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2.3 气候与人类活动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docx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2.3 气候与人类活动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2.3 气候与人类活动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卷第 1页,共 8页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32.3 气候与人类活动气候与人类活动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温室效应”的成因主要是受A地形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的影响C海陆因素的影响D洋流因素的影响2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人们要求改善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下列能减少或杜绝出现雾霾天气的行为是()农民燃烧秸秆肥田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出行ABCD3近几年极地冰雪消融加快,北极熊等生存空间缩小,其原因是A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B周边各国填海造陆C极地科学考察活动D极地矿产资源的开发4
2、“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积雪,但雪峰奇景正以惊人的速度逐渐消亡,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B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C大量人工造林D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6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下列哪个做法不可取A随手关灯,节约用电B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C超市购物使用环保购物袋D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7下列漫画最能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是()AB试卷第 2页,共 8页CD8“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3、()A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2021 年 11 月 25 日,北京天空再现“北京蓝”。据气象部门报道,当天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仅为 6,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能反映北京当时天气的天气符号是()ABCD10在当时的卫星云图上,北京所在地区的颜色为()A蓝色B白色C绿色D红色1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促进山西实现“山西蓝”的有()周边村镇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减排意识ABCD12人类活动中可以调节气温增加降水量的是A填海造陆B围湖造田C植树造林D毁林开荒1
4、3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下图为欧洲西部荷兰木鞋图,荷兰木鞋鞋底厚实、鞋头上翘,不变形、不渗水,能防潮,好清洗。下列自然特征与此相关的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C地中海气候D气候湿热14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试卷第 3页,共 8页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ABCD15人类自身的行为对大气的影响较大,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的做法是()A秋收后,大量焚烧秸秆肥田B购买大排量的汽车,加速性能较好C液化气价格节节攀升,改烧燃煤降低生活费用 D热电厂将燃煤排放的气体加以
5、回收利用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16图示现象导致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是()A海洋污染,物种灭绝B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C臭氧空洞,危及健康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17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气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B燃烧化石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C植被破坏导致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D工业发展和汽车增多导致排放的废气增多18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A地形条件B气温条件C肥力条件D抗病条件19 既能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又能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地理现象是()A热带地区,种植水稻一年可收获三次B每年夏季,庐山成为许多人
6、选择的避暑胜地C每年冬季,从海南岛运来的大量蔬菜在北京上市试卷第 4页,共 8页D每年秋收以后,许多农民把田里的秸秆烧掉用来肥田20下列哪个事例不能反映气温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A柑橘树在零下 9 度以下会受到毁灭性冻害 B俄罗斯人冬季喜欢喝烈酒C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变化不大D新疆吐鲁番人“早穿皮袄午穿纱”读小实验: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 CO2 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如图所示)。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 CO2 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 4。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该实验模拟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B酸雨污染
7、C大气污染D臭氧层破坏22大气中 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能源火山喷发过度发展核电过度砍伐森林ABCD读“热岛效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A减小了污染范围B提高市区的温度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D降低市区污染程度24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B海陆分布C地形影响D地球形状25可以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是试卷第 5页,共 8页A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B在郊区兴建商业中心C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D在郊区建设工业园26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
8、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ABCD2021 年 3 月 5 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读“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完成下面小题。27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是()A中国B俄罗斯C美国D巴西28发展“低碳经济”是有效环境目前“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
9、倡导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放清洁能源禁止二氧化碳的排放追求绿色经济增长试卷第 6页,共 8页ABCD29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A冬季使用煤炉取暖B出行选择私家车C植树造林,节能减排D使用一次性餐具二、解答题二、解答题30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到了天寒地冻的“冬三月”,人们需要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黄帝内经),下图为“世界 1 月适宜避寒区(1 月均温 10-22)范围示意图”。(1)世界 1 月适宜避寒区呈_状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_。(2)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终年高温的赤道附近地区仅有乙处山地气温适宜避寒,因为随海拔_,气温会_。(3)结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和“
10、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 1 月适宜避寒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有:A_(气候类型名称)、B 亚热带季风气候、C_(气候类型名称)和 D 地中海气候。试卷第 7页,共 8页(4)读“世界 1 月适宜避寒区(即 1 月均温 10-22)范围示意图”,图中甲地虽然适宜避寒区面积大,但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避寒胜地,主要的气候原因是_。31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2009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时间 12 月 7 日 10 时加分左右在有“环保之城”美誉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来自 192 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加峰会。材料二:众所周知,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近代工业革命200
11、 年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的 80%。材料三:(1)丹麦地处_洲,其气候类型是_。(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美国属于_国家,中国属于_国家,应该带头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的是_国家.(3)据科学家研究发现,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是_的排放。(4)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知,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印度的_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是_(国家)。(5)有关下面的日常活动中,对缓解温室效应,没有起显著促进作用的是()A出门的时候有一贯随手关灯的好习惯B优先选择和购买超市里的绿色食品C去超市随身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D相当频繁地革新或者升级换代各种家庭日用品试卷第 8页,共 8
12、页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一是燃料燃烧矿物问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开荒,贴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气温升高的同时,海水温度也随之升高,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升高:另一方面因极地增温剧烈,会造成极地部分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己上升了 1020 厘米。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
13、地区直接造成威胁。其次,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例如,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尽管变暖对局部地区来说会带来一些好处,但对全球来说,人类社会为此调整经济结构而付出的代价将可能高于带来的好处,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世界很多的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1)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主要因为_的大量排放,造成该气体大量排放的直接原因是:一是_;二是_。(2)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的_和_
14、产生重大影响。(3)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方面_,另一方面_。答案第 1页,共 10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近 50 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这就是温室效应,可以说温室效应是人类不良活动的结果。故 B 符合题意。2C【解析】【分析】【详解】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以上四个措施中,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出行右发减少或杜绝雾霾天气,而农民燃烧秸秆肥田,大
15、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会加重雾霾天气,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我国雾霾天气的有关知识.3A【解析】【详解】近 50 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跟踪考察表明,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 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 3 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 310 厘米减少到 180 厘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海平面不断上升。故选 A。4D【解析】【分析】【详解】答案第 2
16、页,共 10页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海拔高气温低,山顶终年积雪,被称为“赤道雪山”,但是由于人们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山顶的积雪在不断融化,所以导致雪峰消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故 D 选项正确。故选 D。【点睛】人们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随着气温的升高,两极地区,以及高山上的冰雪会大量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5D6B【解析】5人类活动可以对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里的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壤,对气候影响小;近 50 年来,人类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2.3 气候与人类活动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图版 年级 上册 地理 2.3 气候 人类 活动 同步 练习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