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4.3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4.3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4.3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课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题组题组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2021 云南)如甲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解决“重影”问题的办法是。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
2、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选填“EF”或“GH”)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如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木块的位置保持不变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个(物的大小)123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个(像的大小)123(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2.如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将玻
3、璃板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 A 和蜡烛 B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1)实验过程中蜡烛 B(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在寻找蜡烛 A 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 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4)如图乙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 BC 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
4、角度(90)后,蜡烛 A 成的像移动到点 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装置改进:(1)选择透光性差的茶色薄玻璃板,目的:减少透过的光,增强反射的光,从而增加像的亮度。(2)选用棋子替代蜡烛,目的:棋子成像稳定,便于观察。(3)选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目的:方便直接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大小关系。题组题组 2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3.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3 m 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现她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 2 m,则此时像到她的距离为m。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 1 m 处,如所示,这时她(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物理 年级 上册 同步 训练 4.3 课时 探究 平面镜 成像 特点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