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2-201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省温州市2012-201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2012-201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温州中学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分2060分)1、25、101 kPa条件下,反应2N2O5(g)=4NO2(g)O2(g)H56.7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小的反应 D是熵增效应大于热效应2、已知:(1)胆矾失水的热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HQ1 kJmol1(2)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方程式为CuSO4(s)=Cu2(aq)SO(aq)HQ2 kJmol1(3)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时
2、溶液温度降低。则Q1与Q2的关系是(Q1、Q2为正数)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确定3、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铁制品应该连接在直流电源的负极 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4、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
3、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5、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右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极移动6、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电解总反应为: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 mol电子转移时,有0.1
4、 mol Cu2O生成7、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B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8、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b一定显中性B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Ca不可能显酸性 D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9、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该
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B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10、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 L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与反应时间t可用如右的坐标曲线来表示: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Oa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B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Ctc时反应处平衡状态Dtc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c(H)降低11、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x)的污染
6、。已知: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 kJmol1CH4(g)4NO(g)=2N2(g)CO2(g)2H2O(g)H1 160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4(g)2NO2(g)=N2(g)CO2(g)2H2O(l)H867 kJmol1BCH4催化还原NOx为N2的过程中,若x1.6,则转移电子3.2 molC若0.2 mol CH4还原NO2至N2,在上述条件下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3.2 mol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
7、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BX、Y、Z均为气态C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上述反应逆向移动13、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 NH3(g)HI(g)2HI(g) 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 molL1,c(HI)4 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A9 B16 C20 D2514、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a点
8、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15、在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1,c(OH)10b molL1,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盐酸(T),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序号NaOH溶液的体积/mL盐酸的体积/mL溶液的pH20.000.00820.0020.006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为 A6 B5 C4 D3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B已
9、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1/2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C在0.1mol/L的氨水中加水稀释,氨水的导电能力降低D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CH3COOH向左移动,减小,Ka变小17、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同温下发生
10、反应:2A (g) + 2B(g) xC(g),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可能等于4也可能等于3 B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氮气可使c(A)增大C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 mo1 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 mol/Lc(A)1.56 mol/L18、取五等份NO2,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N2O4(g)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
11、相符的是 A B C D19、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 CO2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反应时间/minn(CO)/molH2O/ mol01.200.60t10.80t2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n1B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 molCO和1.2 molH2O,平衡时,n(CO2)0.40 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温州市 2012 2013 学年 化学 学期 期中 试题 苏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