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doc
《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doc(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前 言由于新的感染性病原体的不断涌现,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新的诊疗技术的应用,以及生物恐怖的潜在危险,提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存在着暴露于感染性病原体的危险。采用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可以将感染的危险性降到最低,生物安全防护包括安全设备、个人防护装置和措施,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筑要求,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根据有关的规定,阜阳市中医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1 目的明确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减少生物安全事故发生。2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所
2、有工作人员。3 内容3.1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实验室安全或/和操作手册。3.2 实验室应能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并建立制度。3.3 实验室负责人(或生物安全负责人)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和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程序。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或操作手册。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掌握有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通过考核后方可从事相关实验室工作。3.4 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3.5 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实验室人员应3.6
3、 实验室人员应接受与所操作生物因子或实验室内潜在的因子相关的免疫接种或检测。,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1 目的明确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减少生物安全事故发生。2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3 内容3.1 遵循试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3.2 认真学习与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3.3 实习、进修生和本科室新进轮转人员必须接受生物安全培训。3.4 进入实验室要穿隔离衣帽鞋等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试验室。3.5 试验室的门随时保持关闭状态,外界直接相通的门窗要始终处于防啮防蚊状态。3.6 试验室严禁吸烟,不得在试验室进食,化妆或取戴隐形眼镜。3.7 实验室内不得穿
4、拖鞋和漏趾凉鞋以及穿戴“手”饰,留长发的应将长发束进帽子。3.8 生物安全监督员(专业主管)应随时提醒员工注意生物安全防护,并负责处理生物安全事宜。3.9 分清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按相应区域的生物安全要求开展工作。3.10 医疗废物垃圾专人负责处理,操作符合规范要求。3.11 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前要按规范洗手,脱去隔离衣。,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 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2 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3 职责3.1检验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3.2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人员所
5、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4 制度要求4.1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4.2 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4.3 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4.4 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4.5 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
6、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4.6 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4.6.1 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4.6.2 患发热性疾病;4.6.3 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4.6.4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4.6.5 妊娠;4.7 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4.8 外单位来检验
7、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处备案。,进入微生物实验室的限制措施1 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2 范围适用于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3 限制措施3.1 实验时,未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限制或禁止进入实验室。一般情况下,易感人员或感染后会出现严重后果的人员,不允许进入实验室。例如,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人,其被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实验室主任对每种情况的估计和决定谁能进入实验室工作,负有最终责任。3
8、.2 进行实验后,实验人员要洗手;离开实验室前脱手套、帽子、隔离服等。3.3 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3.4 遵守锐器安全使用规范。3.5 实验完毕、下班前、活体溅出或溢出时,都应使用对病原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台面消毒。3.6 遵守规章和程序,只有告知潜在风险并符合进入实验室特殊要求(如经过免疫接种)的人,才能进入实验室。3.7 存在外源性病原时,实验室入口处应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并显示以下信息:有关病原、生物安全级别、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姓名、电话号码、在实验室中必须佩带的个人防护设施、出实验室所要求的程序。3.8 标准操作程序或生物安全
9、手册中,应包括生物安全程序。对于有特殊风险的人员,要求阅读并在工作及程序上遵照执行。3.9 实验室主任保证实验及其辅助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包括和工作有关的可能存在的风险、防止暴露的必要措施和暴露评估程序。当程序必须改变时,有关人员必须每年更新知识,接受附加培训。3.10 培养物、组织,体液标本,或具有潜在传染性的废物要放入带盖的容器中,以防在收集、处理、储存、运输或装卸过程中泄露。3.11 溅出或偶然事件中,明显暴露于传染源时,要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进行适当的医学评估、观察、治疗,保留书面记录。3.12 和实验无关的动物不允许进入实验室。,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处理措施及处置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
10、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1 目的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制定本指导原则。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3 职业暴露预案3.1 工作人员预防可能造成污染(感染)的标本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微生物室培养物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3.2 工
11、作人员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3.2.1 工作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的操作时,从事微生物培养必须施行个人防护,戴口罩、帽子、隔离服,戴手套,操作完毕立即消毒手,脱去防护装置后洗手。3.2.2 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佩戴个人防护装置,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3.2.3 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操作时必须获得生物安全员的允许,且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必须戴双层手套。3.3 工作人员在进行锐器相关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3.4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毁型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3.
12、5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不毁型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4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4.1 刺伤、切割伤或擦伤 受伤人员应当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要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应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4.2 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 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要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4.3 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 (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官员。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
13、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例如 1 h 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例如24 h)。 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官员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4.4 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的处理 4.4.1应当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并使其作用适当时间。4.4.2 然后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4.4.3 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他们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
14、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在所有这些操作过程中都应戴手套。 4.4.4 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4.4.5 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例如 30min)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例如30min)。发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通知生物安全官员。 4.4.6 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 4.4.7 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
15、,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 4.4.8 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 4.4.9 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并再次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4.4.10 职业暴露后个人防护流程图:5由检验科主任、副主任、专业组组长组成的应急管理小组,协调管理。6 运行机制6.1 预测与预警检验科检验科实验室各工作人员、专业组负责人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
16、处置。6.2 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检验科微生物室任意一个工作人员有责任立即向专业组组长或专项负责人(如生物安全主管)汇报,检验科应急处理小组经核实及初步处理同时,要立即报告相应职能科如医务科、科教科、防保科等。7 具体应急处置方案7.1 病原泄漏7.2 院内感染事件8 宣传和培训 广泛宣传应急预案及相关法规、制度,加强预防、避险、减灾等常识,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有计划,针对性地对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和管理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及应变能力。9 预案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将及时修订本应急预案。 10 火灾和自然灾害 发生自然灾害时,应就实验室建筑内和/或附近建筑
17、物的潜在危险向当地或国家紧急救助人员提出警告。只有在受过训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们才能进入这些地区。感染性物质应收集在防漏的盒子内或结实的一次性袋子中。 由生物安全人员依据当地的规定决定继续利用或是最终丢弃。 11 紧急救助:联系对象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责任人a、实验室主任 常玉鑫 13805581582b、实验室主管 王同福 13956802763c、生物安全员 王同福 13956802763d、消防队 114e、医院急诊科医务科/防保科f、负责的技术员-设备科 范可刚g、水、气和电的维修部门 总务科12 急救装备 配备以下紧急装备: 1、急救箱,包括常用的和特殊的解毒剂 2、合适的灭
18、火器3、洗眼实施,锐/利器使用的安全措施1 目的 保障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防止感染。2 适用范围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3 主要内容锐/利如针头和注射器、玻片、移液管、毛细管和手术刀等是微生物实验室必的物品,其使用中必须遵循如下防范措施:3.1 必须对所有的锐/利器(包括污染的锐/利器)采取高度预防措施,针和注射器或其他锐器应尽量限制在实验室内使用,可能时,用塑料器具代替玻璃器具。3.2 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针头是一体的)。3.3 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必须毁型、重新套上针头套,专人集中焚烧。3.4 非一次性锐器必须放置在坚壁容器中,转移至消毒液中消毒后高压杀菌。3.
19、5 打碎的玻璃器皿不能直接用手处理,必须用其它工具处理,如刷子、夹子或镊子。3.6盛污染的针头、锐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倒掉前,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废弃物管理及处理程序1 目的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废弃物的危险减少至最小,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少至最小。2 适用范围本微生物实验室制造的医疗废物。3 操作步骤3.1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严禁混放。装入符合规定的医院统一发放的黄色垃圾袋中,装量或容量反限与装袋的四分之三并有效封口,已放入袋内的废物不得取出。3.2 细菌室内用过标本和各种一次性培养基,鉴定和药敏卡片,塑料试管以及一次性其他物品都要放进双层黄色塑料袋内集中称量并作记录后,放高压灭
20、菌器(细菌室内就地消毒后)统一焚烧。3.3 细菌室内用的一次性注射器毁型并作记录后放进双层黄色塑料袋内集中放高压灭菌器(细菌室内就地消毒后)统一焚烧。3.4 细菌室用过的含菌玻片放进1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后,集中放高压灭菌器(细菌室内就地消毒后)灭菌 。3.5 一切废物,垃圾,统一由医院负责垃圾的处理的专门人员,定时到科内登统、处理、转运。3.6 做好相关记录废弃物记录,菌毒株处理制度1 目的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菌毒株及标本的处理,防止感染,保障生物安全。2 适用范围 临床微生物所有菌毒株及标本3 主要内容3.1 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本规范所指临床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
21、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如在临床样本中检出高致病性(或疑似)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其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转运和销毁按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生物样本运输管理规定执行。3.2 非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运送应由专人负责,专车运送,运送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资质,不得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运送,运送过程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3.3 单位内部运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满足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应密封,防水、防破损、防外泄。3.4 外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相关规定。3.5 最外层的容器或包装材料上应按规定做好生物安全警
22、示标识。3.6 实验室保藏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或样本保藏部位为内部治安保卫的重点3.7 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藏,双人双锁,并建立所保藏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名录清单。3.8 保藏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设立专册(卡),详细记录名称、编号、来源、鉴定的日期和结果、所用的培养基、保藏的方法、传代次数等。3.9 实验室应建立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销毁制度,销毁保存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在专册(卡)上注销并注明原因、时间、方法、数量、经办人等。3.10 实验用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和实验器材、弃置的菌(毒)种、生
23、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应在实验室同一建筑内消毒灭菌,达到生物学安全后再按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处理。3.11 送检培养的各种标本就地高压蒸汽灭菌后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专人送焚烧并登记。3.12 各种有菌的一次性培养基就地高压蒸汽灭菌后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专人送焚烧并登记。3.13 有菌玻片,一次性生化管,玻璃培养基用1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后高压蒸汽灭菌。3.14 用过的血液(体液)培养基(有菌或无菌生长)高压蒸汽灭菌。3.15 保留的标准菌/毒株贮藏于专人保管有锁的低温冰箱,出入库菌株及时记录。3.16 微生物室菌株管理由王同福和刘双成负责。,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1 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验 微生物 生物 安全管理 组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