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胡同文化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胡同文化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胡同文化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胡同文化课题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以及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流露的情感。2、 学习作者用朴实雅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叙事抒情的手法。重点难点1 、对文章深层思想的理解,概括整体内容要点。 2、 理清作者思路,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学内容师生随笔一、 感悟新知写作背景:胡同文化是替一本名为胡同之没的摄影集作的序。什么是他序?代为他人的著作作的序。这是一篇古朴清雅、意味深长的文化随笔,充分显示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北京不仅是帝王之都,也不仅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在北京城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胡同,它们也一样是北京文化发展和历史变迁的见证。胡同就相当于上海的弄堂,我们这里的小巷子。“
2、没”是什么意思呢?没落。胡同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主要形式,是北京的根,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冲击,胡同逐渐衰败了,为了记载这一文化历史,留住永恒的一刻,拍摄了这本影集。作者简介,了解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他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有机会经常接触北京的普通市民,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他对北京的掌故,对北京人的思想行为了如指掌,正是他对北京的深厚感情给了他创作胡同文化的动力。他多年从事民间文艺工作,在他笔下,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展
3、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乡村风俗小说。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他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柔情的人道主义者。1、根据提示勾画出关于作者及作品的重点信息。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同 安土重迁 处街坊 腌白菜 国子监 伺候 熬白菜 房檩你认为还有哪些字形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写在下面吧。3、查资料给大家说说什么是文化?4、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哪些段落介绍北京胡同的特点?哪些段落介绍了胡同文化的内涵 ?汪老先生带着怎样的感情告别胡同文化?勾出相关句子. 二、探究新知(各小组分组讨论并汇报交流展示)朗读1-4段,思考: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北京胡同的特点?你认为这些内容对于写胡同文化
4、有何作用?速读第五段思考:2、联系上下文来看,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读612段思考:3、胡同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 4、“胡同”与“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提示:你可以想想为什么生活在海边的人心胸宽广? 5、胡同文化的众多特点里,你喜欢哪一点,不喜欢哪一点,为什么?阅读课文最后三自然段思考:6、你觉得胡同的前景如何?7、面对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三、归纳整理(1分钟) 本文犹如一幅朴素的风景画,向我们展示了方正、封闭、物质的北京胡同,形成了居民精神的保守、封闭、知足,而高楼大厦的兴起,人们的思想也在变,我们应高兴的告别胡同与胡同文化!四、达标测评老 屋老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胡同 文化学 答案 冀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