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热精选文档.ppt
《第一节 发热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发热精选文档.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发热本讲稿第一页,共三十八页本讲稿第二页,共三十八页教学目的和要求1.1.掌握掌握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以及以及发热的原因发热的原因。2.2.熟悉发热的熟悉发热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临床表现;各种的临床表现;各种热热型特点型特点。3.3.了解发热的机理及伴随症状。了解发热的机理及伴随症状。本讲稿第三页,共三十八页概念概念任何原因使体温升高任何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超过正常范围正常范围,称为发热,称为发热(fever)。本讲稿第四页,共三十八页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q正常体温正常体温36363737(腋温),口腔温度(腋温),口腔温度36.336.337.237.2
2、,腋,腋下温度比口腔低下温度比口腔低0.20.20.4 0.4 q生理变异生理变异 2424小时波动小时波动1 1 q下午高于早晨下午高于早晨q剧烈运动、劳动、进餐后剧烈运动、劳动、进餐后q月经前及妊娠期月经前及妊娠期q青壮年高于老年人青壮年高于老年人q高温环境高温环境本讲稿第五页,共三十八页病因病因1.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本讲稿第六页,共三十八页各种病原体各种病原体 如:病毒如:病毒 细菌细菌 支原体支原体 衣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螺旋体 真菌真菌 寄生虫等寄生虫等1 1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本讲稿第七页,共三十八页1.无菌坏死物质的吸收:常见于无菌坏
3、死物质的吸收:常见于 (1).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大手术,内出血、大血肿、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大手术,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临床上称为吸收热。临床上称为吸收热。(2).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坏死。(3).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通常体温不超过通常体温不超过38.538.5,但急性溶血,体温,但急性溶血,体温3939以上。以上。2.2.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本讲稿第八页,共三十八页 2.抗原抗原-抗体反应:风
4、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 组织病,接种疫苗等。组织病,接种疫苗等。体温体温37.537.53838之间;之间;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和失血;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和失血;4.皮肤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急皮肤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急 慢性心衰等;多为低热。慢性心衰等;多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如中暑,脑外伤、脑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如中暑,脑外伤、脑出 血等。为中枢热,表现高热无汗。血等。为中枢热,表现高热无汗。本讲稿第九页,共三十八页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属功能性发热,多为低热。自主神经功
5、能紊乱:属功能性发热,多为低热。(1).原发性低热:调节障碍或体质异常;原发性低热:调节障碍或体质异常;(2 2).感染后感染后低热:系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未恢复。低热:系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未恢复。注意与潜在的结核活动或其他新感染;注意与潜在的结核活动或其他新感染;(3).夏季低热: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多见夏季低热: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多见 于幼儿;于幼儿;(4).生理性低热:精神紧张、剧烈运动。月经、妊娠。生理性低热:精神紧张、剧烈运动。月经、妊娠。本讲稿第十页,共三十八页发生机制(发生机制(1 1)p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在正常情
6、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p致热源性发热(大多数发热是致热源的作用)致热源性发热(大多数发热是致热源的作用)p外源性致热源所致发热外源性致热源所致发热p内源性致热源所致发热内源性致热源所致发热p非致热源性发热非致热源性发热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q外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等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等q发热机制:发热机制: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7、直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发生机制(发生机制(2 2)外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exogenous pyrogen)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q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pyrogen),leukocytic pyrogen),如白
8、介素如白介素-1-1(IL-1)IL-1)、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TNF)和干扰素等和干扰素等q发热机制:发热机制:通过血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体温调定点(setpoint)(setpoint),使调定点,使调定点(温阈温阈)上升上升 发生机制(发生机制(3 3)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endogenous pyrogen)endogenous pyrogen)endogenous pyrogen)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三十八页 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细胞 外源性致热原外
9、源性致热原 产生致热原细胞产生致热原细胞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机体机体 单核单核-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 (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调定点上移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寒颤寒颤 散热散热 产热产热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产热产热骨骼肌骨骼肌代谢代谢散热散热皮肤血管皮肤血管汗腺汗腺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1.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调节中枢受损:颅脑外伤、脑出血、炎症等。特点:颅脑外伤、脑出血、炎症等。特点:高热、无汗,一般的退热药物作用差,需用使用冰帽、高热、无汗,一般的退热药物作用差,需用使用冰帽、冬眠
10、降温。冬眠降温。2.产热过多:产热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持续状态,特点: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持续状态,特点: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7.537.5,控制原发病后,体温恢复正,控制原发病后,体温恢复正常。常。3.散热减少:散热减少:广泛的皮肤病,慢性心力衰竭,先天性无汗腺证。广泛的皮肤病,慢性心力衰竭,先天性无汗腺证。特特点:点:一般为低热。一般为低热。发生机制(发生机制(4)-非致热源性发热非致热源性发热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三十八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发热的临床分度发热的临床分度:2.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特点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特点:3.热型与临床意义:热型与临床意义:本讲稿第
11、十六页,共三十八页 以口温为标准:以口温为标准:低低热热 37.3 37.338 38 中等度热中等度热 38.1 38.139 39 高热高热 39.1 39.141 41 超高热超高热 41 41 1、发热分度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三十八页(1)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产热散热(2)高热期高热期:产热散热产热散热(3)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产热散热产热散热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三十八页分型分型:骤升型: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败血症、疟疾骤升型: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败血症、疟疾 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等。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等。缓升型:见于结核病、伤寒、布氏杆菌病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节 发热精选文档 发热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