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老子》四章(同步习题)(解析版).docx
《5.1《老子》四章(同步习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老子》四章(同步习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格物致知 四章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是者不彰 彰:明辨是非B常于几成而败之 几:接近C复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C项,“复”是动词,弥补、补救;句子译为:补救众人犯下的过失。故选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自伐者无功A此五霸之伐也B十年春,齐师伐我 C坎坎伐檀兮 D平伐其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和用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句中的“伐”是动词,夸耀。A项,“伐”是名词,功劳,功业。句意: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B项,“伐”是动词,讨伐,攻打。句意: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C项,“伐”是动词,砍伐。句意:砍伐檀树声坎坎啊。D项,“伐”是动词,夸耀。句意: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故选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车之用
3、 剖之以为瓢B我世世为洴澼絖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C始于足下 常于几成而败之D自见者不明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A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它。B项,第一个“为”是动词,从事;第二个是动词,认为。C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在,从。D项,第一个“者”是代词,指“的人”;第二个放在主语之后,与后面的“也”一起表判断。故选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凿户牖以为室 何
4、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B企者不立 不学礼,无以立C故有道者不处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D自见者不明 在明明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两个“以为”均为“把作为”。B项,前者,长久站立/后者,立身于社会。C项,前者,为,做/后者,据有,享有。D项,前者,明察/后者,彰明。故选A。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
5、是庄子,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其基本底蕴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与关怀,他也曾倡导“无用之用”。B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代指车轮或车。辐: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车毂的直条。D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心脏形,花白色。果实细长,圆筒形,嫩时可做蔬菜。本文“五石之瓠”中的“瓠”指葫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6、、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老子又名南华经”错误,庄子又称南华经,老子又称道德经。故选B。6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
7、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A项,“老子,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说法错误。老字应是道家学派。故选A。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第二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8、,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倾:依靠B当其无,有车之用 当:当作C埏埴以为器 埏:揉和D自矜者不长 矜:夸耀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为:动词,是B前后相随,恒也 也:语气词,表判断C跨者不行 者:代词,的人D不失其所者久 其:指示代词,那些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把很多现
9、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10、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项,“当其无,有车之用”是说“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当:当中。故选B。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D项,“不失其所者久”是说“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其:人称代词,代指自己的。故选D。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
11、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应为“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原文是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故选D。10【答案】(1)(“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做(“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事情)。(2)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
12、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在道”应理解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曰”应理解为“叫作”;“余食”应理解为“剩饭”;“赘行”应理解为“赘瘤”;“物”,应理解为“人们”,“处”应理解为“做”。第二句中,“明”应理解为“圣明”;“强”应理解为“刚强”;“强行者”应理解为“强劲奋进的人”;“志”应理解为“意志”。参考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显露出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显露出不善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成就,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和谐,前和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老子第二章)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
13、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方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使万物产生效果,“无”使“有”发挥作用。(老子第十一章)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大家都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老子第二十四章)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离失本
14、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老子第三十三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善,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
15、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修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然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史记
16、老子韩非列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 修:修饰B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盛:高尚C因家于齐焉 家:安家,居住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绌:排斥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B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C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D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