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效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
《浙江省效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效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效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请做在答题卷上)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6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各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干瘪/蹩进 攻讦/拮据 颓垣/源远流长B缱绻/潜力 澄澈/惩办 倘若/徜徉其中C蹙眉/簇新 譬喻/媲美 急遽/前倨后恭D摒弃/屏气 召唤/招呼 绯闻/妄自菲薄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格斯拉的理想是用自己的手艺不断为人们做出结实、漂亮、舒适、耐穿的靴子,他最恨那些只顾赚钱出卖粗制烂造的靴子的人。B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灸做奖赏。C只有烟枪和烟灯,确可以算是一种国萃,倘使背着周游世
2、界,一定会有人看。D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 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藏着可以冰冻 血液的潜在因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关于全球变暖的诸多 ,在二十一世纪都将会一步步显露出来,成为现实。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 ,将过去彻底砸烂。 A鄙视 殷忧 决裂 B鄙视 隐忧 决裂 C蔑视 隐忧 分裂 D蔑视 殷忧 分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生活简朴的她总是抱残守缺,不肯将家里的旧物什更新换代,却把
3、一半的积蓄全捐给了震区的灾民。B围城中的李梅亭表面上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实际上却满肚子男盗女娼,自私庸俗。C面对斑驳陆离的社会现象,第六代导演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努力表现小人物的悲欢,创作出了令人感动的作品。D一旦手中有权,就孤芳自赏,不可一世,不把人放在眼里,这样是没有好下场的。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文化传统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联系有着比人们想象的要紧密得多。C对于东方科学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既
4、无知识又不懂科学。D大体说来,两种不同文化由于各种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攻讦,彼此 拒斥;而后则互相惊奇,彼此观望;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下列文言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召有司案图,指此以往十五都予赵C张良出,要项伯 D臣愿奉璧往使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则幸得脱矣 故幸来告良 B. 宁许以负秦曲 秦贪,负其强 C.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 D. 道芷阳间行 间至军中下列各组中加点词不全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 舍郑以为东道主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 沛公居山东时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C. 永保无疆之休 而听细说D. 行李之
5、往来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相同的一项是A. 北虽貌敬 B. 邻之厚,君之薄也C. 项伯杀人,臣活之 D. 且庸人尚羞之10下列各组中,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若属皆且为所虏求人可使报秦者 大王来何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得复见将军于此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此亡秦之续耳11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请依 照示例,任选一句,写出你对这句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3分)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另一种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
6、个偶然过客的发现。(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种看法: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种看法: 12. 请用一个单句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个字)(3分)文化认同是指在不同民族交往联系的过程中彼此认可承认对方的文化或文化要素,形成一系列民族文化的共同之处、共享之点和民族间的亲近感,逐步构成不同民族间利益共同体的现象。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民族服饰往往以直观的方式参与民族间的联系和交往,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正是以这种联系和交往为渠道,促成了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国历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很早的时间起各个民族在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与交往的基础之上
7、,逐步形成了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互动的机制。历史上有三次突出的民族服饰流变:一次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次是唐代的开放唐装,还有一次是清代的旗装。民族服饰在彰显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同时,还是多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外在符号。二、现代文阅读(共1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共6分,每题各2分)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人们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
8、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来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传统的确是财富,但
9、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13下列最能体现选文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既要能运用传统而不被其吞没,又要防止传统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B传统既不是服装,也不是文物,所以追求时髦和惟古
10、是尚都不正确。 C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谁也不可能把它丢掉。 D传统总是随着人们共同的生活变化而更新,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传统以其惰性和保守,钳制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动,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 B视传统为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传统就被看作了包袱。 C视传统为文物,就会尊重传统,保护其本来面貌,把祖宗的丰富遗产发扬光大。 D传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它无法扔掉,难以彻底决裂。15文中以“财富”和“包袱”比喻传统,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共11分)追寻似“水”文化潘文
11、新正如文化研究专家苏珊所说,与一个人谈论文化就像向一条鱼讨教在“水”中的感觉,当他还在“水”中时他回答不了,只有他在沙滩上或被清洗后,才认识和体会到何谓文化,真正的文化觉悟便是这样开始的。我认为,学校文化因其独特的个性,还有着超越于此的难以言说的特质。有人把学校文化比作“石”,也有人把学校文化比作“风”,而我更习惯地把它比作“水”,套用一句时髦的词,教育工作者,就是似“水”文化的追寻者。“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学校只有通过全体师生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形成共同愿景,产生团队凝聚,这既是利益吸引又是方向界定。精神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汇聚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地超越别人和自己的同时,才能完成量
12、的积累而走向质的变化,这类似于学者王国维笔下的“求学三境界”,历经了“独上西楼”的目标展望,“衣带渐宽”的执着痴迷,才能享有“蓦然回首”的成功惊喜。学校文化必须磨练出冲破黄河九曲十八弯的坚韧,鼓荡起奔腾到海不复回的勇气,修养了“不拒细流乃成其大”的雍容气度,把握住“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神奇造化,才能水滴石穿,水到渠成,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学校文化是学校中集体成员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是人们共有的价值判断、道德判断,它不止于认知层面的表现,关键是内化于人的情感和意志,这种内化可能被主体认知和意识,也可能是主体不知晓、自发和无意识的。相对于管理制度而言,它属于超制度层面的内容,对
13、师生的作用主要是一种柔性的“精神引领”,并不具备规范制度的强制性,更多的时候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以离开了“人本”这一载体,校园文化根本无法“独存”。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经研究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它公司的原因就是善于给其企业文化注入“人本”的活力,并且目前国际上最成功的企业都已不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有着超越利润的更高的价值趋向: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如松下的“造人先于造物”,惠普的“HPway”,IBM的“IBM就是服务”等,这些都能给我们学校教育以有益的启示。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人本”,多数人主导的、强势的态度、理念和行
14、为方式,会使身处其中的个体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左右,意识、理念发生变化,产生价值趋同,这种“内隐规则”和“内隐概念”所起的作用就是学校文化的力量,它虽然无形但却有效,虽然缓慢却很坚定,其作用正如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水的赞美:柔弱胜刚强。“如鱼得水,冷暖自知。”学校文化之于学校,正如水对于鱼,平时无色无嗅难以知觉,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校身处其中如鱼在水,质量、效益不断提高,逐步形成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联想度和忠诚度。然而水源水质一旦被污染和恶化,也会使学校陷入危机,学校文化“能载舟,亦能覆舟”,管理学校亦如“逆水行舟”,时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我们不仅要很好地把握“水性”,提高技巧,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中学 2012 2013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苏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