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学年上册备课教案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学年上册备课教案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学年上册备课教案全.doc(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窗体顶端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浙教版窗体底端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药品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教学过程:引入: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结合课本第2页图说明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化?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一、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举例:硝
2、酸铅和碘化钾反应、绿叶的变化、钢铁的熔化、铁丝的形变、水的电解等。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1、 观察形状、颜色2、 晶体的溶解3、 和氢氧化钠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4、 晶体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5、 硫酸铜粉末逐滴加水(写出化学方程式)提问:实验中,哪些实验有颜色变化?有沉淀产生?有状态的改变?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二、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2、
3、演示实验: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课堂练习:课本第5页练习13题作业:作业本反思:在实验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外,更应该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实验。第二节 物质的酸碱性 教材分析 探索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科学中重要的内容,而在这一章节内容中,酸、碱、盐这三类物质之间的变化又构成了物质变化主体。所以认识这三类物质就是首先要掌握的基础。这一节就是带领学生来认识酸这类物质以及它的主要性质。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认识酸这种物质,主要是能知道它的概念,离子组成等基础知识,另外,在这一课时中要能区分酸性物质和酸,能把这两者的不同区别开来,以免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混淆,并能用简单的方法:酸碱指示
4、剂来鉴别出酸性物质。这样,就为以后的酸的通性以及碱的通性,盐的性质以及更复杂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奠定基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教学时,将教材适当进行调整,将用酸碱指示剂来鉴定溶液的酸碱性提到酸的概念前面进行教学,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清楚,酸碱指示剂是用来鉴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它只能测出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而不是用来鉴定酸和碱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将酸和酸性物质这两个概念混淆。21教育网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1、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知道酸碱指示剂能用来来鉴别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能正确使用PH试纸。 2、知道酸的概念,能用酸的概念区分酸这种物质。2.过程和方法 能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5、。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活动,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或者不同的试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教学难点 酸性物质合酸的区别;酸的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具学具 盐酸、硫酸(浓,稀)、硝酸、,酚酞、石蕊试剂,蓝色红色石蕊试纸,白醋、水、酸果汁、盐酸,玻璃棒、点滴板。21cnjycom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酸碱性,已经知道用PH试纸能来测定物质的酸碱度,并已经学会了正确使用PH试纸的方法。同时,在八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对化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如:离子,酸根等基本概念都有掌握,对科学探究也已经较为熟悉,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6、,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九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方法和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来源:21世纪教育网】学法指导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科学,从科学到社会”的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科学现象与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进一步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不仅有趣,而且更加有用,让科学学习走进生活,走进社会。21世纪*教育网注重科学探究,注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有机结合,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7、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常用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以及让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获得探究科学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建立基础。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动手动脑科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对于初中学生的教学,重点还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动手动脑学科学。w
8、ww-2-1-cnjy-com教学过程一、 生活情景,引入新课师:(事先在教室内洒一些醋,让教室内充满醋酸味)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生:醋。师:你怎么知道是醋啊?生:因为它有很大的一股酸味。师:大家都尝到过醋的味道,一股浓浓的酸味,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像醋这样,有酸味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相关图片。(这样的情景设计既让学生将科学与日常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习本课的兴趣。)www.21-cn-二、 实验探究,新课学习1、如何测定酸碱性师:看了大家刚才举到的这些例子,酸的我满嘴都是口水,牙都要到了。这些物质在我们科学当中都属于酸
9、性物质。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测定他们的酸碱性吗?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师:我准备了一些大家刚才讲到物质,请你来测一测他们的PH值。学生活动: 测定溶液的PH值。(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与本节课,达到温故旧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得到锻炼。)2-1-c-n-j-y师:通过测定溶液的PH值,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度,进而我们知道了这种溶液的酸碱性。这样就能将酸性物质找出来。那有没有其他方法,更直接地来找出酸性物质呢?21*cnjy*com(出示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这两种试液可以在酸性物质或酸性溶液中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我们把他们成为酸碱指示剂。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试液的颜色
10、变化,更直接方便地知道物质的酸碱性了。【出处:21教育名师】那么,他们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当中,颜色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请你用这两种试液做一做刚才已经测出PH值的这些溶液,看看颜色有什么变化,自己来得出结论。学生活动:观察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实验后汇报结论: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让学生通过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验现象,自己得出结论,自主地进行学习。)2、认识什么是酸师:那么这些酸性物质为什么都具有这样共同的特点都呈酸性呢?因为他们都含有一类特殊的物质酸。醋
11、当中含有醋酸,柠檬,橘子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等,盐酸、硫酸和硝酸是我们实验室常见的酸。那么,酸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类物质呢?我们今天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一下他们。首先我们要将他们溶于水或者将他们受热熔化,因为这样,就能将他们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叫做电离。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电离之后的情况吧!21cnjy(出示三种酸电离之后的微观示意图)你能找一找他们电离之后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教师小结:电离之后成阴阳两种离子,其中阳离子都是H+。阴离子叫做这种酸的酸根离子。我们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他们电离的过程。老师板演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并强调在书写电离
12、方程式时要注意的事项。学生练习电离方程式书写:H2CO3,HF,H3PO4师提问:那么,是不是只要在电离时能产生H+,我们就说这种物质就是酸呢?比如,NaHCO3在电离时能电离产生Na+,H+,CO32-,它是酸吗?【来源:21cnj*y.co*m】学生讨论,回答。师:根据你刚才的讨论,你能自己来给酸下一个定义吗?到底怎么样的物质是酸呢?学生思考后自己回答: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师:我们也可以给酸写一个电离的通式:酸H酸根阴离子3、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酸,你能来介绍一下吗?酸属于不属于酸性物质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来肯定它是酸性物质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三、 知识迁移
13、,学以致用师: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来测定物质的酸碱性,但是酸碱指示剂毕竟是化学药品,只有在实验才有,如果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可以用来做酸碱指示剂的东西呢?我这有一份利用我们身边的花或者果实来做指示剂的资料,请你课后去做一做,然后测一测家里厨房里各种溶液,比如油,酱油,苏打水,厨房洗涤剂的酸碱性。板书设计一、酸碱指示剂 1、紫色石蕊 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无色酚酞 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二、什么是酸1、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三种强酸和醋酸的电离方程式)2、酸的涵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作业:作业本第3节常见的酸(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酸的涵义
14、和酸的电离产物2、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3、了解盐酸和硫酸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它们的用途4、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索酸的性质重点难点:酸的性质药品器材: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生锈的铁钉、鸡蛋壳、氧化铜、氯化钡、硝酸银、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出示一个青桔子,让学生说出看到它的即时感受酸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的?那么酸是怎样的一类物质呢?一、什么是酸学生:书写盐酸、硫酸和硝酸三大强酸的电离方程式,并思考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之处强调:酸的涵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电离通式:酸H酸根阴离子思考:NaHSO4=NaHSO
15、42NaHSO4是不是一种酸? 二、酸碱指示剂强调:在实验室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简单而快速地知道哪一种溶液是酸性的呢?使用酸碱指示剂看课本第7页,了解常用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演示:分别用pH试纸和紫色石蕊试液测试水、酸果汁、白醋、盐酸。将显示的颜色填入课本第7页的表中。结论: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指示剂则只能指示剂溶液是否显酸性 三、酸有哪些性质演示:用紫色石蕊试液指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结论:酸可以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碱盐水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铝,为什么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演示:1、向盛
16、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2、向盛有一枚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过会儿观察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学生:根据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结论: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金属氧化物盐水思考:上述演示2中,除了铁锈消失外,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铁钉表面产生气泡那么产生的气体是否是盐酸和金属铁反应生成的?(探究实验)学生:针对该问题建立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最后交流实验的情况结论:酸可以和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金属盐氢气演示:1、把鸡蛋壳投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
17、条伸入后会熄灭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要求写出以上两个反应方程式结论:酸可以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酸盐新酸新盐 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小结: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练习:课后练习第1题反思:在讲解胃舒平的时候,可以再延伸讲解其他治疗胃酸的药剂 如有些药剂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另外在演示:1、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观察到的现象并非是溶液变成蓝色而是绿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给与适当的解释。 第2课时演示:稀硫酸酸性的实验分别与锌、氧化铁、氧化铜、氢氧化铜、氯化钡溶液反应学生:观察现象
18、,并结合盐酸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老师:对照课本第11页的图,向学生介绍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酸的个性过渡:盐酸和稀硫酸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的共性,是因为它们都能电离出氢离子,但不同的酸由于酸根离子不同,也显示出各自的个性。盐酸的个性演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瓶口发生的现象,并用手扇动,闻一下气味瓶口出现白雾,为盐酸小液滴;并有刺激性气味结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演示:往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观察结论: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HClAgNO3AgClHNO3Cl的检验:用硝酸银和稀硝酸进行检验,能产生白色沉淀硫酸的个性演示: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感受烧杯的外壁,并注意观
19、察实验操作细节结论: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溶解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演示: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火柴杆和滤纸上,过会儿观察变化火柴杆和滤纸上涂有硫酸部分都变成了黑色结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能使木村、纸张脱水碳化介绍:浓硫酸还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以用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总结:酸的个性作业:课后练习作业本 反思: 在课堂上要注意让学生区别脱水性和吸水性。这是学生在练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第3课时一、自制指示剂实验原理: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实验用品:试管、量筒、玻璃棒、研钵、胶头滴管、点滴板、漏斗
20、、纱布。 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北京心里美萝卜)、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稀盐酸、稀NaOH溶液。 实验步骤:1、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5mL酒精溶液,搅拌。再分别用4层纱布过滤,所得滤液分别是花瓣色素、植物叶子色素和萝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将它们分装在3支试管中。 2、在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滴入一些稀盐酸、稀NaOH溶液、蒸馏水,然后各滴入3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观察现象。 3、用植物叶子色素的酒精溶液、萝卜色素的酒精溶液等代替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做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用自制的指示剂演示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上册 备课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