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定实修体系(陈健民口述).doc





《佛教禅定实修体系(陈健民口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禅定实修体系(陈健民口述).doc(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佛教禅定实修体系 陈健民口述 原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后记 原序 佛教瑜伽士陈健民英语口述 康底帕洛比丘笔录邱宝光居士 自古以来,对于实相的探究有许多人在热衷地寻求。在这些大众之中,仅有少数人寻找到正确的途径,而在这些少数人当中,能够证入实相的人更是微乎其微。证悟者在被询及有关他们证悟的内涵时,经常是无言可说的,因为实相仅能透过经验来认证。经由尝试错误,修行者可能终究会找到正确的修行之道。可是若能得到有验证而不着两端流于口头或保持缄默的善知识引导,那么这段尝试错误的过程便可以缩短,甚至省去。 我们很有福缘,能值遇这样一位实修亲证的大善知识殊胜的佛教瑜伽士
2、陈健民上师他,出乎慈悲,使得桑格那卡喜达比丘和康底帕洛比丘记录下这一整套有系统的实修指引,以利益英语世界中有志从事佛教禅修的人们。 谨愿有心修行之士能依此而闻、而思、而修。 释迦佛的教法从不教我们盲信盲从,而是教我们要深入,且亲自验证其成果。 陈健民瑜伽士尚有一些对众生有助益的作品之手稿,等待付梓。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助印,以供免费流通赠阅,以期佛法的更多层面能呈现在西方人面前。 愿诸众生获得无上安乐 优婆塞邱宝光佛历2993年(西元1966年)6月11日于马来西亚1980年版序沈家祯居士 在许多有关佛教禅修的书中,本书是不同凡响的。它是闻名的佛教瑜伽士陈健民上师在喜马拉雅山麓,印度的噶伦堡闭关
3、二十八年实修亲验的结晶。它涵盖了禅定的理论及实修。尤有进者,书中说明并连贯了佛教小乘、大乘及密乘传承的禅修方法,并且对于西方佛教徒提供了进修金刚乘教法的指导。本书的附录提供了许多更加详尽的资料及教授,因而使本文增色不少。 在1966年初版及1976年重刷的引言前端,都描述了1962年在印度西孟加拉邦之噶伦堡此禅修手册最初笔录的情形: “在此书内,我们把佛教瑜伽士陈健民所说的话先一一记下,并且刻意尽量保留他原创性的用语以及独特的风格。为避免任何漏误,桑格那卡喜达悉达伟罗比丘和康底帕洛比丘两人一起每周一次去造访陈瑜伽士;前者聆听,后者(亦即此书之写作者)笔录。隔天,康底帕洛比丘趁着对前一日所讲的内
4、容印象仍鲜明,便把当场的笔录誊写成一份初稿,然后交给悉达伟罗比丘,请他指教。在依他的指点修订后,即付打字。在下一次会见陈瑜伽士时,便把打好字的稿件呈献。陈瑜伽士便加以细读,并且做必要的增益或删除,因而完成已经细审的最后定稿。因此,我们相信此稿确实无误地展示佛陀的教法以及陈瑜伽士依之实修的经验。” 马来西亚的邱宝光居士于1966年初次将此稿付梓成书,免费分赠对佛教禅修感兴趣者。在1976年,初版已分赠一空,却仍有不少向隅者,我即在美将之重刷一千册,由我在纽约的办公处免费流通。此重刷版是由初版照相印刷,并经陈瑜伽士添加二篇有趣的附录:如何转人身为佛身及如何转凡夫心识为佛智。 在1976年此书重刷印
5、行后,很明显的索阅者相当多,本书的再修订也似乎势所必行。梵文的音译需要标准化;某些段落需再加以阐明。而大家的共识是,只要能维持文义清晰,原有的基本风格应予以保留,如此读者读来才较有亲炙陈瑜伽士的感受。为了完成这份修订的工作,在取得了陈瑜伽士的许可之后,位于纽约的世界宗教高等研究院便成立一个特别小组,由克里斯多福乔治博士 (Dr. Christopher S. George) 主其事。薇琪布朗小姐 (Miss Vicki Brown) 随即被派到加州柏克莱市,和陈瑜伽士共事了八个多月,来进行修订工作。眼前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个版本,是集合了小组众人之力才完成的。小组的其他成员有:泰丽莎徐 (Ter
6、esa Szu),爱丽斯罗曼莉荷活 (Alice Romanelli Hower),赖利荷活 (Larry Hower),瓦士利基沙朗达可士 (Vasiliki Sarantakos),以及佳内特嘉措 (Janet Gyatso)。 三十多年来,陈瑜伽士著述且印行许多中、英文的佛书。他曾发誓说他的著作绝不贩售。他的生活非常俭朴,你几乎找不出他在加州柏克莱的单房公寓和在印度噶伦堡的小木屋有什么两样。我们希望藉由印行陈瑜伽士的言教,能使读者的心灵和他相通,使您能对陈瑜伽士的风范,有若目睹。 沈家祯给读者的短笺康底帕洛比丘 本书预设其大部分读者对佛法已具备某些基本知识,尤其是对佛教的禅修和智慧传统已
7、有认识。目前有一些此类书籍是为了教授初学者而编写。至于本书的殊胜之处,则在于它把整个佛教三乘中的思想都囊括了,并且阐明此等如何互补衔接,而形成一个有系统的三乘一体的成佛之道。在西方,小乘禅法较为知名;至于大乘禅法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智慧波罗蜜的实修应用,却相当贫乏;西方对于能即生成佛的金刚乘法门更是几乎一无所知。在此必须强调,正如本书睿智又博学的作者一再声明的本书内的每一章都可以被扩充成一本书或多本书。本书限于篇幅,只能由博大精深的佛教禅法中撷取一些精华来介绍而已。 对于佛教禅修只有初识的读者,请先读(在本书导言内)作者的传记,以引发兴趣,然后接着去阅读结论部分,因为它对本书的内容做了简短的摘要
8、,扼要地阐明了三乘一体的架构。附录一收集了陈瑜伽士对一些与禅修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回答,读之也会有所助益。在对本书之头尾如此抽阅之后,读者就可以回旋进内,着手深研其中各个章节;其中有种种图解、表格,以及佛陀为引领众生直至无上圆满觉悟所开示的三乘禅修的摘要。 笔录者 康底帕洛比丘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噶伦堡,三乘法轮精舍皈依礼赞佛世尊、应供、正遍知 导言 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噶伦堡,似乎在印可着一项重要工作的开始,因为这是一项与光明有关连的工作。谈禅定理论的书很多,然而本书所涉及的不仅止于禅定理论,还涵盖了极少被完整讨论到的有关佛教修持的法门。本书是依佛教瑜伽士陈健民的开示,在尽量保留他原创的用词及独特风
9、格的原则下笔录而成。为免遗珠之憾,我每周和桑格那卡喜达比丘一起去见陈瑜伽士,由桑格那卡喜达细听,而我笔录。隔天我就趁着印象仍鲜明之时,把前一日开示的笔录内容誊写成粗稿,交请桑格那卡喜达评点。在依之修订后,方才打字成稿,而在下一次见面时呈给陈瑜伽士过目。经过陈瑜伽士仔细的校读,并做必要的添增与删改之后,才成为定稿。希望这本经过这么审慎校订的书,能将佛陀的教法,以及陈先生在禅修方面的实修经验精确地呈现出来。 谈完本书的缘起,让我们回到和陈先生第一次,不是事实上的初次,而是首度专程为了此项任务而会面的情形。对于未曾造访过陈先生的人来说,要找到他的住处便是有够困难的。并非因为他是住在什么荒僻的山洞,或
10、是无路可达的关房,而只由于噶伦堡一阶一阶拥挤、狭窄又陡峭的街道实在容易使人迷路。要到陈瑜伽士处,当沿着街道下行,逐级而下,行经一处拥挤的西藏难民区,而来到一排经旗前。他的关房对面是印度农业部的大农场。关房南面的窗外即因之而成美景。陈瑜伽士说,有许多次当他由此窗向外眺望,大自然浑然天成的诗篇,使他颇有感悟。 陈瑜伽士初到噶伦堡时,西藏难民尚未涌入,他的关房相当隐僻。有五棵在中国通常用来替代菩提树的槐树,从下方的农场往上生长,高达他关房的窗子。高度约一丈六尺,正巧和中国人所说的佛有丈六金身一样的高。而这幅景象是陈瑜伽士未到噶伦堡前就已在定光中预见了的。对他而言,这五棵槐树不只是吉祥的标帜而已,更深
11、的意义是,这五株表征佛陀的树矗立在其关房之下,正如五方佛是由金刚萨埵所化现的一样。因此,陈瑜伽士以此诗赋之:半边街面半农场,中有茅蓬早隐藏;谁植五槐高丈六?我来无事再铺张。 五槐茅蓬即景 因此陈瑜伽士把如此殊胜形势的关房命名为五槐茅蓬。然而这五棵槐树已经被人摧残,取而代之的是五根飘着经旗的竹竿。步上几级阶梯,我们轻敲后门,陈先生现身了,他笑容可掬,一再微微躬身地欢迎我们。关房内有二个房间,他招呼我们在其中一小间内就坐,并亲切地给我们一些小点心,然后才开始开示。 我们在第一次会面时,就决定把陈瑜伽士的生平做一概要的介绍,以助了解陈瑜伽士对于佛法修证的阐述。我们五点开始,此时由窗外飘来住在附近的一
12、位正在修法的西藏僧人夹着鼓音的低沉念诵声。 陈先生自行为我们介绍他的生平事迹: 自传所根据的是我;但在实修上,无我可得。那么,我们为何要来从事这种记述呢?我们所能谈及的,只是一个经历了一段时期,而又持续地被当作是同一个个人的蕴聚体而已。虽然我已禅修二十多年,却依然找不到我;但是由另一个方面来看,空并不意谓著无物。虽然我在噶伦堡住了多年,却不敢说这许多年来有任何一个我住在这里,并且经历其间的一切,因为一切都在刹那刹那间演变着。即使连噶伦堡所占有的空间,也因地球不停地转动而从不相同。我不敢说我是一个如此长期的隐士,因为主体与客体皆是无常的。我们不可能对主体或客体做任何确定的陈述。 人一日复一日地活
13、着,而留下痕迹;人生只是一团不断的痕迹,而没有任何事物是你或我可以执持的。就如同文殊菩萨参访维摩诘居士,而双方俱默然一般。可是您们大老远来访,而一切又都已就绪。在您们如此光耀寒舍的情况下,我又怎能保持缄默呢! 陈先生展开笑容,从小凳子上站起身来,由开着的窗口接过一位年轻邮差递进来的信件。这位年轻人是他的新邻居;陈先生曾给过他一点钱和一些厨具。陈先生把信件搁置一旁,坐回小凳子上,继续讲他的故事: (一)外层传记 外层的传记是关于家世、出离以及无常。我要简略地描述这些,并不是因为有关于我,而是出乎感谢佛陀的加被使我出生在这样的环境。 在我出生前,我母亲不分昼夜都在心眼内看到她喉咙中有一个灿烂的大太
14、阳,但求诊后,却查不出任何病因,反而证实她十分的健康。我出生时被完整的胎衣裹着,所以没被母血污染。我也不像一般婴儿那般甫出娘胎就哭号。我母亲注意到在我前额上,位于双目之间或稍上方处,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就世俗相学而言,这是不好的征兆;但对菩萨而言,却是吉祥的象征。在生产之后,我的母亲竟新生了两个乳房(林注:陈上师说是在原来两乳之上方,各新生一较小之乳房),所以我是吃四个奶子的奶水长大的。我父亲便开玩笑说她正像一只老母猪。 家中儿辈八人,四男四女,我排行第四。但在我幼年时,兄弟姊妹大多都夭折了,因此我的母亲时常以泪洗面。有一天,一位盲眼的游方相士告诉我母亲说,我活不长。我无意间听到他讲,虽然我是仅存
15、的儿子,却会早夭。目睹兄弟姊妹的相继谢世,加上听到这一番话,使我对死亡相当的恐惧。我母亲深深地爱我,因为她已经失去了那么多个孩子,也很害怕看到我死去。更糟的是,我们家里还有别的麻烦。我父亲不但娶了小老婆,还经常追逐别人的老婆。家里的钱都被他花在酒色上。 由于这些原因,我恐惧两件事,就是死亡和贫困。在幼年时期,我就看出世间是十分痛苦的。我的双亲经常口角,记得在有一次争吵之后,我父亲还拿刀威胁说要把我母亲给杀了。 陈瑜伽士眼中闪着泪光,说出年幼时期的这些痛苦经历,而此刻的他在心中对苦谛的普遍性已有深刻的体会。 小时候,我必须照顾老祖父。他开了一家店,每天我得大清早走上一段路去开店门。因为我的勤快,
16、所以他变得很喜欢我。可是他年纪愈来愈大,生活中的一切事全赖他人照料;到他近乎瞎眼时,连放炭火在烟斗内,也要靠人帮忙。因为他得痨病甚重,所以不停地咳嗽、吐痰。我十岁时,他就死于此疾。 做为一个年轻的太子,即将成佛者,悉达多太子在他家外头的城市里看到了生、老病、死、沙门四大景象,而我在自己家里,就目睹了其中之三。那时我还没看过其四的出家人。我不需阅读小乘的经典,便已深信四圣谛之首的苦谛;我幼年的经历就是苦谛的写照。当时我还没法子出离,因为除了我以外,没有他人可以照顾我的父母。 (二)内层传记 此处开始谈到内层的传记;这是有关于我从不同的教师那儿所领受的心灵上的训练。 当时在中国并没有正式学校的组织
17、;然而幸运地,我家乡里住的一个有钱人请得起一位博通儒典的私塾先生来授课,我就有机会从学。因为我的记忆力很好,所以总是十个学童里的第一名。在私塾里我们学完了四书。随后我就进了县里政府办的新小学就读。当时小学内教的是一般通识课程,少年的我热衷于学习此等课程,并且跟随陆博文老师一起背诵罗洪先的诗集。罗洪先年少时就高中状元,得了高官厚禄,还曾当过宰相。但纵使有这么高的官爵,他并不快乐,只希望能抛却名位与权势,而隐居山林。最后他实现了他的愿望,而他的罗状元醒世诗很有名,融合了道家与佛家的哲理,含有强烈的出世思想,广受喜爱。 我非常想效法罗状元的榜样,出离世俗的一切,可是我怎么能够呢?学校的老师说我聪颖但
18、身体太差,看来不久人世,使我心里很烦恼。我才不过十一岁,还不想那么早死。我非常努力学习,有时半夜就起床开始用功,为了克服睡意,我就吸一根土制的香烟来弄醒自己(但我没有上瘾)。因此我学校成绩始终是第一名。 小学及中学毕业后,我在湖南省会长沙的师范学校就读了六年。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我几乎无所不学,包括学弹钢琴在内。我的房间没有灯,所以夜晚我只好待在唯一有灯光的地方厕所念上几个小时的书,如此的苦读颇为损害我的健康。虽然我父亲说我该休息,但我还是继续苦干。最后以优异的成绩由师范学校毕业,同时还获得了一份担任高中老师的工作。 当时湖南省教育会为了选聘秘书一职而召开会议,全省七十二区,每区派出两位候选人
19、,总共有一百四十四人角逐此职,而我幸运地获聘。该会负责管理省立图书馆和博物馆,此图书馆内藏书甚丰,我因而得以博览群籍。我所喜爱的是道教的典籍,因为它有多种不同的延寿秘诀,非常吸引我。 外面有韵律的修法鼓声已停止了,或许那位僧人正在啜饮他应得的茶呢。这会儿四邻传来各种声响,婴儿的啼哭声,妇孺们的喧嚣打破了关房的寂静。陈瑜伽士便也暂停了一会儿。他自己曾说过,有一回他在上海观赏名角梅兰芳演戏,看着看着,他就入了很深的禅定,远胜于他岩居时的体验。虽然他有些近邻,他们的声音却对他丝毫没有影响。当然只有禅定力工夫深厚的修行者才有此能耐。 在读过许多道教典籍以后,有一天我去了一间扶乩的善堂。那间善堂的仙佛降
20、乩示云,如果我修道,不但可以长寿,还可以长生不死。这是我人生的转捩点,我渐渐不再那么关心俗务。 图书馆内也有太虚法师的著作。太虚法师是中国佛教一位大力的改革者。虽然当时我对佛法的真正义理略知一二而已,但我很有兴致地读他的著作。对年轻的知识份子而言,太虚法师的文章清楚易懂,因为他们的内容是混合了现代科学的方法与古老的智慧。 当时湖南省境内并没有佛教居士的组织;一些思想前进的居士们渴望能迎请太虚法师到湖南来协助他们成立居士会,并以演讲及开示来教导传授他的学识。他们怂恿我代表他们写信邀请太虚法师,但因为我对佛法所知无几,便不愿承担此事。然而他们还是说服了我,我犹豫地写了这封信。法师似乎喜欢我的去函,
21、还在回信中赐我一个法名法健。很荣幸地法师还赐我二幅他亲手书写的法语;信中他还说收我为弟子。一、二个月后,当太虚法师来到敝地时,我便真正蒙他摄受而皈依了佛教(译按:时为民国十八年,西元1929年)。他特许我在他创办的佛学院里任教(译按:重庆汉藏教理院)。 陈先生以书信补述此段生活之要项如下: 皈依后,我开始研读华严经,我对其中的净行品特别感兴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配合菩提心来修行,在这里面有详细的条列。举两个短偈为例: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以这种方式,几乎日常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可以配合利益一切有情的菩提心来修。 有一次我要印刷某
22、书,我便专心地以优美有劲的书法抄写了净行品,加入此书附印,以便广为流传。我自己从那时起,日常生活中总是依照这些偈颂来修习菩提心,以及保持菩提心戒。因此,我从不欺骗他人,连幼童也一视同仁。在我得癣病病愈时(译按:时为1949年夏季,到噶伦堡因理发染癣而起,住院治疗一个半月),梦中见到病魔称赞我说:吾惟畏汝之不欺心耳!(译按:引陈上师病里正观记文句)。 在陈先生的斗室内,他接着说: 尽管已经研读佛典了,当时我心中仍在道功与佛教之间徘徊。我的看法是小乘很好,但不能助我延寿。虽然我已皈依佛门,在遇到能传我延寿道功的师父李龙田时,我实际上破了皈依戒。他年事虽高,却是一张童子脸,据说他已廿年未曾进食。原本
23、我不相信,可是和他共住了几天后,我亲证了这个传闻。我依他的教导修习,而得到很好的成果。 太虚法师到湖南弘法后,长沙的佛教居士会便昌盛起来。接著有一间供居士们修净土宗的居士林便盖了起来。我就是在那儿读了碛砂大藏经,当时我只知小乘和大乘,且开始茹素,断正淫(译按:时为1930年至1934年,陈上师当时亦深究净土五经十论)。 此时,陈先生提到曾在唐朝盛极一时的唐密,因为只限于在宫廷内流传,所以很快就消失了。现在中国汉地流传的,都是藏传佛教的金刚乘。经此简要的解释,陈先生接着开恩地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他密乘上师们的事情。 当我在中学任教兼秘书工作时,我遇到了一位格鲁派的老师大敬法师(译按:时为1933-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佛教 禅定 体系 陈健民 口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