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老马》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老马》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马教学设计老马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反复吟读、品味,理解反复吟读、品味,理解“老马老马”身上闪耀的身上闪耀的“平民之光平民之光”,体,体会作者会作者悲天悯人的悲天悯人的情情怀怀。一方面,。一方面,作者作者深切地同情和关注苦难生活对于他们的深切地同情和关注苦难生活对于他们的压迫,另一方面,压迫,另一方面,作者作者又被他们承受生活重负时候表现出来的顽强和坚韧所感又被他们承受生活重负时候表现出来的顽强和坚韧所感动。动。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鉴赏鉴赏老马老马深沉的感情深沉的感情,丰富的象征意蕴丰富的象征意蕴。领悟诗歌象征性领悟诗歌象征性、多义性,全诗
2、多义性,全诗“朴素凝炼朴素凝炼”的语言风格。的语言风格。3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诵读感受老马承受的苦难扣住诗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通过诵读感受老马承受的苦难扣住诗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和精妙的动词,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以及画面特征。和精妙的动词,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以及画面特征。二、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 1、重点:借助对关键词和意象的分析,感受苦难年代的风云沧桑。、重点:借助对关键词和意象的分析,感受苦难年代的风云沧桑。2 2、难点:体会诗人在、难点:体会诗人在“老马老马”身上寄托的情感。身上寄托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一、课程导入20042
3、004 年著名的诗人臧克家去世了,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运回了他的年著名的诗人臧克家去世了,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运回了他的家乡,跟农民朋友合葬在一起。选择墓地一直是中国人对自己人生归宿的最后家乡,跟农民朋友合葬在一起。选择墓地一直是中国人对自己人生归宿的最后选择选择,其中包含着逝者终其一生的理想与情怀其中包含着逝者终其一生的理想与情怀,而这位享誉神州的杰出的诗人而这位享誉神州的杰出的诗人,选择跟他并无直接血缘关系的农民朋友合葬在一起,这又意味着怎样的理想与选择跟他并无直接血缘关系的农民朋友合葬在一起,这又意味着怎样的理想与情怀呢?情怀呢?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对这首诗的品读,回答这或许我们可以
4、通过对这首诗的品读,回答这个个问题。问题。二、二、初步初步感知,感知,理清理清内容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默读两遍,然后请同学概述全诗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默读两遍,然后请同学概述全诗的内容。【明确】老马写的是一匹长途驰驱、忍辱负重的老马在鞭影下苦苦挣扎劳【明确】老马写的是一匹长途驰驱、忍辱负重的老马在鞭影下苦苦挣扎劳作的情景。作的情景。老马简短八句,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老马简短八句,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第第 1 1 节节,写装车写装车。前两句的前两句的“总得总得”与与“横竖横竖”相呼应相呼应,侧面表现出主人贪婪侧面表现出主人贪婪、残忍,让老马超负荷运载,
5、同时也写出老马倔强、坚忍的性格,把一腔悲愤深残忍,让老马超负荷运载,同时也写出老马倔强、坚忍的性格,把一腔悲愤深埋在心里。后两句实写装车,一个埋在心里。后两句实写装车,一个“扣扣”字,一个字,一个“重重”字,把老马负重受压字,把老马负重受压的惨状刻画得极为生动、深刻,主人的冷酷,老马的痛苦,都包含在其中了。的惨状刻画得极为生动、深刻,主人的冷酷,老马的痛苦,都包含在其中了。第第 2 2 节,写扬鞭出发。前两句是虚写,刻画老马的悲愤而又无望的心理。后两节,写扬鞭出发。前两句是虚写,刻画老马的悲愤而又无望的心理。后两句写实,句写实,“一道鞭影一道鞭影”,活现出主人的凶狠、无情。在这样严酷的压迫下,
6、在,活现出主人的凶狠、无情。在这样严酷的压迫下,在“前面前面”等待老马的又是什么呢?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等待老马的又是什么呢?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老马拉大车是我国北方农村最常见的景象。诗老马拉大车是我国北方农村最常见的景象。诗人捕捉这一悲惨的景象人捕捉这一悲惨的景象,引人思考和关注。引人思考和关注。然而然而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无意的“改造改造”,投上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投上诗人在特定
7、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读诗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读诗品诗品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纸上之诗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三、走进臧克家,品读诗人心中之诗三、走进臧克家,品读诗人心中之诗臧克家曾说过臧克家曾说过“诗人凭他的作品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诗人凭他的作品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经验阅历经验阅历,读诗的人读诗的人在这些方面不了解或了解不透在这些方面不了解或了解不透
8、,那就不能够很好地欣赏诗人的诗。那就不能够很好地欣赏诗人的诗。”老马写于一九三二年四月老马写于一九三二年四月,这时诗人正处在一种极度的矛盾与痛苦中这时诗人正处在一种极度的矛盾与痛苦中,对对于蒋介石反动政权全盘否定于蒋介石反动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诗人诗人觉得十分渺茫觉得十分渺茫。此时的此时的生生活是苦痛的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心情是沉郁而悲愤愤的的,诗人认为自己,诗人认为自己与受压迫、受痛苦的农民与受压迫、受痛苦的农民,有有一脉相通之处。一脉相通之处。所以所以,当诗人一看到马当诗人一看到马北方农民休戚与共的伙伴北方农民休戚与共的伙伴,而又是一匹处境凄惨的而又是一匹
9、处境凄惨的老马时老马时,立刻唤起了自己的身世之感立刻唤起了自己的身世之感,从老马那外观的痛苦形态上找到了与自己从老马那外观的痛苦形态上找到了与自己的思想痛苦一致的东西的思想痛苦一致的东西,而诗人的这种痛苦与而诗人的这种痛苦与“压力压力”又不仅仅属于自己又不仅仅属于自己,而是而是与与“受痛苦的农民有一脉相通之处受痛苦的农民有一脉相通之处”。所以所以,诗人借老马抒写自己心灵的痛苦诗人借老马抒写自己心灵的痛苦,实质上也就是写了农民的痛苦实质上也就是写了农民的痛苦,而而且不是农民生活和肉体的痛苦且不是农民生活和肉体的痛苦,而是一种精神上所承受着的巨大而是一种精神上所承受着的巨大“压力压力”,这是这是比
10、肉体的痛苦更为深重的痛苦比肉体的痛苦更为深重的痛苦,但但诗人诗人又不是着眼于要写出农民的生活惨况又不是着眼于要写出农民的生活惨况,诗诗人写农民的生活痛苦不过是一种手段人写农民的生活痛苦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写出中国农民的精神病苦目的是要写出中国农民的精神病苦。四、分析文本,品读纸上之诗四、分析文本,品读纸上之诗生活是诗歌创作的基点,在生活生活是诗歌创作的基点,在生活形象形象意境的结构关系上,情感是其内意境的结构关系上,情感是其内在的骨架。在的骨架。从诗里看从诗里看,诗人的确对老马的生活遭遇作了具象描写诗人的确对老马的生活遭遇作了具象描写:它年迈体弱它年迈体弱,身负千身负千斤压力斤压力.遭受鞭
11、打奴役。但是遭受鞭打奴役。但是,这些描写在全诗中并不占主导。这些描写在全诗中并不占主导。首先首先,从诗句的比例和内容的含量看从诗句的比例和内容的含量看。全诗八行全诗八行,仅有两行是老马生活遭遇的直仅有两行是老马生活遭遇的直接描写接描写,这就是第三句这就是第三句“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与第七句与第七句“眼里飘来一道鞭影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其余六句均在从不同角度揭示深锁于老马思想中的精神病苦。其余六句均在从不同角度揭示深锁于老马思想中的精神病苦。先看第二句与第四句的内容。先看第二句与第四句的内容。第二句第二句“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横竖不说一句话”从静态的角度映射了老马拉车前的神情从静
12、态的角度映射了老马拉车前的神情,第四第四句句“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则从动态的角度描摹了老马拉车时的举动。这则从动态的角度描摹了老马拉车时的举动。这静静态神态神情与动情与动 态举动的态举动的鞭鞭影影,则恰好勾勒出了老马的主要精神特征则恰好勾勒出了老马的主要精神特征忍辱负重。这种忍辱负重。这种特征显然不是生活遭遇特征显然不是生活遭遇,而是老马精神病苦的一种显性形态。而是老马精神病苦的一种显性形态。为什么老马不说一句话?为什么老马不说一句话?第一句第一句“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则又从心理的角度揭示了老马的又一个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则又从心理的角度揭示了老马的又一个精精神特神特征征 逆来顺受逆来顺
13、受、任劳任怨任劳任怨。从意思上看从意思上看,此句与第二句是一气的此句与第二句是一气的,它通过写老马它通过写老马对长期以来所形对长期以来所形 成的一种定规成的一种定规“总得叫大车装个够总得叫大车装个够”的默认的默认,亦即对于命运的亦即对于命运的屈从屈从,点醒了第二句老马点醒了第二句老马“横竖不说一句话的原因。正因为在老马的心中横竖不说一句话的原因。正因为在老马的心中,大车大车装个够是一条陈规装个够是一条陈规,所以它觉得自己所拉的大车所以它觉得自己所拉的大车“装个够装个够”自是理所当然自是理所当然,虽明虽明知这满载的大车会知这满载的大车会 使使 自己身受更大的痛苦自己身受更大的痛苦,但也无可奈何但
14、也无可奈何,只得只得“不说一句不说一句话话”。到了第五句到了第五句“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诗人则直取老马的思想内核诗人则直取老马的思想内核,挖出了挖出了潜藏于各潜藏于各种种显性形态底下的老马的精神病苦显性形态底下的老马的精神病苦 宿命观宿命观。这种这种精精神病苦神病苦,作为老作为老马身上各种特征的隐性机制马身上各种特征的隐性机制,它统它统绝绝着老马的全部举动与神情着老马的全部举动与神情,如忍辱负重如忍辱负重,逆逆来顺受来顺受,都可以从这里得到说明都可以从这里得到说明。正由于老马的头脑中盘据着这种听天由命的思正由于老马的头脑中盘据着这种听天由命的思想想,所以才造成了它所以才造成
15、了它“忍辱负重忍辱负重”、“逆来顺受逆来顺受”的处世态度的处世态度,然而,忍辱才然而,忍辱才能负重,看似最软弱的外表却往往有一颗坚韧的内心,能负重,看似最软弱的外表却往往有一颗坚韧的内心,“逆来顺受逆来顺受”秉持宿命秉持宿命观的中国农民也曾发出观的中国农民也曾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宿的呼喊,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宿命论确实是旧时代中国农民特有的悲剧特征,但更应看到命论确实是旧时代中国农民特有的悲剧特征,但更应看到在中国农民(坚韧不在中国农民(坚韧不拔的品格中拔的品格中,既有逆来顺受的消极面既有逆来顺受的消极面,又有目光短浅的局限性又有目光短浅的局限性,)
16、有刻苦耐劳有刻苦耐劳的精神的精神,有执著追求的韧性有执著追求的韧性,有顽强不屈的灵魂。这种品格孕育了我们民族生有顽强不屈的灵魂。这种品格孕育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与崇高的品性。老马正表现了中国人民压不垮、打不弯的优生不息的伟大与崇高的品性。老马正表现了中国人民压不垮、打不弯的优秀本质。秀本质。五、五、拓展思维拓展思维,品读读者心中之诗,品读读者心中之诗他在他在关于关于 一文中说一文中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见仁见智,也不会相同。你说老马写的是农民也不会相同。你说老马写的是农民,他说老马他说老马有作者的影子有作
17、者的影子,第三者说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第三者说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我觉得都可以。诗贵含蓄我觉得都可以。诗贵含蓄,听凭读者去品评。听凭读者去品评。”“老马老马”这样的人物形象不仅这样的人物形象不仅仅仅生活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生活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如果你是诗如果你是诗中的中的“老马老马”,你会如何面对你会如何面对“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你会以怎样的目光你会以怎样的目光“抬抬起头望望前面起头望望前面”,是充满失望的,还是充满期待的?,是充满失望的,还是充满期待的?【补充】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补充】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
18、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诗中的生活是苦难的,那么在当今幸福生活中,我们还需要诗中的生活是苦难的,那么在当今幸福生活中,我们还需要“老马老马”这样的形这样的形象吗?象吗?【明确】学【明确】学生寻找面对苦难和生活重负,自强自立的形象,全班交流。期望学生寻找面对苦难和生活重负,自强自立的形象,全班交流。期望学生更多地关注平凡生活的点滴生更多地关注平凡生活的点滴,珍爱生命珍爱生命、积极进取积极进取,主动发现生活的真主动发
19、现生活的真、善善、美。美。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生活就是一首诗生活就是一首诗,而苦难是它的一种形式而苦难是它的一种形式。在这首诗中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方面深切作者一方面深切地同情和关注苦难生活对于他们的压迫,另一方面,作者又被他们承受生活重地同情和关注苦难生活对于他们的压迫,另一方面,作者又被他们承受生活重负时候表现出来的顽强和坚韧所感动。负时候表现出来的顽强和坚韧所感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作为知识分子之一,作家必须有悲壮的使命感,必须关注民生并敢于担当道义,为知识分子之一,作家必须有悲壮的使命感,必须关注民生并敢于担当道义,纵使艰辛备尝仍当甘之如饴。只有这样,文学和作家才能赢得读者与民族的尊纵使艰辛备尝仍当甘之如饴。只有这样,文学和作家才能赢得读者与民族的尊重。今天我们重读臧克家,仍然会被那些对民族国家充满着命运关怀、洋溢着重。今天我们重读臧克家,仍然会被那些对民族国家充满着命运关怀、洋溢着诗人人格魅力的诗诗人人格魅力的诗篇深深感动。这也许就是诗人的理想和情怀,请同学们齐读篇深深感动。这也许就是诗人的理想和情怀,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用心去感受诗里的道义情怀。这首诗,用心去感受诗里的道义情怀。七、七、课下作业课下作业阅读臧克家诗集烙印,用心感受苦难年代的风云沧桑。阅读臧克家诗集烙印,用心感受苦难年代的风云沧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