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诗歌阅读一 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京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诗歌阅读一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诗歌阅读一 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北京专用):(十)诗歌阅读一(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12分)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新丰逆旅: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1客观题。(7分)(1)下列对本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
2、漂泊江湖的凄苦。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挨的凄凉和寂寞。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一项是(4分)()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江汉)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E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2“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
3、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5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7分)卖花词明高启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馀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
4、奈。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2有人评价这首诗“亦俗亦雅”,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一特点加以具体分析。(4分)答:_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17分)踏莎行山居宋张抡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注 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1(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致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
5、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D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闲雅的山居之景,词中有画,情景交融。(2)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4分)答:_ 2.古今诗歌中有许多描写秋景的佳句,诗人对秋景的描写也各有千秋。请结合“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一句并再举一个描写秋景的句子,对它们的特色加以赏析。(不少于200字)(10分)答:_(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 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阙:指长安。太华
6、: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答:_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答:_(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8分)六州歌头项羽庙宋李冠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
7、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注 余、耳:陈余、张耳,秦末起义将领。泉扃:九泉,地下。1上阕描绘出了项羽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答:_2下阕“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4分)答:_(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7分)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注 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
8、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B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2清人沈德潜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请结合本联诗句简要分析。(4分)答:_(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7分)卜算子 泊吴江夜见孤雁元 萨都剌明月丽长空,水净
9、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注 此词当是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1下面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B作者引用了曹操的诗句,既写出乌鹊向南飞去的景象,又体现出与曹诗感情的共鸣。C“霜落蒹葭冷”一句,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写出孤雁深夜栖息在蒹葭丛中的困境。D这首词意境开阔,借写孤雁寄托作者的情怀,体现了流畅朴实、清新委婉的风格。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水村闲望宋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诗歌阅读一 新人教版 北京 专用 2014 高考 语文 一轮 课时 诗歌 阅读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