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电梯应急救援预案(DOC50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XX公司电梯应急救援预案(DOC5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公司电梯应急救援预案(DOC50页).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 梯 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目 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适用范围11.4工作原则1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4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55. 预警和预防机制76应急响应10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168. 保障措施179. 宣传、培训和演习18附录1、电梯非开门区困人应急救援方法19附录2、曳引式电梯非正常运行发生剪切事故应急救援方法25附录3、电梯制动器失效应急救援方法27附录4、安全钳意外动作应急救援方法30附录5、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应急救援方法32附录6、火灾应急救援方法36附录7、有机房曳引式电梯紧急操作方法39附录8、无机房
2、无齿轮曳引式电梯紧急操作方法40附录9、大面积停电或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方法42附录10、单位内部应急组织通讯录46附录11、社会救援力量联系表47附录12、应急救援记录481 总 则1.1编制目的提高应对电梯运行使用中各类意外伤人和困人事件的能力,保证电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及时有效处置电梯突发事件,尽快恢复电梯正常运行,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预防和最大程度地减少电梯突发事件(故障或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公从社会的影响,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特大
3、事故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电梯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电梯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指导本公司电梯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1.4工作原则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业主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梯事故造成的乘客伤亡和财产损失。1.4.2相互协作,积极应对。电梯设备使用管理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协同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和配合注意事项,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
4、,以便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地采取正确措施,有效应对。1.4.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单位、部门和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1.4.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4.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加强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测、预防、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
5、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本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指挥、应急办公(值班)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组成。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保卫组、通信联络组、医疗救护组、后勤物资组、善后组等,其中总指挥应由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担任。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见图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专家技术组现场指挥部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物资组善后组图1 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2.2应急救援岗位职责2.2.1应急救援总指挥岗位职责a. 组织制订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b
6、. 负责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确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的区域和现场指挥人员。对电梯事故全权组织进行应急救援。c. 发生电梯伤亡事故后,在启动单位预案、组织应急救援的同时,负责向上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d. 在发生电梯伤亡事故时,应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政府部门指挥下具体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e. 在发生电梯伤亡事故时,负责将现场情况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政府部门汇报。f. 负责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恢复,并落实整改措施。g. 负责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电梯事故调查处理。h. 对无人员伤亡的电梯事故,全权组织进行应急救援。i. 组织人员对电梯事故现场进行恢复,并落实整改措施。j.
7、负责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理方案、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审定。k. 组织各区域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2.2.2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岗位职责a. 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工作。b. 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对策和建议。c. 保持与现场指挥人员的直接联络。 2.2.3现场指挥部工作职责a. 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下,组织、协调各区域的工作,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b. 对电梯事故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随时上报现场指挥部。c. 协调现场救援各组的工作,保持相互沟通,快捷有效的按程序实施救援。2.2.4救援组职责a. 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应急救援方案,救援被困人员。b. 负责现场组织
8、、协调应急救援、应急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行动。c. 救援现场的防护;d. 负责向上级报告。2.2.5医疗救护组工作职责a. 负责伤员现场救护和送往医院。b. 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增减医疗力量,保证现场医疗救护工作及时有效。2.2.6物资组职责a. 负责在应急救援情况下,为救援、善后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供应。b. 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保管,确保在应急救援时有效及时提供后勤保障。c. 确保救援体系运行的经费保障。2.2.7保卫组职责a. 负责应急救援事故发生地点的警戒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电梯区域。b. 当卫生部门医疗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保障救护车在电梯区域应急救援事故现场的道路畅通。c.
9、 维持救援现场的秩序。2.2.8通信联络组工作职责a. 负责现场通信、宣传及应急救援时广播安抚工作。b. 负责现场指挥人员与各应急组之间的联络工作,保持畅通。2.2.9善后组职责a. 负责电梯困人或伤人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b. 负责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紧急调用需要物资器材、设备仪器、应急救援队伍等,所发生费用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 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协调解决。c. 电梯应急救援事故后,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对电梯进行全面的检查,向业主及电梯使用单位通报检测检查情况。d. 电梯应急救援事故后,电梯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对严重损毁、无维修价值的,应当向业主方及电梯使用单位通报,
10、建议报废。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3.1 救援资源3.1.1不同类别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资源类型(人力、装备、资金和物资供应)、具体数量及保障措施。应急人员。包括:a. 专业维修人员;b. 医疗服务人员;c. 保安人员;d. 物资信息管理人员e. 综合应急抢险人员。3.1.2应急设备a. 营救设备:救援服务车、臂力式(曲线)作业平台、便携发电机、叉车、汽车式起重机、气割设备、金属切割机、液压扩张器、千斤顶、手拉葫芦、便携式照明灯、撬杆和常用工具等、b. 通信设备:对讲机、手持话筒、电话、传真等。c. 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靴、防砸鞋、绝缘鞋、手套、防护眼镜等。d. 医疗设备
11、:救护车、担架、夹板、氧气、急救箱等。e. 文件资料:升降机使用维修说明书、电气原理及敷线图、基础图、安装拆卸工艺及有关计算机内存储信息等。3.1.3应急资金和物资供应。3.1.4对照现有资源,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集成整合的建议方案。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电梯的安全状况4.1.1企业电梯安全状况a. 安全装置状况(名称、型号、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b. 主要受力构件状况(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c. 灾害事故及损坏情况记录。4.2电梯的危险分析和辨识 按驱动分类可分为曳引式电梯,液压式电梯等,当发现下列事故隐患,外观现象或临界状态时,就可能发生相应类
12、弄的事帮和危险。4.2.1乘客电梯(曳引式电梯)以运送乘客为主,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垂直升降电梯。是一种完全自动化的设备,乘客不需要任何训练都能自行超纵,安全的到达乘客需要的楼层处。为了确保电梯安全,必须配备相当复杂的安全保护装置,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该类电梯必须配备有防坠安全器(限速器)或防坠安全钩,断绳保护装置,停层保护及门联锁开关,层门、门锁及联锁开关等装置,顶上有天轮或(机械)防冲顶保护装置及限位、极限开关以及漏电保护、失压保护、过渡保护、短路保护、断相、错相保护及过载保护等安全保护装置。易发生以下类型事故和相应事故隐患。4.2.1.1轿厢冲出导轨高空坠落事故(危险)
13、及原因a. 控制系统失灵或出现故障或上行方向接触器粘联,轿厢连续上升站出导轨。b. 运行中突然停电。c. 机械制动装置损坏。d. 导轨架严重倾斜或导轨变形阻碍吊笼升降。4.2.1.2触电事故(危险)其原因a. 电梯导线绝缘老化。b. 电器元件无罩盖或损坏。c. 无接地保护或不起作用。d. 人员疏忽,碰触在裸露民导体上。e. 带电检修或未按操作规程进行修理。4.2.1.3触电事故(危险)及原因a. 接地保护不符合要求。b. 防护等级低。c. 导线带电体绝缘保护不好,易接触产位漏电。d. 带电检修或未按操作规程进行修理。e. 人员疏忽,碰撞在裸露带电导体上。f. 电器元件无罩盖或损坏,导线绝缘老化
14、。4.2.2.1载货电梯 有封闭或半封闭较大尺寸的轿厢,在封闭井道内的导轨上运行,服务于固定楼层运送货物,这类电梯多为强制驱动和曳引驱动,操纵装置在层门外,具有防断绳保护装置安全钳或防坠(限速器)安全器,停层保护装置,层门与层门门锁和电气联锁,上下限位,上下极限保护装置以及电气保护等安全保护装置,其结构简单,易发生以下事故隐患和类型事故。4.2.2.2人员误入井道坠落事故(危险)及原因a. 层门门锁损坏。b. 层门电气联锁保护失效或人为短接。c. 层门间隙过大,或层门固定不好,能较容易被扒开。d. 非专业操作人员用机械钥匙开门或门开后未关闭。e. 修理层门时误入井道。f. 修理轿顶、井道或对重
15、装置时不慎坠入地坑。4.2.2.3层轿门剪切事故(危险)及原因a. 层门、轿厢门电气联锁失效。b. 控制系统故障。c. 人员误操作。d. 违章乘坐。e. 检修轿门,层门时站位错误或违章短接层门,轿门联锁开关,开门运行。4.2.2.4 触电事故(危险)原因a. 接地保护不符要求。b. 防护等级低。c. 导线带电体绝缘保护不好,易接触部位漏电。d. 带电检修或未按操作规程进行修理。e. 人员疏忽,碰撞在裸露带电导体上。f. 电器元件无罩盖或损坏,导线绝缘老化。4.3电梯发生事故后灾害预测灾害影响的地理范围和人口数量等因素应予以考虑。4.3.1 轿厢困人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a. 人员被困在轿厢内
16、,无法撤离,产生急躁、恐惧、担心、烦恼等情绪,或出现不理智、盲动、冒险行为,造成伤害。b. 困人故障发生后,会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4.3.2人员误入井道坠落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a. 人员坠落在轿厢顶或地坑上造成伤亡,同时造成顶或地坑设备受打击而损坏。b. 损备损坏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4.3.3 层轿门剪切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a. 人员被剪切甚至坠入井道而伤亡。b. 层门、轿厢受挤变形以及救援时损坏层门和轿厢及地坑设备造成经济损失。5 预警和预防机制5.1 预警 根据当地政府应急管理要求,结合设备所在企业应急预案的规定与程序,本应急预案时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
17、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5.1.1电梯运行中意外事件或事故信息报告与管理: 5.1.2电梯发生意外时,按照下列方式传递、报告救援信息。5.1.3受困人员: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下列顺序方法对外传递相关信息发布:a. 利用电梯轿厢内的紧急报警装置,将受困信息发布给电梯使用单位或电梯所在的大楼管理机构(物业值班室)或本公司。b. 利用自己的电话,拨打电梯轿厢内公布的救援电话,将救援信息发布给电梯使用单位或电梯所在的大楼管理机构(物业值班室)或本公司。c. 通过直接喊话的方式,将救援信息发布给电梯外面的人员。d. 利用自己的电话,直接拨打“110”或“119”,将救援信息发布给公安、消防部门。e
18、. 只有在无法使用上述方式实现救援信息发布时,可以通过敲打电梯的方式,发布救援信息。f. 不应拔门,等待救援。5.1.4公众:在收到或发现救援信息后,应立即将救援信息传递给大楼管理机构(物业值班室)或本公司或直接向“110” 、“119”报警;5.1.5电梯使用单位(物业值班室):在接到救援信息后,应将受困人员的下列信息记录,并立即将救援信息报告给本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按照下列程序传递救援信息:a. 向本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发布应急救援信息。b. 如果需要采取医疗措施,可拨打电话“120”,联系医疗救助。c. 发生火灾、建筑物受损,可以拨打电话“119”,联系消防部
19、门救助。d. 发生重大事故,应向当地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区域应急指挥部报告。e. 需要记录的报警信息一般包括:l 报警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l 受困人员所在具体位置:地址、层站、电梯编号。l 受困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医疗救助。l 报警时间。5.1.6本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a. 接警人应记录报警信息,并向本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b. 应急救援总指挥根据救援信息,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c. 向应急救援小组下达救援信息和启动的应急救援预案。d. 向电梯使用单位(物业值班室)通报救援信息。e. 依具现场情况,可联系“110”、“120”、“119”或友邻单位(电梯生产厂家等)协助
20、救援。f. 发生重大事故,应向当地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区域应急指挥部报告。g. 负责救援记录的存档。h. 发布本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结束信息。5.1.7现场指挥部:a.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b. 随时将救援过程的信息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c. 记录救援的过程,将应急救援记录上报本公司存档,应急救援记录参见附录12。5.1.8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随时掌握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与求救人员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救援活动的进展情况。5.2建立并执行电梯使用监控措施5.2.1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5.2.2 设立专门机构或者设
21、专(兼)职人员。5.2.3 定期分析电梯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5.2.4 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5.2.5 公司日常检查制度。5.2.6 消除事故隐患制度。5.2.7 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5.2.8 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5.3 重点危险设备日常监控措施5.3.1 高度50m以上电梯的风向风速监测报警管理措施。5.3.2 电梯主要受力构件定期检查制度。5.3.3 电梯安全装置、制动器运行状况的定期检查制度。5.3.4 电梯安全使用状况记录和交接班制度。5.4 单位内部应急组织通讯录,见附录10。6 应急响应6.1 总则当发生下文叙述的事件或事故时,应按电梯运行意外事件或事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公司 电梯 应急 救援 预案 DOC5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