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评估13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新人教版202005090320.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评估13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新人教版2020050903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评估13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新人教版202005090320.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跟踪检测评估13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四川凉山一模商人直到春秋晚期还只是封建领主的家臣;而市场、商品和货币都还不普遍,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商业的需求很少 B贵族们生活的自足C自然经济的影响 D商品经济还没出现2汉书载:“秋七月,罢榷酤(酒)官,令民得以律占租。元帝继位,天下大水,在位诸多盐铁官皆罢,准民可与贩运。”此举客观上()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促进了私营商业发展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保障了农业正常生产32020云南昆明高三复习诊断唐代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仅13处。到北宋中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增加到4
2、6处,如成都、兴元(陕西汉中)、建康、杭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商业大城市。材料反映出()A北宋商业发展超过唐代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宋经济总量超越唐代 D城市数量不断增加42020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考试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唐代的庙会()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B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 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52020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押题考试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如图所示。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B民众的税收
3、负担沉重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D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62020山东青岛高三调研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72020河南开封模拟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A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B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C宋代商人政治
4、地位的提高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82020山东济南高三测试“经济”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原意是“经邦(或国)济世”或“经世济民”。如晋书纪瞻传有“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诗人杜甫的上水遣怀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等。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理解()A反映了宽松的参政氛围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念C衬托了士人的入世情怀 D印证了小农经济的落后92020河北邯郸模拟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A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10明代一位名叫顾清
5、的官员,在松江府志中描述了当时松江地区民风向奢的23种常见变化,并对这些民间消费行为都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和否定。这一现象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B奢侈行为危及社会发展C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观念D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抑制112020云南昆明高三调研1387年,明太祖下令丈量全国土地,编制鱼鳞图册,以田块为单位编制,图册绘有田块形状草图,旁注坐落、面积、四至、地形及土质肥沃程度,以及归属的户主和所在乡镇。鱼鳞图册的编制()A有利于明初经济的恢复B开创了土地财产登记制度C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D提高了土地的商品化程度12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
6、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嘉靖“倭寇”危机,暴露了明朝官方应对海上危机的乏力,意味着朝贡贸易走向尾声。最终在调兵遣将平息倭寇以后,明朝海洋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重心到经济为重心的转折,做出了重大调整。政策转变意味着制度变迁,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
7、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上贸易。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集团的崛起,到万历末年,“海舶千计,漳、泉颇称富饶”,中国海商集团迅速成长壮大起来,成为17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的主体;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经营海上贸易合法化。澳门的兴起和发展,自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商与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澳门形成广州外港,开辟了多条国际海上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全球。两种海上贸易模式预示了晚明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新格局东西洋贸易网络正式开创运行。制度变迁导致的海上贸易新模式为民间海商迅速崛起为中国海上力量的主体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明
8、代海商与海上秩序材料二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摘编自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嘉靖年间海洋政策的调整及影响。(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海洋政策未能如英国人所说“控制海洋”“控制世界”的原因。(12分)142020江西南昌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汉朝唐朝两宋路线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
9、相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管理汉政府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使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货物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奇石、异物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进出口货物有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跟踪 检测 评估 13 古代 商业 发展 经济政策 新人 2020050903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28667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