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体系通关强化练 突破非选择题8个高频考点 考点3 变异、育种与进化.doc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体系通关强化练 突破非选择题8个高频考点 考点3 变异、育种与进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体系通关强化练 突破非选择题8个高频考点 考点3 变异、育种与进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变异、育种与进化1已知水稻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是显性,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水稻育种过程如图所示。(1)若图示代表单倍体育种法培育矮秆抗病(aaBB)水稻新品种的过程,选择的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F1通过生成甲组植株幼苗,表示_,甲组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甲组植株经过处理,获得乙组植株,过程所用试剂的作用是_,对乙组植株进行筛选,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种子。(2)若图示代表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矮秆抗病(aaBB)水稻新品种的过程,表示_,确定甲组植株中表现为矮秆抗病的水稻是否为理想类型最合适的方法是_。(3)水稻属于二倍体,每个染色
2、体组中含有12条染色体,在利用水稻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观察时,应观察根尖_区的细胞;观察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时,细胞中共有_条染色体。解析由题干知,水稻为纯合子,选择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亲本杂交,培养出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新品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先通过杂交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四种单倍体,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从中筛选出矮秆抗病类型。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先通过杂交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让其自交,从中筛选出矮秆抗病类型,矮秆抗病类型有两种基因型,通过连续自交,筛选出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纯合子。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122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
3、中期,细胞内染色体已经复制,但数目没有发生变化,还是24条。答案(1)花药离体培养4阻止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自交让其连续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3)分生242已知玉米的黄粒(D)对紫粒(d)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选择纯种紫粒抗病与黄粒不抗病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从而获取黄粒抗病植株进行深入研究。请根据材料分析回答:(1)上述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2)正常情况下,在F2的黄粒抗病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3)我国科学家应用X射线对玉米进行处理,从经过处理的后代中选育并
4、成功获得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该过程中, 要进行“选育”的根本原因是_。(4)某研究小组利用F1获得的一组自交及测交结果如下表:表现型相交方式黄粒抗病紫粒抗病黄粒不抗病紫粒不抗病自交(后代)89830513846测交(后代)210207139131对以上结果甲、乙两同学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甲同学认为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乙同学认为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从而使数据偏离正常值。你认为_同学的判断正确,理由是F1的自交和测交后代中均出现了_数量偏离正常值的现象,这种偏离可能是由_引起的。为探究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你的思路是_,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_。解析(1)经分析可知,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
5、,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F2的黄粒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D_R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是纯合子,基因型为DDRR,在黄粒抗病类型中所占的比例为1/9。(3)用X射线处理能诱发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大多是有害变异,故要经过筛选获得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4)理论上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约为9331,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约为1111,但实际是黄粒不抗病和紫粒不抗病个体都偏少,可能是不抗病类型部分死亡导致的。为探究甲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可在控制病虫害的情况下重复自交和测交实验,观察后代的类型和比例。答案(1)基因重组(2)1/9(3)基因突变是多方向性的(不定向的)并且有利变异不多(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体系通关强化练 突破非选择题8个高频考点 考点3 变异、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29903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