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启东市高中生物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节第2课时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2,3,4,9,10,11,12,13,14,15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5,6,7,8A级基础练1.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多倍体植物的产生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C.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D.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解析: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在不同的种群间产生遗传物质的差异,进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
2、式。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植物的形成。2.下列关于种群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物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A.B.C.D.解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基因库是一个种群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下列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D)A.二倍体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无子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C.山羊和绵羊杂交后代不活D.东北虎和华南虎杂交后代可育解析: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
3、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叫生殖隔离。二倍体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代无子、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都属于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是生殖隔离;山羊和绵羊杂交后代不活也是生殖隔离;东北虎和华南虎杂交后代可育说明两者并不存在生殖隔离,故选D。4.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能决定进化方向(定向改变
4、种群基因频率)的只有自然选择,C项错误。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青霉素的突变个体,没有突变的个体被淘汰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新物种的形成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细菌中抗青霉素的突变个体不是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细菌中原来就存在着各种突变的个体,青霉素对抗青霉素的突变个体起到了选择作用,A项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在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项正确;新物种的形成最常见
5、的方式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C项正确;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D项正确。6.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B)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改变基因频率,同时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影响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均
6、会相互选择,共同进化。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殖隔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种群间基因库的不同D.环境变化引起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生存斗争或者种间互助来实现;生殖隔离意味着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主要是种群之间的基因库不同所致;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主要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而不是引起生物定向变异,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8.科学家发现一类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
7、。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该类蜣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该类蜣螂与千足虫之间共同进化C.该类蜣螂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如果该类蜣螂可与普通蜣螂交配,则没有生殖隔离解析:该类蜣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此类蜣螂能捕食千足虫,两者之间共同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如果该类蜣螂可与普通蜣螂交配,且产生的后代可育,则没有生殖隔离,若不能与普通蜣螂交配或交配产生的后代不育,则产生了生殖隔离,该蜣螂进化成了新的物种。9.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
8、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请看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外因是,进化的实质是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 。(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 。(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10%,a的基因频率为90%,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 。解析:(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外因是甲、乙两岛环境条件的不同,并且有地理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两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其基因不能进行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启东市 高中生物 隔离 物种 形成 共同 进化 生物多样性 课时 训练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