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五数列不等式收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收集五数列不等式收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集五数列不等式收集.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五 数列不等式专题【命题趋向】在历年高考中,往往把数列当作重要的内容来考查在以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求和等基础知识为主的试题中,关注概念辨析以及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量法”;在考查数列的综合问题时,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常与单调性、最值、不等式、导数、数学归纳法等知识交织在一起,涉及化归与转化、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想在考查相关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高考把对数列的考查重点放在对数学思想方法、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上使用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查数列的试题,往往突出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使用解
2、答题形式考查数列的试题,其内容往往是一般数列的内容,其方法是研究数列通项及前项和的一般方法,并且往往不单一考查数列知识,而是与其他内容相结合,体现对解决综合问题的考查力度数列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合理区分出较高能力的考生起到重要作用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一个小题有针对性地考查数列的知识和方法,有一道综合解答题重点对数列、数列和函数导数、不等式进行综合考查考查 由于新课标的考试大纲在必考部分删除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分式不等式、带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等内容,高考对不等式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其和其他知识的交汇考查上,重点是不等式和导数的结合、不等式和数列的结合、不等式和
3、实际问题的结合,不等式与线性规划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小题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简单的线性规划,在解答题中与其他知识交汇考查【考点透析】数列的主要考点有: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数列的简单应用等不等式的主要考点有: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的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例题解析】题型1 数列的一般问题例1(2009江苏泰州期末6)若数列的前项和,则数列中数值最小的项是第 项分析:根据数列中与的关系求出后解决解析:当时,;当时,可以统一为,故,该关于的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考虑到为正整数,且对称轴离较近,故数列中数值最小的项是第项答
4、案点评:数列问题中其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都是关于正整数的函数,要善于从函数的观点认识和理解数列问题数列的一般问题中通项与前项和的关系是重点,要注意把和分开讨论,再看能不能统一例2(江苏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未调研测试第13题)数列的前项和是,若数列的各项按如下规则排列:,若存在整数,使,则 分析:数列的构成规律是分母为的一项,分母为的两项,分母为的三项等,故这个数列的和可以分段求解解析:,下面的和为,这样,而,故答案点评:本题中数列的前的和是可以求出来的,但本题的目的不是这个本题主要的考查目的就是观察、归纳和运算求解,在其中找到一项恰好满足某个限制条件,是一个设计很优秀的题目
5、题型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问题例3(2008高考四川理16)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最大值为_分析:根据已知的不等关系,可以建立关于的不等式组,通过这个不等式组探究解决的方法解析: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 即 , , , 故的最大值为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的灵活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基本量思想,即在不等式组中,通过不等式建立起的关于的不等关系,再通过这个不等关系求出的范围使问题获得解决的 例4(中山市高三级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理科第4题)已知在等差数列中,若,则的最小值为A B C D分析:根据和的关系,根据求和公式列出不等式解决解析:根
6、据分析,即,即,即答案B点评:本题把等差数列的求和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交汇,体现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的原则题型3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综合题例5(中山市高三级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理科第16题)已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设,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项和分析:(1)直接计算:(2)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为等差数列,这样数列就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构成的数列,用“错位相减法”解决【解析】(1)由题意知, ,又,故 (2)由(1)知, 于是,两式相减,得 点评:“错位相减法”是最重要的数列求和方法之一,要熟练掌握例6(江苏扬州市
7、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未调研测试第20题)已知等差数列 的首项为,公差为,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其中均为正整数)(1) 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在(1)的条件下,若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 若,且至少存在三个不同的值使得等式成立,试求、的值分析:(1)根据基本量方法,列出方程求出的值;(2)就是在一个等差数列中挑出一个等比数列的子数列,根据数列中的项既是等差数列中的项又是等比数列中的项列方程解决;(3)根据给出的不等式和的条件采用不等式限制的方法确定应满足的条件,根据这些条件探究问题的答案解析:(1)由得:,解得:或, ,从而 (2)由(1)得,构成以为首项,
8、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 ,又,故, () 由得:,由得:;由得:,而,即:,从而得:,当时,不合题意,故舍去,所以满足条件的 又,故,即: 若,则,不合题意; 若,则,由于可取到一切整数值,且,故要至少存在三个使得成立,必须整数至少有三个大于或等于的不等的因数,故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为,所以的最小值为,此时或或点评:本题的难点在第三问,解答这个问题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不等关系确定相等关系,即从不等式入手,根据为正整数且首先确定了的值(这是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然后采取分离的方法把用正整数和自然数表达出来,再结合问题的要求确定问题的答案题型3 递推数列例7(2008高考陕西文20)已知数列的首项,(1
9、)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的前项和分析:(1)根据递推式和等比数列的定义;(2)结合通项的具体特点和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解析:(1) , , ,又,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知,即,设, 则,由得,又数列的前项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错位相减”求和法解题的关键是求出数列 的通项公式,由于有第一问为引导,这个问题对大多数考生困难不大本题容易把看成数列的首项求错数列的通项公式,“错位相减”求和时“漏项”或“添项”,计算出错等题型4 数列的应用例8(北京卷理14)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坐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如下:第棵树种植在点
10、处,其中,当时,表示非负实数的整数部分,例如,按此方案,第棵树种植点的坐标应为 ;第棵树种植点的坐标应为 分析:通过简单计算就知道个项组成一个周期为的数列,数列和也是有规律的,归纳的方法解决解析:(1,2) (3, 402) T组成的数列为1,0,0,0,0,1, 0,0,0,0,1, 0,0,0,0,1(k=1,2,3,4)一一带入计算得:数列为1,2,3,4,5,1,2,3,4,5,1,2,3,4,5;数列为1,1,1,1,1,2,2,2,2,2,3,3,3,3,3,4,4,4,4,4因此,第6棵树种在 (1,2),第2008棵树种在(3, 402)点评:对于新定义型的试题,首先要把握好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收集 数列 不等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