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理综适应性月考卷试卷(五)(扫描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理综适应性月考卷试卷(五)(扫描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理综适应性月考卷试卷(五)(扫描版).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理综适应性月考卷试卷(五)(扫描版)贵阳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CCDDABABBCDA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921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题号1415161718192021答案BDDCAACBCDAD【解析】 1ATP由腺苷(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因组成,所以肯定含有糖类;神经细胞的树
2、突可扩大细胞接受刺激的表面积,但是与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无关;胰岛素的含量变化不能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不是细胞器。所以正确的叙述是A项。2图中是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水中的H来自于NH2和COOH;是有氧呼吸中H与O2生成水的过程;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和缺氧都能发生并产生少量的H和能量;是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所以只有C项叙述正确。3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对物质的运输效率越高,而不是运输速率;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会变大;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3、有丝分裂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以C项叙述正确。4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用3H标记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花生子叶装片的制作过程中用苏丹染色后,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做解离液;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斐林试剂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观察线粒体需要健那绿染液染色,而健那绿是活性染料,所以需要活体,观察叶绿体则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制作装片的第一步需要解离,在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D项叙述有误。5静息电位状态时,电位差表
4、现为外正内负,膜内的K+通过协助运输作用外流;静息电位是K+的平衡电位,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不影响静息电位,但使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增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是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传递兴奋,作用后就失去活性,不穿过突触后膜;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故D项的叙述正确。6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导致这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2个精细胞都不正常(一个多一条染色体,一个少一条染色体),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的2个精细胞都正常,所以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子细胞和异常精子细胞的比例是11;精巢中精原细胞的自我增殖方
5、式是有丝分裂。所以A项叙述正确。7在验证FeCl3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时应控制变量,不应该将其放在热水中加热,故A项错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使用的应该是饱和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故C项错误;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能与Na2SiO3反应生成的H2SiO3沉淀,故D项错误。820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是1mol,D2O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正确;0.5mol 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0.5NA个电子,正确;2mol NO和1mol O2混合后生成了2mol二氧化氮,错误;由于1mol二氧化硅含有4mol
6、共价键,0.4mol SiO2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1.6NA,正确;不知道碳酸钠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钠离子的物质的量,错误;1mol氯气溶解在水中,部分和水反应,新制氯水中氢离子的数目小于NA,错误;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氮气的物质的量,错误。正确的有:。9联二苯有3种一氯代物;菲有5种一氯代物;蒽有3种一氯代物;联三苯有4种一氯代物。10A项碱性环境下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应为CH4+10OH8e=CO+7H2O;C项用铜作电极电解Na2SO4溶液的阳极反应应为Cu2e=Cu2+;D项用惰性电极电解H2SO4溶液的阳极反应2H2O4e=O2+4H+。11NaHSO4溶液与Ba(OH)2溶
7、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应为2H+SO+Ba2+2OH= BaSO4+ 2H2O,A项错误;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18O应该在氢氧化钠中,B项错误;通入的4.48L氯气(标况下)为0.2mol,其中0.1mol先氧化0.2mol Fe2+,剩余0.1mol再氧化0.2mol Br,C项正确;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应为2Cl+2H2O2OH+H2+Cl2,D项错误。12错误,Cl2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错误,0.2mol/L与0.1mol/L醋酸溶液中c(H+)之比小于21,浓度越大其电离程度越低;正确,0.2mol/L的弱酸HA溶液与0
8、.1mol/L Na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溶质可视为等量的NaA和HA,呈酸性则说明HA电离程度大于A水解程度,则有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A )c(Na+) c(H+)c(OH) ;正确错误,条件对H的值无影响;错误,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13铜粉加入到100mL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剩有m1 g铜粉,生成Cu(NO3)2和NO气体,NO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根据铜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nCu(NO3)2=0.03mol,溶液中n(NO)=0.06mol。再向溶液中加足量稀硫
9、酸至不再反应为止,Cu(NO3)2中NO发生反应3Cu+8H+2NO=3Cu2+2NO+4H2O,容器剩有铜粉m2 g,m1m2为与溶液中NO反应的铜的质量,所以再次反应的铜的质量为0.09mol64g/mol=5.76g,即m1m2=5.76g。14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运动不需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15飞船运动过程中由于有空气阻力做负功,所以飞船的机械能减小,飞船离地球越来越近,万有引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由可知飞船的速度随半径r的减小而增大,飞船动能增大。所以选D。图1图216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易知绳OA
10、的拉力,绳OB的拉力,而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满足,由此可知,当=5N时绳子OA中的拉力没有达到所能承受的最大值,而OB达到了最大值,所以D项正确。17如图2所示,由图示几何关系可得:,即,所以,结合得:,由左手定则易知粒子带负电。所以C项正确。18合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所以A项正确。钢索拉力所做的功应该等于电梯与电梯内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不是电梯机械能的增加量,所以B项错。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不只是动能增加量,也不只是重力势能的增加量,所以C、D项均错。故选A。19金属框匀速穿越磁场,在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的过程中都有大小不变的感应电流,有电流的时间是金属框进入
11、的时间和离开过程的时间,都是一个单位,没有电流的时间是金属框运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即2个单位;再考虑方向,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故A项正确、B项错误。进入磁场的过程cd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为E,则ab两点间的电压为;离开磁场时,ab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也为E,则ab两点间的电压为,金属框全部在磁场中运动时,ab、cd都切割磁感线,但电路中没有感应电流,ab、cd两端的电压都等于电动势E,故C项正确而D项错误。故选AC。20甲电荷所受Q的电场力指向Q,所以甲与Q为异种电荷。乙所受Q的电场力背离Q,所以乙与Q为同种电荷。即甲、乙应该是异种电荷,A项错误。从a到c的过程中,甲电荷
12、所受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而电势能减小,c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而电势能增大。乙电荷与甲电荷所经历的过程相反。所以B、C项正确。在选无限远处电势为零的条件下,甲与Q为异种电荷,由它们所构成的系统电势能是负值,则乙与Q为同种电荷,它们所构成的系统电势能是正值,所以甲与Q组成的系统的电势能小于乙与Q组成的系统的电势能,D项正确。所以选BCD。21在车厢内的观察者来看,每个油滴都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都有相对于车向左的加速度a,都受重力的作用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即油滴相对车的加速度是斜向左下方的,而且大小不变。所以油滴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即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D项正确。由
13、于车内观察者所观察到的每个油滴的运动都相同,所以A项也正确。故选AD。第卷(非选择题,共174分)三、非选择题(一)必考题:共11题,共129分。22(共5分)10.90(3分) 2.970(2分)23(每空2分,共10分)(1)左 A(2)150(3)2(4)=【解析】(1)在AB之间接入电阻后,流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是从左向右,电流表左端为“+”。电流从A端流入电表,A端为红表笔。(2)当AB短接时,式中分别为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电源内电阻、电流表内电阻,代入数据可知,当电流表的示数为时,由得。(3)同理。(4)由上述计算可知,电池内阻变化不会影响,所以测量值相同。24.(14分)解:(1
14、)释放瞬间,感应电流为0,没有安培力的作用,设绳中拉力为F,对M: 对金属棒: 解得 (2)金属棒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所以 又 所以 从释放到金属棒运动距离x=2m的过程中 解得 评分标准:本题共14分。正确得出、式各给1分,正确得出式给3分,其余各给2分。25.(18分)解:(1)设木板与小铁块相对静止,则 设木板与小铁块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则: 解得 木板与小铁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说明两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则 由 得t=0.5s (2)设木板与挡板第1次碰撞前木板与物块的共同速度为v1,则 碰撞后,木板M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减速到0所经历的时间为 之后,木板M向右
15、做匀加速运动对铁块, 解得 即小铁块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木板向右匀加速到速度等于v1时仍然比小铁块速度小,木板和小铁块的受力情况都不会变化,上述运动特征不会变化由于木板向左减速和向右加速的加速度相同,向右匀加速到速度等于v1时木板正好与挡板发生第2次碰撞。显然,向左与向右运动的时间相同,以后重复这一运动过程从第1次碰撞到第3次碰撞所经历时间为 木板第3次与挡板碰撞时小铁块的速度是 解得 评分标准:本题共18分。正确得出式给3分,其余各给1分。26(每空2分,共14分)(1)第三周期第A族 (2)分子 (3)SiO2 + 2C = Si + 2CO (4)Al2S3+ 6H2O=2Al(OH)3+3
16、H2S (5)3NF3+5H2O=2NO+HNO3+9HF 2.4081023【解析】(1)铝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3,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A族。S与Cl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为SCl2,每个氯原子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硫原子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所以其电子式为。(3)工业上冶炼单质硅是用碳高温下还原硅石,即SiO2 + 2C= Si + 2CO。(4)S和Al形成的化合物是Al2S3,遇水剧烈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H2S气体。(5)NF3在潮湿的环境中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说明生成NO,同时还生成硝酸和氢氟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F3+5H2O
17、= 2NO+HNO3+9HF,根据NF3与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得,转移电子数=1(53)NA/mol=2.4081023。27(每空2分,共14分)(1)2Al+2H2O+2OH=2AlO+3H2 b2Al6e+3H2O=Al2O3+6H Al3+ + 3HCO=Al(OH)3 + 3CO2(2)保证电解液中Cu2浓度不变(3)N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保护法)【解析】(1)铝能与强碱反应产生氢气,2Al+2H2O+2OH=2AlO+3H2,碱洗槽液中有AlO,故应通入CO2来回收Al(OH)3,发生反应2AlO+3H2O+CO2=2Al(OH)3+CO或CO2+2H2O+AlO=H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贵阳市 第一 中学 2015 高考 适应性 月考 试卷 扫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