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36分,每题1分)1 下列对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DNA复制的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均增加一倍B在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的时期,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C在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的时期,着丝粒排列整齐D在染色体逐渐解开螺旋的时期,细胞中央出现由很薄细胞壁构成的赤道板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版权所有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
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DNA复制的结果是DNA含量增加一倍,但染色体的复制并没有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只是每条染色体上出现了两条染色单体,A错误;B、菠菜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无中心体,B错误;C、细胞分裂中期,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正确;D、赤道板不是一个结构,仅是一个位置关系,在染色体解旋的时期,在赤道板位置上形成细胞板,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需要注意的是B
3、选项,要求考生明确中心体只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2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制作装片请分析下列操作中导致染色不深的步骤是()A剪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解离液中35minB待根尖酥软后,将其放在龙胆紫溶液中染色C35min后,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D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按压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版权所有分析: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制作装片步骤是: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
4、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解答:解:A、解离时,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
5、)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A正确;B、待根尖酥软后,要用清水漂洗,以防解离液与染色剂发生中和反应,影响染色效果,B错误;C、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C正确;D、在弄碎的根尖上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实验中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3 现有一对性状表现正常的夫妇,已知男方父
6、亲患白化病,女方父母正常,但其弟也患白化病那么,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ABC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分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考生首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遗传系谱图,根据双亲的基因型判断该夫妇的基因型,再计算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解答:解: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这对基因表示根据题意可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aa),因此表现型正常的男方基因型为Aa;又由于妻子的弟弟也患白化病(aa),因此妻子的双亲基因型均为Aa,则表现型正常的妻子的基因型为AA、Aa则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白化病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考生要能够识
7、记常见的几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如白化病是常隐、色盲是X隐等;能够利用系谱图的方式判断该夫妇的基因型,在利用分离定律计算概率4 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B通过测交可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相同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版权所有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解答:解:A、通过测交不一定能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A错误
8、;B、通过测交可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其形成的配子类型和比例,B正确;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因此不一定能稳定遗传,C错误;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测交方法检测子一代的基因型,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及作用,明确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 水稻的迟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迟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早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迟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表现型为迟熟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比为1:1CF1自交后得F2,F
9、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DF2的表现型为迟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水稻的迟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纯合的迟熟水稻EE和早熟水稻ee杂交,F1的遗传因子为Ee,表现型为迟熟水稻,F1自交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表现型为迟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解答:解:A、由于亲本是纯合的迟熟水稻EE和早熟水稻ee杂交,所以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表现型为迟熟,A正确;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中,遗传因子E:e=1:1,但雌雄配子数目不等,雄配子数目多于
10、雌配子数目,B错误;C、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C正确;D、由于迟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早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所以F2的表现型为迟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
11、响,导致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版权所有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DNA复制过程,所有细胞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发生于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解答:解:A、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故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故B正确;C、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故C错误;D、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
12、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注意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原核细胞只能发生基因突变7( )纯种粳稻的花粉经碘液染色后呈蓝黑色,纯种糯稻的花粉经碘液染色后呈红褐色,粳稻(WW)与糯稻(ww)杂交,F1都是粳稻,F1的花粉粒经碘液染色后有呈蓝黑色,呈红褐色,那么,被染成蓝黑色的F1的花粉的遗传因子是()AwwBWwCWDw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分析:粳稻与糯稻杂交,Fl都是粳稻,说明粳稻相对于糯稻是显性性状,若
13、用W和w表示,则控制粳稻性状的遗传因子是W,控制糯稻性状的遗传因子是w粳稻(W_)与糯稻(ww)杂交,Fl都是粳稻,则Fl的遗传因子组成为Ww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控制粳稻性状的遗传因子是W,控制糯稻性状的遗传因子是w,且Fl的遗传因子组成为Ww,能形成遗传因子为W和遗传因子为w的两种花粉纯粳稻的花粉经碘液染色后呈蓝黑色,纯糯稻的花粉染色后呈红褐色,所以被染成蓝黑色的F1花粉粒含有的遗传因子是W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题干信息“粳稻与糯稻杂交,Fl都是粳稻”判断显隐性,再结合题干信息“纯粳稻的花粉经碘液染色后呈蓝黑色,纯糯稻的
14、花粉染色后呈红褐色”判断被染成蓝黑色的F1花粉粒含有的遗传因子8 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32P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版权所有分析:1、DNA中含有3H15N32P,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3H15N32P放射性3H15N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将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5S放射性2、过
15、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解答:解:用3H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其中3H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3H15N和 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标记的蛋白质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
16、于中等难度题9 图为某一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图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物为一种植物B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版权所有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细胞壁,但不含中心体,属于植物细胞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解答:解:A、图示细胞没有中心体,含有细胞壁,属于高等植物细胞,A正确;B、图示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2倍,因此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B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
17、确;D、图示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种类及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形成配子时,染色体减半,细胞核中的基因也减半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可以自由组合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版权所有分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分裂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含量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
18、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解答: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A正确;B、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却连续分裂两次,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细胞核中的基因也减半,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C正确;D、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同源区和非同源区,非同源区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19、系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1 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总是成对存在于生物细胞中B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总存在等位基因C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都相同D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版权所有分析:1、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2、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但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解答:解:A、在配子中,染色体成单存在,A错误;B
20、、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B错误;C、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也有不相同的,如性染色体X和Y,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源色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识记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为等位基因;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2 果蝇的红眼为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考点:伴
21、性遗传版权所有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遗传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解答:解:A、XAXa(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B、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因此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正确;C、XAXA(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Y(红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错误;D、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2013 2014 学年 生物 学期 期末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