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数学1.3.2杨辉三角课后反思新人教B版选修2_3.doc
《2015高中数学1.3.2杨辉三角课后反思新人教B版选修2_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数学1.3.2杨辉三角课后反思新人教B版选修2_3.doc(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高中数学 1.3.2杨辉三角课后反思 新人教B版选修2-3课后反思:对于本节课,一些教师可能会采取讲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因为课本上已经直接给出了一些二项式系数的规律,教师也就因为课时所限、高考不重点考查等原因而直接讲结论,紧接着练习以完成教学任务。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会习惯被动接受,会丧失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我的设计力求学生能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在介绍数学家杨辉时,我特意提到勾股定理以及圆周率的发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能力的不同,决定采取开放式设计,即让他们发挥有效联想和
2、猜想,独立思考,得到一些初步猜想。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心中会因自己的发现而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同时又渴望能发现更多的规律。而此时的学习小组讨论正是一场“及时雨”,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想互相碰撞,产生火花。本节课的升华阶段是学生成果的展示,因此我大胆采用“兵教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既展示了成果,又锻炼了胆量和语言组织能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具挑战性的地方就在于如何将学生发现的规律与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并进行理性的证明。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前复习了二项式定理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能自然地联系到组合数的性质,并可以自己尝试证明。当然,受得所学知识的限制,有些规律暂时还不能证明,但这更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不应该是一节学生完全没有疑问的看似“完美”的课,而是能够让学生有收获,同时又想收获更多的课。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高中数学 1.3 三角 课后 反思 新人 选修 _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