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孟子性善论最终稿.doc
《评析孟子性善论最终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析孟子性善论最终稿.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单位 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学生学号 200986014001 编 号 LS2013LSX001 编 号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评析孟子性善论 学生姓名 范 博 锋 专业名称 历 史 学 指导教师 崔 丽 萍 2013年5月18日 评析孟子性善论摘要: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问题的思想家。他“性善论”的主要内涵有人性本善、大体与小体之分、注重后天对善的扩充,其谈“人性”着重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而言,即专指人的社会属性。而荀子则从”生之谓性”的角度来谈人性,即人的自然属性。他们两者的立论点不同,而且德性实现的方式也不同,孟子强调由内而外的德性实现方式,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强调由外
2、而内的德性实现方式。尽管他们有许多不同,但最终目标都要使人致善。性善论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揭示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关键环节。研究孟子的性善论,必须搞清楚其在理论上的不足,同时也要肯定他在思想和方法上的合理因素。关键词:孟子、性善论、仁义礼智、现代启示 Evaluation of mencius theory of goodnessAbstract:Mencius is the first system on Chinese thought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humanity thinkers. His theory of goodness are
3、 the main contents about human goodness, and small body, pay attention to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o expand, the talk about human nature from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animals, which points to peoples social attribute. And xunzi is born is called the Angle of sex to talk about the human
4、nature, that mans nature. They make a point of the two points is different, have different implementation and virtue, mencius emphasized the virtue is implemented by inside and outside, xun zi advocated human nature from, highlight the outside-in virtue is implemented. Although they have many differ
5、ent, but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make people to be good. Virtue theor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his political thought, and revealed a key link in the process of his whole thought system. Study of menciuss theory of virtu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in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also want to
6、 be sure he in the thought and method for the reasonable factor. Key words: mencius;theory of goodness;righteousness and propriety wisdom ;the modern enlightenment. 目 录一、何为人性1二、孟子性善的内涵1(一)认为人性本善1(二)认为人性有“大体”、“小体”两种2(三)注重后天对善的扩充3三、性善论在孟子思想中的地位4(一)在政治治理上4(二)在道德观念上4(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4(四)在教育上5四、与荀子性恶论的异同5(一)性
7、善与性恶5(二)人性理解之差异5(三)孟荀都重视主观努力和客观环境6五、对现代社会的启示7(一)“性善论”对于社会道德的意义7(二)“性善论”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8(三)“性善论”对政治制度建设的意义 8(四) 对法制建设的启示9参考文献10谢 辞11附 录1.开题报告122.结题报告133.答辩报告14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问题的思想家,其“性善论”对后世学说影响深远。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性善论”进行梳理和论证,以窥其梗概。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的论述方法,将孟子与告子、荀子的人性观加以对比,以便清楚的认识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汲取孟子的思想精华,有助于指导和启示现
8、代社会。一、何为人性评析孟子性善论,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性。这个问题在我国思想史上争论了两千多年,至今未能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详细界定人性的概念,往往在不同层面而谈人性。”1因此,笔者综合古今各家所言“人性”,概括出“人性”较合理的含义。根据达尔文进化论,人脱胎于动物界,不可避免的带有动物习性,如饮食男女、耳目声色之欲等。这些都是人基于自然生命至上的种种生理及心理的本能和欲望,即相当于孟子所言的“小体”。从这一层面讲,以新陈代谢、繁殖后代等心理生理本能为内容的动物性或自然属性,是人和动物的共性。但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与禽兽者?应该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思想反映为内容的社会性,即孟子所言
9、的“仁义礼智”,亦即“大体”。2(p78)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这两方面的属性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如果只执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会产生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告子和荀子着眼于人的自然属性,主张“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孟子虽然注意到人的自然属性,但着重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社会属性谈人性。这就割裂了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肯定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由于对人性概念理解的差异,争议两千年而不能决。二、孟子性善的内涵孟子的“性善”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认为人性本善孟子说:“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3(p278
10、)在孟子看来,人性向善就像水向下流一样确定无疑。他进而发挥自己的思想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而矣。”4(p283)这些论述告诉我们:第一,仁义礼智作为善端“人皆有之”,也就是说,所有人的天性无例外地都是善的;第二,善端在人性中固已有之,“非由外铄我也”;第三,善是人的自然倾向,“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这样看来,作恶反而是反自然的。(二)认为人性有“大体”、“小体”两种。“大体”是人的社会属性,即“仁义礼智”;“小体”是人动物性
11、的自然属性,即耳目口腹之欲。认为人养其“大体”、“小体”不同,他的道德也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5(p207)这里“去之”、“存之”的便是“仁义礼智”。“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其大也。”6(p294) 在此,孟子已经能比较清楚地区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质的区别,非常强调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性。更深刻的是,他还同时看到二者质的联系7(p235)。他并
12、不是一般的否定人的自然属性,而是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应该受到社会属性的制约,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只有为社会属性服务时才有意义。即“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8(295)也就是说,为吃喝等自然属性活着的人,如果不失掉他们的“仁义礼智”等社会属性,他们所养的口腹岂只是生物性的尺寸之肤呢?而已成为人的社会属性这种高级运动方式的载体,表现出比生物性更高的意义。孟子这种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是辩证的,直到今天还有意义。的确,人的自然属性如果不被社会属性所制约,人类将退化为动物,产生不堪的后果,如孟子
13、所说的:“如是人所欲莫胜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胜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9(p290)因此他强调人的社会性的重要,强调人应该养其大体,认为在需要的时候,人应当为真理正义做到“舍生取义”反映了人类本质发展进步的趋势,说明随着生产的进步,人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使自然界越来越人化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自然属性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化。孟子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人的本质的深化发展与人对自身的认识也随之深化发展的反映。(三)注重后天对善的扩充虽认为人性本善,人的“仁义礼智”是先天固有的,但同时也认识到人的后天的主观努力和客观环境对人这种本质的影响,人们保持这种善性的程度是不同的。他对“
14、仁义礼智”又有“四端”和“四德”之分。能够在后天把“四端”发展为“四德”的人,才是君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智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0(p83)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11(p214) 如上所述,在孟子看来,能否把“四端”发展为“四德”,主要是人的主观的作用。虽然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但只要主观上努力保持,就不会失掉“四德”。如他们所赞扬的“齐王之子”就是客观环境下仍保持善性的人: “居移气,
15、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12(p350) 因此,孟子提出了许多在主观上进行自我修养的方法,如“尽心”、“养性”、“反求诸己”、“吾养吾浩然之气”等等,以期人们通过这种主观上的修养,达到保持固有的“仁义礼智”的目的。 最富有进步意义的是:孟子虽然非常强调人的主观作用,但也不排斥客观环境对人本质的影响。他说“富岁,子弟多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勃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也。虽有不同,则地有肥跷,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13(p285) “居移气,养移体。”14(p35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5(p
16、327) 既然客观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对人的本质具有这样的影响作用,孟子在政治上提出一些主张,改善人们的物质环境和客观环境,促使人们保持“善性”,是客观环境对人的“善性”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16(p125)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为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17(p18)因此应该“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18(p11)使百姓吃饱穿暖之后,才能讲“仁义礼智”,即“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17、义,颁白之不负戴于道路矣。”19(p18) 这种认识能够注意到物质环境对人的道德伦理、人的本质的作用,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的反映,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因此是进步的,是应该肯定的。三、性善论在孟子思想中的地位 “性善论”在孟子的的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孟子的很多思想也都是从人性之善出发进行论证的,“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基础。 (一)在政治治理上,孟子提出“保民而王”,“保民”即实施仁政,孟子在论证实施仁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时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期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20(p83)其中的“不忍人之心”其实就是人性之善,孟子将性善
18、作为仁政的基础,实施仁政便可实现王道。 (二)在道德观念上,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的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导向,孟子在义利观上延续了孔子的看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1(p156),把是否深晓义利作为君子和小人的主要判断标准。因为“善恶之心,义也”即义是孟子性善之一。“重义是众善之源,未必无利;重利是恶行之始,卒丧仁义,孟子所以倡重义轻利说以端正人心”22(p48)。 (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明确提出“取物以时”的自然和谐的主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3(p5)对于这个主张,孟子是这样加以阐述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尽其性
19、,则知天矣。”24(p331)由此可见孟子认为:人应该把善心通过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由推己及人到推己及物,把人伦道德推衍到生态环境中,进而提出“取物以时”和“取物以节”的主张,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在教育上,孟子发展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思想,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有成圣成贤的潜能。因此“夫子之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25(p374)只要弟子有一颗向善求知之心,他都一视同仁,诚心接纳。“性善论在孟子教育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由于人性本善,孟子便用教育这一方法来扩充善端,最终使人成圣成贤。”26(p167)四、与荀子性恶论的异
20、同 在战国时代关于人性问题的理论争鸣中,孟子力倡人性善,荀子力主人性恶。在此我们梳理一下他们的思想。 (一)性善与性恶孟子在与告子的辩论中明确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7(p278),而荀子在人性观上则坚决主张“人性恶”,他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亡焉。”28(p375)这是说本性的发展必然发生“争夺”、“残贼”、“淫乱”等现象,足证本性是恶的。(二)人性理解之差异由上文可知,孟子是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这个角度来论证人性的。而荀子论“性”与孟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评析 孟子 性善论 最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