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疾病康复.doc





《骨科常见疾病康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常见疾病康复.doc(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骨科常见疾病康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康复科 目 录第一部分 人工关节置换术康复4第一章 人工髋关节置换4第二章 人工膝关节置换7第二部分 膝关节损伤8第三章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8第四章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10第五章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与修复术后13第三部分 创伤骨科疾病康复14第六章 肩袖损伤的康复14第七章 肱骨外科颈骨折康复17第八章 肱骨髁上骨折18第九章 尺桡骨骨折康复治疗19第十章 掌指关节成形术后康复训练20第十一章 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22第十二章 股骨干骨折的康复训练25第十三章 髌骨骨折病人的术后康复26第十四章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27第十五章 胫腓骨骨折的
2、康复29第十六章 踝关节骨折康复训练30第十七章 跟腱断裂术后的康复31第四部分 脊柱疾病康复34第十八章 脊髓损伤的康复34第十九章 颈椎病术后康复47第二十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48第一部分 人工关节置换术康复第一章 人工髋关节置换一概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人工关节替代和置换病损髋关节。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增加患者的活动及日常生活的功能,最低地减少术后合并症。二适应症髋关节置换术用于以下疾患导致髋关节功能丧失,伴有严重疼痛且不能用非手术方法缓解的患者:(1)骨性关节炎,(2)类风湿性髋关节炎,(3)顽固的髋关节疼痛、髋部严重骨折,(4)股骨头缺血坏死,(5)髋关节畸形等
3、。三康复评定 1术前评定 (1)肌力评定:常用徒手肌力评定患侧下肢的肌力。特别是髋关节置换术的关节周围肌肉的评定如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及股四头肌肌力。 (2)关节活动度评定:患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确定有无关节挛缩。 (3)步行功能评定:步态类型,有无使用助行器。 (4)测定手术肢体长度。 (5)X线了解髋关节的对位对线,确定是否存在骨质疏松。 (6)老年患者必要时进行心、肺功能评定。 (7)功能评定量表,Harris髋关节评分。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ADL能力评定。 2术后评定可分别在术后1-2天,术后1周、2周及术后1月、3月和6月进行评定。(1)人工髋关节位置评价 理想的假体位置
4、是髋臼前倾1510,外翻4010,股骨柄旋前510。(2)住院患者需评定心肺功能。(3)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渗出。(4)关节疼痛评定 目测类比量表测量。(5)关节活动度。(6)患肢肌力,步态等。(7)活动及转移能力。四康复治疗 1术前康复治疗 (1)术前教育 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预防假体脱位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术后康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鼓励患者练习深呼吸、吹气球,锻炼肺功能。 (3)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运动,髋外展训练,锻炼下肢力量。 (4)教患者术后应用的训练方法:床上转移、各关节的主动-辅助运动和主动运动,指导正确使用拐杖等。 2术后康复治疗 (1)镇痛、消肿:冰疗 使用
5、冰袋置于手术的髋关节,30-60min/次,1-2次/天。至关节消肿、疼痛减轻。电疗 毫米波疗法置于手术部位,30-60min/次,1次/天;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置于手术伤口两侧,30-60min/次,1-2次/天。主要目的为缓解疼痛。如果伤口感染予以紫外线局部照射。 (2)体位的摆放 髋关节置换术后避免4种危险体位:髋关节屈曲超过90;下肢内收超过身体中线,床上体位应保持外展位,在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伸髋外旋;屈髋内旋。根据手术入路,前外侧入路手术应避免外旋。后外侧入路手术应避免屈曲超过90,过度旋转和内收。具体康复步骤 (1)术后第1天:卧床、冰敷、消肿止痛。使用丁字鞋使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患
6、肢腿部肌肉按摩。患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如股四头肌、髋外展肌、腘绳肌、臀大肌等。双上肢及健侧下肢关节活动度的主动练习。关节踝泵运动、弹力袜(穿3天)。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 (2)术后第2天:A.拔出引流管后,继续每天2次的呼吸训练指导。B.辅助髋、膝关节小范围屈伸。CPM机上膝关节被动活动,开始时膝最大活动度为40,相应的髋关节活动度为2545,以后每天增加510。所有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3)术后第3天:患髋(伸直位)内收、外展运动(一般主动运动及抗阻运动)。(4)术后第4天:床上活动练习翻身、移动、坐位。坐床边,但髋关节不宜屈曲到90,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
7、6次,每次20分钟。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避免屈髋状态下内收、内旋、半屈动作。(5)术后第5天:尝试从坐到站。指导患者上下床方法。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 将手术腿移到床下,防止手术髋外旋,健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步行器站立。(注意:术后3天至一周,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骨、骨折等情况,病人在术后第3天即可以下地进行康复练习。) (6)术后第6天:练习卧-坐-立转移训练。注意坐位保持膝关节不高于髋关节,不要交叉两腿及踝,躯干前屈不超过90。(7)术后第7-8天:步行训练-助行器辅助步行 让患者扶助行器练习行走,注意纠正患
8、者的步行姿势。转身时,如果向患侧转,应先让患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动助行器,再跟上健肢;如果向健侧转,应先让健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动助行器,再跟上患肢。(8)术后第9-10天:步行训练-双四脚拐辅助步行行走时,应先向前移动患侧拐,健腿跟上,再移动健侧拐,最后患腿跟上。注意步态。(9)术后第11-12天:步行训练-单四脚拐辅助步行行走时,患侧上肢持四脚拐。注意正确的步态。(10)术后第13-14天:上下楼梯训练 上楼时,健腿先上,患腿后上,拐随后或同时跟进;下楼时,拐先下,患腿随后,健腿最后。肢侧肢体肌力达到、级,患髋关节屈伸090,骨水泥固定组能扶拐负重行走,生物型固定组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9)术
9、后3周:增肌肌力、步态训练。洗澡、如厕、乘车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3个月后可适当开始散步、游泳等活动。不宜进行爬山、跑跳、球类运动。功能训练达到重返社会。制定随访时间及出院康复计划。第二章 人工膝关节置换一概述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已经成为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术后早期的持续被动运动练习、关节活动度的徒手练习、步行练习、物理因子治疗以及晚期的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方法,达到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和恢复步行能力的目的,使得手术的最终疗效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二适应症膝关节置换术用于以下疾患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伴有严重疼痛且不能用非手术方法缓解的患者:(1)膝关节关节炎,(2)类
10、风湿关节炎,(3)创伤性骨缺血坏死、肿瘤等病变所致的膝关节毁损等。三康复评定 1术前评定 (1)肌力评定:常用徒手肌力评定患侧下肢的肌力。 (2)关节活动度评定。 (3)步行功能评定:步态类型,有无使用助行器。 (4)功能评定量表,HSS评定量表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ADL能力评定。 2术后评定可分别在术后1-2天,术后1周、2周及术后1月、3月和6月进行评定。(1)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渗出。(2)关节疼痛评定 目测类比量表测量。(3)关节活动度。(4)患肢肌力,步态等,对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评估。(5)活动及转移能力。四康复治疗 1术前康复治疗 (1)术前教育 向患者说明术后康复
11、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教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运动,髋外展训练,踝泵运动等锻炼下肢力量。 (4)指导患者术后正确使用拐杖等。 2术后康复治疗 (1)镇痛、消肿:冰疗 使用冰袋置于手术的膝关节,30-60min/次,1-2次/天。至关节消肿、疼痛减轻。电疗 毫米波疗法置于手术部位,30-60min/次,1次/天;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置于手术伤口两侧,30-60min/次,1-2次/天。主要目的为缓解疼痛。如果伤口感染予以紫外线局部照射。具体康复步骤(1)术后第1天:卧床休息,足跟部垫高、抬高患肢、避免压疮;低频调制中频电流 作用于患肢,2次/天,消肿。踝泵练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
12、肉萎缩。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休息时抬高患肢。 (2)术后第2天:持续被动运动(CPM)045患侧膝关节屈伸训练,每天增加ROM10。(3)术后第3天:直腿抬高练习,CPM 055屈伸,床上活动练习(翻身、坐起、移动、坐到床边)。(4)术后第4天:桥式运动:3遍/天,10次/遍。CPM 065屈伸,抗阻踝泵运动,主动ROM练习。从床上到椅子的转移。开始站立训练。(使用骨水泥固定者一般在术后第4天,可在他人扶助下,练习下地行走,如关节不稳,可戴膝支架。)(5)术后第5天:开始平衡协调练习,CPM 070屈伸,。(6)术后第6天:增加主动ROM练习,继续上述训练。(7)术后第7天:关节
13、本体感觉、平衡、协调性练习,练习扶双拐或步行器行走。继续上述训练并增加频度。(8)术后第2周:CPM:屈伸逐步增加至090,器械抗阻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张收缩练习,部分负重行走练习(四脚拐肘拐手杖),酌情练习上下楼梯,增加频度、力量。髋、膝、踝协同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9)术后第3周:增加肌力、步态训练:行走速度,耐力,楼梯,坡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需要,进行被动牵伸,水疗等。功能训练达到重返社会。制定随访时间及出院康复计划。第二部分 膝关节损伤第三章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一概述前交叉韧带是防止胫骨相对股骨向前滑动的最主要的限制性韧带。前交叉韧带的断裂允许胫骨向前移位
14、,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定的反复发作,并可损伤半月板和膝关节面。修复前交叉韧带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膝关节的动力学结构,消除膝关节的不稳定,使膝关节由于退行性疾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减到最低。二康复评定 (1)肌力评定:常用徒手肌力评定患侧下肢的肌力。 (2)关节活动度评定。 (3)下肢周径测定。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ADL能力评定。三康复治疗 第一阶段(减轻急性期症状,术后17天)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避免突然负重和过多的剪力张力对ACL的影响;充分的被动伸展,避免屈曲挛缩;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过度的训练;减轻疼痛、渗出、肿胀。术后0-3天:佩戴保护性支具,完全被动伸直,与为受累肢体对称;冰敷:15-2
15、0min/次,3-5次/天;穿弹力袜,抬高患肢,消肿;早期运动 踝泵运动、直腿抬高、推髌骨活动。借助拐杖或助行器作步行训练(支具锁定在0),逐渐负重,第1天患侧下肢负重25%-50%(同时进行半月板缝合术者除外)。减轻水肿、肿胀并减轻疼痛,予以股四头肌电刺激以防止肌肉萎缩(如果不能做直腿抬高或理想的自主收缩受到抑制)。第二阶段(关节活动度和早期的肌力训练,术后23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主动活动范围:0-90(最低范围);被动活动范围:0-115。术后第二周开始调节,使外固定支具固定于0-10,允许膝关节10的活动范围,之后每周增加直至正常范围。继续第一阶段的运动,屈曲训练:屈膝和屈髋训练,
16、被动和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理想角度是0-115);被动模式当屈膝90可以开始早期的静态自行车练习,股四头肌强度训练并防止废用性肌萎缩;闭链训练0-40,被动活动腘绳肌强度训练;主动-助动膝关节屈曲练习,被动模式髋膝关节肌肉强度训练直腿抬高:髋关节屈伸膝关节处于0位髋关节外展内收髋关节屈曲无负重的本体感觉训练。第三阶段(早期负重训练和中期的肌力训练,术后45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主动活动范围:0125(最低范围);被动活动范围:0135;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无痛主动活动;渗出和肿胀水肿消除。继续前一阶段的训练;步行:用单拐(支具锁定在0);负重:25%体重;超声波:减轻瘢痕粘连;活
17、动髌骨(上下左右活动);负重25%体重拄单拐行走(支具锁定在0);被动模式静态自行车练习,15分钟股四头肌强度训练并防止废用性肌萎缩;主动-助动膝关节屈曲练习,被动模式髋膝关节肌肉强度训练:抗阻5磅。第四阶段(发展期负重训练和肌力训练,术后612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主动活动范围:0125(最低范围);被动活动范围:0135;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无痛主动活动;无渗出,保持全范围的主动、被动活动度。步行:患侧可以独立行走,并且双侧步长步速相等负重:100%体重等长收缩:活动髌骨(上下左右活动5分钟,3x/天);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直到主动助运动无疼痛恢复腘绳肌、屈髋肌和小腿肌肉的弹
18、性股四头肌强度训练;被动模式,膝关节伸展做向心离心运动,40-90;闭链训练0-40,等速运动;等速运动:40-完全伸直腘绳肌强度训练。第五阶段(肌力训练,术后13-24周)康复目的:保护移植物,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无痛主动活动;保持全范围的主动、被动活动度;保持充分负重等长收缩。 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直到主动助运动无疼痛,恢复腘绳肌、屈髋肌和小腿肌肉的弹性,股四头肌强度训练;等张收缩,渐进性抗阻训练,屈曲不超过90,腘绳肌强度训练;等速离心向心训练后退下台阶向前跃进,立定向上跳起训练:注意落地时要屈膝慢跑。第六阶段(恢复运动功能,术后25-52周)康复目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全范围的
19、无痛主动活动;关节活动度正常肌肉强度; 肌肉功能: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在做等速运动时运动曲线正常,患者无不适症状。主动-助动关节活动度练习:直到主动助运动无疼痛,腘绳肌、屈髋肌和小腿肌肉的弹性训练,肌肉强度训练:依据个人的特定活动需要量增加运动量、速度、时间;等速运动-根据特定的功能需要加强训练量;等张收缩-逐渐增加阻力以符合个人的特定需要,高要求的活动需要最大运动量的等速训练,5x30次运动训练:跑步(向前跑、后退跑、折返跑、八字跑、侧向跑),跳跃(向前立定跳、向上跳跃、单腿跳跃);个体训练:确认每个患者活动的最高需求。可以开始特定的训练来逐渐达到最高需求。如果出现难以处理的生理因素,可减少训练
20、强度和改变康复程序。第四章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一概述后交叉韧带是防止胫骨后移的主要结构。后交叉韧带的断裂会引起膝向后不稳及旋转不稳。严重者引起膝关节病废。合理的康复训练对于获得治疗成功至关重要。二康复评定 (1)肌力评定:常用徒手肌力评定患侧下肢的肌力。 (2)关节活动度评定。 (3)下肢周径测定。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ADL能力评定。(5)韧带损伤程度分类法三康复治疗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小负荷
21、的耐力练习为主。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1)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2)术后1天: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组,1组/小时;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大腿前侧肌群)即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至少500次/日;腘绳肌等长练习(大腿后侧肌群)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及放松。要求同上。(3)术后2天:拔除引流,继续以上练习;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
22、处,保持至力竭;开始侧抬腿练习。(4)术后3天:继续以上练习;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5分/次,2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5)术后4天:继续以上练习;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逐渐至可用患腿单足站立;如可完成,则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6)术后5天: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开始伸展练习(坐位悬吊)。(7)术后1周: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开始屈曲练习(090微痛范围内。应由康复医师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
23、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如可单足站立,可用单拐行走。 初期:(24周)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1)术后2周:被动屈曲至90100;.强化肌力练习(直抬腿可达6分钟);如关节无明显不稳,室内行走可脱拐;伸展可达与健侧同;开始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2)术后3周:被动屈曲至110;加强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调整夹板至045范围屈伸,并逐渐加大角度。脱拐行走;开始坐位或卧位抱膝练习屈曲。抱膝至开始感到疼痛处保持10秒,稍稍放松(不可伸直休息)休息5秒,再抱膝,反复练习20分钟,每日一次;开始立位“勾腿”练习。应静力练习,屈至无痛角度保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科 常见疾病 康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