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方案项目概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土地复垦方案项目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复垦方案项目概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地复垦方案项目概况1.1. 项目简介1.1.1. 项目概况工程名称:至改接至兴隆500千伏线路工程工程建设地点: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荆门市沙洋县、潜江市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类项目工程建设功能:输变电本工程包括以下建设内容:(1)扩建500kV换流站500kV换流站扩建工程本期建设内容包括改接2回500kV出线间隔、扩建换流站500kV线路高压并联电抗器2组,每组容量180Mvar。工程建设在换流站围墙内进行,建设用地为前期工程预留土地,不新征地。 (2)扩建500kV兴隆变电站500kV兴隆变电站本期扩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扩建500kV兴隆变电站至换流站的2回500kV出线间隔。工程建设在
2、变电站围墙内进行,建设用地为前期工程预留土地,不新征地。(3)新建改接输电线路线路起点位于500kV换流站西北侧4.8km处的线路改接点,即换流站换流站500kV输电线路J48(回线路第48号塔)和J49(回线路第49号塔),止于500kV兴隆变电站。路径全长103.0km。改接后形成至兴隆的两回500kV交流线路,改接点至荆州换流站的线路暂时保留待其他工程利用。1.1.2. 工程规模及特性本工程输电线路全长103.0km,其中单回线路211.0km(由于改接点附近的换流站500kV进出线较多,本线路需跨越其众多进出线,考虑到本线路安全运行及对已有线路的影响等问题,工程设计上考虑此段线路采用2
3、个单回路平行走线,中相导线间距离60m),同塔双回线路92.0km。本工程全线共有279基塔,其中单回路有60基塔,双回路有219基塔。工程全线位于湖北省境内,途经荆州市荆州区(211km)、荆门市沙洋县(39.2km)和潜江市(52.8km)。本工程由国家电网公司出资建设,计划于2009年10月建成投产,工程总投资57608.0万元。本工程永久用地6.20hm2,临时用地9.43hm2。项目区土地分别为沿线村委会、林场集体所有,土地权属清楚,基本无权属纠纷。1.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1.2.1. 自然环境概况2.2.1.1. 气象本工程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雨量充沛,
4、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春季温湿、夏季炎热、秋季干凉、冬季寒冷的特征。工程沿线气象特征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表 01 工程沿线各地区气象特征值统计表行政区要 素荆州市荆州区荆门市沙洋县潜江市年日照时数(h)20852011.81880气温年平均气温()16.215.916.1年极端最高气温()39.239.837.9年极端最低气温()-15.2-14.0-16.510积温()520146365053降水年最大降水量(mm)1310.01510.81322.9年最小降水量(mm)764.3652.4694.6多年平均降水量(mm)1079994.9120024h最大降水量(mm)210234181
5、输电线路设计频率(50年一遇)暴雨特征值(mm)266262296.7湿度平均相对湿度(%)817481最小相对湿度(%)999多年平均蒸发量(mm)1435.61835.81366.5风速年平均风速(m/s)3.43.62.4年最大风速(m/s)1720.719.3全年主导风向NNN2.2.1.2. 地形、地质、地貌(1)输电线路从荆州区至潜江市东荆河西岸20.0km处,地貌上属于长江级阶地,主要地层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1):为褐黄色粉质粘土、粘土层,厚度1525m,可塑至硬塑,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1+p1),岩性主要为中粗砂、卵石等,该层为第四
6、系上更新统冲积层的下伏层。(2)由东荆河西20km至兴隆变电站段,地貌上属于汉江级内叠阶地,主要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1):为粘性土及淤泥质粘性土,夹细砂,软塑至流塑,一般厚度1520m。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1+p1),岩性主要为中粗砂、砾石等。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线路沿线区域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工程线路沿线地势开阔,地形平坦,未发现有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无压矿、压文物等现象,场地地质条件稳定,适宜工程建设。2.2.1.3. 土壤本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土壤
7、概况及沿线土壤现状调查结果参见表 22。表 02 工程沿线主要土壤类型表行政区土壤类型荆州区荆州区土壤分为3个土类,8个亚类,主要包括水稻土、潮土和黄棕壤。线路沿线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黄棕壤。沙洋县沙洋县境内共有6个土类、13个亚土类,包括水稻土、潮土、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草甸土。线路沿线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其次为水稻土和潮土。潜江市主要的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壤、黄棕壤、潮土、石灰石、水稻土、紫色土等。线路沿线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黄棕壤。兴隆变电站周围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2.2.1.4. 植被2008年5月,我院对本工程线路沿线进行了现场踏勘,对沿线植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线路沿
8、线经过区域植被主要以农业植被为主,包括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少量的林业植被则主要为村落或房前屋后、河流、道路旁的人工种植的防护林、行道树以及少量果树,主要树种包括樟木、水杉、意杨、侧柏、马尾松、泡桐、竹等。表 03 沿线植被分布概况市地名称植被概况荆州区区域植被: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植物群落属于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主要树种包括马尾松、樟树、意杨、水杉、柳树、泡桐等。线路沿线:经过农田区域主要植被以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农业植被为主,经过其他区域的林木植被主要为意杨、泡桐、马尾松、竹等,行道树主要为樟木及侧柏。沙洋县区域植被:多属常绿阔叶混杂林和马尾松林,局部偏远山间或陡壁危
9、岩上保存有原始森林,错落有猕猴桃、鹅掌楸、银杏等;中部和东南地区是粮油集中产地,普遍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等。线路沿线:经过农田区域主要植被以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农业植被为主,经过其他区域的林木植被主要为意杨、樟木、水杉、竹等,行道树主要为樟木。潜江市区域植被:植物群落属于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到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主要树种包括马尾松、杉木、枫杨、刺槐等。线路沿线:经过农田区域主要植被以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蔬菜等农业植被为主,经过其他区域的林木植被主要为意杨、樟木、水杉、马尾松、竹等,行道树主要为樟木。1.2.2. 社会经济状况(1)荆州市荆州区荆
10、州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面积552.0km2,总人口585578人,辖3个街道、7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共有36个居委会、119个村委会。荆州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从业人员平均报酬10571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281元,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8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增长12.7%,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2117元,增长0.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58m2,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9 m2。(2)荆门市沙洋县线路经过的沙洋县属于荆门市境内。荆门是湖北历史文化
11、名城,也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全市地域面积1.24104km2,总人口约300万。2006年,荆门市粮食总产量、棉花、油料、林果、畜禽、水产品、食用菌等产量全面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年均增长15.7%,完成地域财政收入24.6亿元;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85元,年均增长8.5%,居民人均储蓄存款68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980元增加到3738元。(3)潜江市潜江市全市国土面积2005.0km2,其中耕地67394hm2,总人口100.2万,其中城镇人口48.8万人。潜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水乡园林特色独具,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的第二故乡。地上盛
12、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素称“鱼米之乡”。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6.56亿元,增长12% ;工业增加值44.86亿元,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40.7亿元,增长26.5%;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连年位居全省县市前列。在潜江市域内,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 7种主要矿产占湖北省1985年统计的地下资源探明储量71种矿种的9.8%,占全国1985年底探明矿种的144种的4.86%,其中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矿均在全省名列第一,特别是钾盐、石油、天然气填补了湖北的空白。仅盐卤化工产品其潜在价值约10.0万亿元。1.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本工程永
13、久占地总面积6.20hm2,其中耕地1.5hm2、占24.19,林地0.43hm2、占6.94,草地4.27hm2、占68.87。本工程临时用地总面积9.43hm2,其中耕地2.43hm2、占25.77,林地0.98hm2、占10.39,草地6.02hm2、占63.84。本工程沿途临时占用的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耕地、草地。种植的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占用林地主要为马尾松、樟树、杨树等。输电线路沿线临时占地都为沿线村委会、林场集体所有,土地权属清楚。沿线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参见下表。表 04 工程沿线各市县行政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hm2县市国土面积耕地园地林地灌草地居民工矿用地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复垦 方案 项目 概况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