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高考题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高考题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高考题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法,才不“任性” 高中政治高考题解析一、原题再现(2015全国新课标卷38(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材料二: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
2、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12分)结合材料和所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惠的理由。(14分)【参考答案】(1)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3分);有利于完善税法法律制度(3分);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3分);保护纳税人权益。(3分)(2)小微企业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
3、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解决就业等发挥着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小微企业,我国采取税收惠。二、命题立意1.价值观立意。引导考生对现阶段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关注,引导考生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关心和思考。本题围绕“税收法定”,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党的依法治国方略,从而树立法治观念。2.知识立意。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纲和考试说明对高考所考核的知识范围作了具体规定。本题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
4、原则,联系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的知识,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税法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为、保护纳税人的权益等知识点。3.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说,这些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本题侧重考核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两大能力。4.现实问题立意。近年高考全国卷政治试题,坚持现实问题立意,突出反映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更加注重考查持续性的时政热点。不仅考查考生对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意义的理解,而且把新课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5、“三维目标”的考核融入其中,彰显独特的思想教育的学科性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政治学科价值。三、学情分析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知识缺陷:知识储备不够,考点层次不全(联系多样性的具体表现)、理解不透导致与材料脱节(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同于行政手段)、缺乏知识版块结构加强知识的整合,以主干知识为核心,构建相关知识网络体系,明确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围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整合党的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人大职能、公民权利义务原则、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特点等知识点。审题问题:审题能力不强,不明确考查的方向和内容。出现模块混搭、主体不全、题型混乱等问题。加强题型训练,明确不同题型的答
6、题步骤和答案构成特点。如“评析类”肯定合理性(说明理由)、补充不足之处(说明理由);“认识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启示类”从材料中找问题、可借鉴的成功经验等一一对症下药;“意义类”对什么主体有意义,有哪种意义(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提高探究性题目的训练和解答。表述问题:答题条理杂乱,部分学生答题中没有做到条理化、要点化,通篇一大段。学科术语表达不规范乃至科学性错误加强解题指导,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如作答主观题时先审设问,明确“考点范围”、“设问主旨”、“设问题型”,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与理论点一一对应;组织答案时要原理运用+材料分析,二者缺一不可。正确使用专业术语,规范答题。能力缺陷
7、: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面对评析题(哲学题)、措施类、意义类题型加强思维方式和学科素养训练,对主观问答题应通过典例解析形成一定的答题技巧、步骤或结构,增强学生的答题经验,再设置对应训练加以巩固,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应结合时政热点,科学设置好情景,多角度设问训练才能真正起作用;四、解题思路政治学科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由三个要素构成,即立意、情境和设问。情境和设问是试题中“显性”部分;立意是试题中“隐性”的部分。立意、情境和设问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立意是试题的核心,情境是立意的具体化,情境所反映的“焦点”往往直接引出试题的设问。立意、情境和设问三者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最
8、终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 1.审设问:审范围(知识模块、单元、知识点)设问指向政治生活,只指向模块,知识跨度大,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是个极大挑战。把握题目情境材料的精神实质,必须围绕依法治国进行取舍,主要从一二三单元下手,涉及公民权利、政府依法行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社会主义民主、人大职权等考点。审类型原因型:答题的角度主要有现状、意义、目的、决定因素等。表达句式一般是:“这是的要求”,“是由决定的”,“有利于有利于” 审主体“对我国”:没有针对性的具体主体,可以从对公民(纳税人)、对政府(授权立法人)、对人大(法定立法人)、对国家(法治国家)等角度考虑。2.审情境:材料一设置
9、的情境中包括两个层次,涉及两个主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体现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执政方式;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体现人大的性质、职权。 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由党的决定到人大立法,完整展现了我国的立法程序,即由党大形成党的政策和主张,通过人大这一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这一立法程序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特点,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3.审立意: 遵循具体思维过程:现实问题问题实质(方针政策精神等)认识“观点” 学科模块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具体如
10、下表:步骤思维过程情境设问对应点1现实问题“税收法定原则”2问题实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3认识“观点”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认识“税收法定”的意义,认识“授权立法”的危害(逆向思维)4学科模块知识公民权利、政府依法行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社会主义民主、人大职权等5解答实际问题法律保障公民权利;法律规范政府行为;法律规范人大立法行为;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4.组织答案解题:梳理答题模式:知识点+对应主体(公民、政府、税法制度、国家)注重答题规范:标注序号(有序性)、书写整洁(美观性)、措辞严谨(严谨性)、语言流畅(流畅性)、层次递进(逻辑性)五、拓展延伸1.变式与拓展:材料一是如何体
11、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的。(12分)答案要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3分)具体体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体现党的领导地位和党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3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确保税收征收有法可依,为依法治国提供前提条件;(3分) 党坚持“税收法定原则”,人大从法律上予以确认,有利于保障公民财产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3分)结合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届高三 政治 一轮 复习 考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