仰慕钦羡之后,再含蓄表明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王维此诗亦
8、然。解析:选DD项,“王维此诗亦然”错,诗的末两句“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从谦恭的语气中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王维此诗一反陈套,没有在陈述了对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2)唐诗援评价此诗“结语多少蕴藉,令人一唱三叹”,请结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意蕴。(6分)答:解析:“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这是全诗的主旨,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诗歌没有在陈述仰慕之情后直接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一反陈套,
9、富含意蕴,使人感到别开生面。在作答题目时,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及其表达的含义进行分析。参考答案:诗歌尾联意为:想勉强跟着您一同进退,无奈我已年老体衰,会因病卧床而解下我这身官袍。一则表达了诗人对郭给事的仰慕,二则表达了诗人意欲辞官归隐之意,一反酬酌诗之窠臼,含蓄蕴藉,别开生面。白话诗歌东门高阁凝聚着太阳的余辉,桃李盛开,柳絮飞扬。宫中钟声疏落已到傍晚,门下省中听得见鸟儿的鸣叫,往来的官吏稀少。早晨戴着玉饰恭恭敬敬地上朝,傍晚捧着皇帝的诏书朝拜回来。虽然勉力想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将因为卧病而辞官退休。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大风留金山两日苏轼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
10、当断渡。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从掀舞。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无事久留童仆怪,此风聊得妻孥忏。灊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注颠风:即狂风。断渡:让渡船不能通过,意谓因狂风有险而无人摆渡。龙骧万斛:“龙骧”指一种大船,“万斛”指船之重,意味本可抗风。从:任由。有底忙:没有什么忙的。忏:后悔。粥鼓:寺庙里的木鱼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由钟铃独语入手,引出对明天风大的推测,为下文的描写和叙事做铺垫。B三、四句对江中白浪作具体描绘,“打、射、飞”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狂风之猖獗。C前六句描写自然景物,后六句以叙事为
11、主,在前六句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D最后两句写灊山道人专心地倾听金山寺的木鱼声,反映他不以风浪为意的态度。解析:选CC项,“在前六句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说法有误。后六句写人,写他们一行因风浪太大被迫“留金山两日”,只有叙述,略兼抒情,没有议论。(2)试赏析“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两句诗的情感之趣。(6分)答:解析:本题涉及的诗歌七、八句的大意是:细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龙掀起怒涛为了什么缘故。首先,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将江上风浪写成蛟龙掀起怒涛,以传说中的“蛟龙”这一意象入诗,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而且给诗歌增添了神奇色彩和内涵意趣。其次,“却笑”一词,写出诗人以调
12、侃的口吻,说自己本不必忙于奔向湖州,蛟龙掀起怒涛未免无事生非,风趣幽默。同时,正是这种对蛟龙的调侃,恰恰表现了苏轼面对生活及人生的风浪时随缘自适、豁达平静的态度。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参考答案:作者把江上大风想象为江中蛟龙发怒所致,符合民间传说,增添了诗的意象和内涵。作者写蛟龙发怒时,带上了调侃的意味,说我们又没有什么急事赶到城里去处理,你蛟龙又为何要这般发怒呢?让人忍俊不禁。此句借对蛟龙的调侃,表现出作者面对狂风暴雨时内心的平静与恬淡。白话诗歌塔上的一个铃铛在自言自语:“明天有狂风不能渡过江南去。”早晨风吹白浪拍击着青色山崖,又从山崖倒射船窗化作点点飞雨。高大宽阔的楼船不敢航行,一叶小小
13、的渔舟却任随风浪翻舞,细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龙掀起怒涛为了什么缘故。无事久留童仆就会责怪,这场大风使妻儿同意我在此地暂住。灊山道人独自在做些什么,半夜不睡静静地倾听寺中的木鱼梆鼓。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最 高 楼辛弃疾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俟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 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注词人时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因朝政腐败,奸佞误国,故想退休。语出晋书。东晋诸葛长民位高权重,
14、贪婪奢侈,后被刘裕所杀。穆先生:汉代楚王刘交的门客,因其不善饮酒,每次宴饮,刘交都为他“设醴”(摆上度数不高的酒),后来有一次主人忘了这样做,他便称病离去。亦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句“在家贫亦好”,借以表达安贫乐道之意。休休:通“咻咻”,指吵闹,乱说话。(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须富贵何时”的“须”与“须行即骑访名山”“须晴日”中的“须”同义。B词人尊穆、陶二人为师,是因为两人都不慕名利,坚守气节,双双辞官归隐。C“便咻咻”以下三句,语气强烈,表达词人对儿子阻止“乞归”的强烈不满。D这首词借“骂子”表明了词人对待财富的人生态度,显示了词人的高贵品质。解析:
15、选BB项,“两人都不慕名利,坚守气节,双双辞官归隐”错误,穆先生是因为感到楚王的怠慢而辞官,没说穆先生“不慕名利”和“归隐”。(2)对最高楼这首词,有人评之曰“亦庄亦谐”“亦雅亦俚(俚:理俗,通俗)”,请任选其中一点,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示例一)“亦庄亦谐”是说最高楼的艺术特点。“亦庄”即庄重严肃,词人就如何看待财富问题训诫儿子,自然是个十分严肃的内容;“亦谐”即诙谐风趣,词人在谈论严肃话题时,并不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而是以轻松之语道之,如“葺个园儿”“作个亭儿”等句,读来活泼俏皮,妙趣横生。(示例二)“亦雅亦俚”是说最高楼的语言艺术特点。“雅”即端庄文雅(富有文采)
16、,如“须”“暂”“未曾”“葺”等,文词典雅精粹,落笔惜墨如金;“俚”即通俗易懂(口语化),如“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等句,纯用口语,毫不雕饰。“雅”“俚”浑然一体,显示词人语言艺术的非凡能力。白话诗歌我请求辞官归隐,但儿子以田产还没置办为由不让辞官,于是写了这首词骂儿子。我已渐渐年老,力尽筋疲,功名富贵的实现要待到何时?何况富贵功名还处处隐伏着危机。穆生因楚王稍懈礼仪便抽身辞去,陶潜尚未得享俸禄就弃官而归。穆先生、陶县令那样明达的人都是我十分崇敬的老师。归隐后一定要将荒园修葺,“俟老园”就是个合适的名字。再建个亭儿取名为“亦好”,便能闲时饮酒,醉时吟诗。一块田地千年之中要换八百主人,
17、一人嘴里又能插上几张饭匙。退隐之后便一切作罢,何须再费口舌说什么是非得失。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注西溪:在诗人的家乡浙江湖州。一名苕水、苕溪。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吴越钱氏建。本诗是作者晚年赴陕任通判时所作。修芦:修长的芦苇。(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以水为主景,描绘了一场秋雨后西溪无相院前江南水乡清新秀丽的风光。B首联从大处着眼,写出了湖水与秋空相接融为一体的景象,临溪人家仿
18、佛平卧水面。C颔联从细处入手,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侧写水清;第四句照应第二句,以静衬动。D“寻尘”点出僧人的无相院远离尘器,“鉴中行”暗示人的内心如镜子般洁净无尘。解析:选CC项,“第四句照应第二句,以静衬动”错误,应为“以动衬静”。(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精妙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1)短暂的秋雨已经为天地平添了许多秋色,就不要让水中的芦苇再肆意生长,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2)尾联收束照应全诗,诗人展开联想,想象雨后西溪美景,最后一句使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诗人表面上是希望芦苇不要肆意生长,以免干扰自己赏月,实际上是希望自己不被官场风气影响,保留清
19、明的心智,从而给全诗增添了哲理意味。白话诗歌秋雨过后,湖水上涨,白茫茫的,水色与天色同样清澄;溪边的人家,静悄悄的,仿佛浮卧在水边,与水相平。一阵风吹开了水面的浮萍,现出了山的倒影;一只小船,悠然归来,刺开了水草,发出沙沙的响声。僧人行走在入城的道上,消失在远远的红尘之中;回家的农夫,经过了小桥,好像在明镜中徐行。骤雨收歇,已足使这一派秋色更为迷人;岸边的芦苇,请不要再长,免得妨碍我欣赏明月东升。7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分)盘山绝顶戚继光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注本诗是明
20、朝名将戚继光荡平东南沿海倭患后,北调镇守蓟门时所写。盘山,在今天津蓟县西北。李将军,指唐朝名将李靖,曾在盘山顶上舞剑。(一说“李将军”指李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头对起石门开”句状写盘山绝顶两峰对峙、风起云涌之景,表现了诗人俯临四海之气势。B诗人“不成醉”的原因是他身为带兵主将,必须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迎击敌人。C在盘山上刻石留名的前人很多,诗人最赞赏和钦佩李将军。尾联用设问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D这首诗格调高昂,气势磅礴,流露出不可遏制的壮志豪情,读来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解析:选BB项,“他身为带兵主将,必须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错,
21、“不成醉”句的意思是在凛冽的北风里,塞外人酿的酒并不能使自己沉醉。写此句是为了凸显下文抒发的豪情。故选B。(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是全诗的传神之笔,也是后世传诵的名句,这一联究竟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答:解析:首先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灾祸,自己情愿戍边到老。接下来找手法,从形式上看,对仗工整,“但使”对“未妨”,“雕戈”对“白发”,“销杀气”对“老边才”,形式很整齐;从修辞角度看,“雕戈”,借代,具体代抽象;从抒情角度来讲,属于直接抒情,诗人情愿戍边到老,表达了为了国家安宁,甘愿献身的决心。参考答案: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灾祸,自己情愿戍边到老。对仗工整(运用串对),巧用借代,雕戈代武力,白发代指年老,含蓄凝练,写出自己的理想与豪情。直抒胸臆,表现自己致力国家安宁,不惜以身许国的信念。白话诗歌北国秋末,霜天晓角,草木似乎都为之震惊悲哀;盘山顶上云头相对升起,石门也好像敞开了。在北风中喝着边地的薄酒也没能喝醉,无数的寒鸦,在风扫落叶中纷纷飞来。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祸根,情愿终生到老戍守边疆。对有功的名将应刻石勒铭,谁有这样的资格呢?只有像名将李广、李靖这样制止外敌入侵的英雄,才配享有这种荣誉。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