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1分离定律的发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1分离定律的发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1分离定律的发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 分离定律的发现题目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 分离定律的发现第1 课时学习目标1概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验证及分离定律。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学习疑问学习建议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及方法(阅读教材P2P3)1传粉方面: 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 。2性状方面:具有易于区分的 且能稳定遗传。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 性状的不同 ,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点拨理解相对性状抓住: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教材P4)1实验过程分解实验过
2、程特点P(亲本)高茎矮茎 F1(子一代)高茎 F2(子二代) 比例 3 1(1)P具有 性状。(2)F1全部表现为 性状。(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2.杂交实验常用符号及含义符号PF1F2含义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阅读教材P5)1理论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 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2遗传图解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 模拟对象或过程 甲、乙两个小桶 _ _ 小桶内的彩球 _ 不同彩
3、球的随机组合 雌、雄配子的_ (2)操作步骤:(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为DDDddd_,彩球代表的显隐性性状的数值比为显性隐性_。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阅读教材P6P7)1方法: 。2过程及结论:(1)选材:F1与 杂交。(2)预期结果:DdddDddd 。(3)实验图解:(4)结论: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五、分离定律(阅读教材P7)1描述对象: 。2发生时间:在形成 时。3实质: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五、预习检测1连线有关遗传实验的基本概念2判断(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4、)(2)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豌豆的高茎和玉米的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4)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5)豌豆的测交实验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6)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时。( )探究一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结合下图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方法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分析豌豆的特点 成功的关键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避免外来花粉混杂,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许多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易于栽培,生长期短实验周期短,实验易于开展和分析能产生较多的种子便于收集数据,利于结果的统计花较大易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2.操作过程中的注
5、意事项(1)豌豆的去雄工作应选择在自花传粉之前进行。(2)两次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1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正确的是()花粉成熟前花粉成熟时花谢后套袋去雄异花传粉A BC D2如图为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杂交实验中,高茎为母本,矮茎为父本B过程为去雄,该操作要在花蕾期进行C过程为授粉,授粉前后要套袋D由于豌豆的相对性状较少,所以容易区分探究二分离定律的“假说演绎”分析结合教材完成下面内容,理解“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思想小组讨论(1)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先后用到了哪些交配方式?(2)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随机从F2
6、中选出4株豌豆,是否一定是3株高茎和1株矮茎植株?为什么?1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2遗传因子、性状等概念间的相互关系3遗传学交配方式的应用方式应用自交判断遗传因子的组成、性状的显隐性、提高纯合度杂交判断遗传因子的组成和性状的显隐性测交判断遗传因子的组成特别提醒测交实验不属于演绎过程而是实验验证过程。3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杂交组合后代性状一红花A白花B全为红花二红花C红花D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A红花为显性性状B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C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D白花B的遗传因子
7、组成为Rr4(2015青岛高一检测)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探究三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分析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正推型)亲本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AAAA 全为显性AAAaAAAa 全为显性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aa 显性隐
8、性 AaaaAaaa 显性隐性 aaaaaa全为隐性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逆推型)后代显隐性关系双亲类型 结合方式显性隐性31都是 BbBb3B_1bb显性隐性11 类型Bbbb1Bb1bb只有显性性状至少一方为 BBBB或BBBb或BBbb只有隐性性状一定都是 bbbbbb1基因型与表现型推断的解题思路2逆推型的解题技巧方法一遗传因子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_来表示,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组成。方法二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
9、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隐性遗传因子a,然后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作进一步的推断。方法三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5.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有苦味,由显性遗传因子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隐性遗传因子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的概率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BBBBbbbbBBbbBbBbBbbbBBBbABCD6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遗传因子组成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见下表,如果杂交亲本中灰色雌鼠和杂交亲本中的灰色雄鼠杂交,结果最可能是()亲本后代杂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 发现 1.1 分离 定律 学案无 答案 新人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28152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