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东省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doc(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2015江苏单科,24,2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 B C D【答案】A“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符合题意;“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调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符合题意;说法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2015天津文综,7,4分)中国经济
2、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A B C D【答案】A“新”说明运动是绝对的,“常态”说明静止是相对的,正确;量变表现为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结构)的变更,新常态在速度、结构、动力上的特点体现了我们由原来追求数量、速度带来的发展转变为靠质量、效益和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发展,正确;说法不准确,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
3、与曲折性的统一;说法错误,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3(2014福建文综,34,4分)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BCD【答案】B定律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不对应实践的观点,排除;表达了不同的条件下事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对应发展的趋势原理;正确,高尚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正确,“坐地”是静止,“日行八万里”体现了绝对运动。故选B。4(2011江苏单科,26,2分)传统的电
4、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A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这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切题;B、C不符合题意;D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5(2011浙江文综,27,4分)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量变是质
5、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BCD【答案】B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体现了物质的相对静止,但是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正确且切题;反映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故选B。一、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二、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认为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又贯彻了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认为物
6、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3.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
7、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三、哲学上的运动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
8、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相对静止区别含义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特征运动是无
9、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割裂二者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全面认识相对静止: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的运动;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静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没有发生易位。(2012江苏单科,27,2分)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 诱惑你,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
10、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雪莱无常诗歌的哲学寓意,他承认了世间万物运动的绝对性,“像闪光一样短促”表明这种绝对的运动是我们无法把握、不能捕捉的。这明显是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了相对静止的观点。和此诗哲理相近的是克拉底鲁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A、C两项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唯心主义观点;D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不选。故选B。【点拨】(1)只承认静止而
11、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等都是承认绝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观点。(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都是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3)“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辩证唯物论观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2015福建厦门期末,19,2分)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下列选项中与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卧看满天云不动,不
12、知云与我俱东B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D题干中的诗句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表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中“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体现了动中见静,似静实动,与题干意思一致;B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描述的是山的相对运动,感觉山迎面而来,与题中哲理一致;C中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与题中哲理一致;D中诗句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与题干哲理不一致。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2(2015云南昆明质检,17,2分)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
13、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答案】A由“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可知毛竹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其根则长达几千米,钻出地面后又迅速生长,表明毛竹又是运动的,A正确;B表述错误,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C、D与题干指向不符,应排除。3(2015河南天一大联考,18,2分)近期,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们通过“沉睡”在塔里木盆地下1 000多米的沉积岩心,解开“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这一谜团。大约五百万年前,塔里木
14、盆地曾出现过大规模湖泊群,但终因周围山体抬升阻止水汽进入盆地,导致湖泊永久消失,变为沙漠。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A B C D【答案】A题干材料强调科学家通过研究,解开“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这一谜团,因而符合题意;“塔里木盆地曾出现过大规模湖泊群,但终因周围山体抬升阻止水汽进入盆地,导致湖泊永久消失,变为沙漠”说明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符合题意;虽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4(2015福建泉州一模,20,2分)右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
15、。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 BC D【答案】B“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表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表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明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表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因而B符合题意。1(2015课标全国卷,23,4分)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
16、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答案】DA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提供认识工具的进步能够促进认识的发展;以往的认识经验既可以阻碍也可以促进认识的发展,B观点错误;在艺术领域也有客观的评价标准,C不选;有人批评画得不像,说明了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D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2(2015江苏单科,6,2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
17、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A题干材料“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表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意识是主观的,正确的意识是真实的;C、D与材料无关。3(2015江苏单科,30,2分)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尊重经验、崇尚权威无所畏
18、惧、勇往直前居安思危、知难而进有备无患、未雨绸缪A B C D【答案】D缺乏创新意识,只强调了勇敢,都没有强调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不符合题意;强调要有忧患意识,不断进取,符合底线思维的要求。4(2015福建文综,34,4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滴水穿石根系沃土敬德保民犬吠非主A BC D【答案】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滴水穿石体现了物质的反应特性,这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根系沃土、犬吠非主体现了生物的反应形式,这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敬德保民属于人类的意识。从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角度,A符合题意。5(2015重庆文综,3,4分)
19、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答案】A机器人实质是一种工具,其作用有利有弊,但不可能发生人被机器人控制起来的事情,这样就否认了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A正确;机器人不是人,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B错误;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C与题意不符;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题意中对机器人的作用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并未使
20、用辩证否定观,D不选。6(2015重庆文综,4,4分)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B拓展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答案】B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没有高级和低级阶段的关系,A错误;科幻文学是人的意识的表现,体现了人的意识的特点,B正确;想象与现实不符合是正常的,只要不承认意识决定物质就不是唯心主义,C不选;科幻文学仍然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D观点错误。7(2
21、015四川文综,6,4分)观察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有()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 B C D【答案】C漫画显示,两个人看到同一个火炬,但联想到的事物是不同的,说明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正确;不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但认识能力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且材料中没有体现实践观点,不符合题意;正确,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为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点,因而会出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的情况。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
22、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下题。8(2014课标全国,20,4分)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 B C D【答案】C美食属于物质的东西,文化意蕴属于观念的东西,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体现了物质的东西通过实践转化为观念的东西,符合题意;物质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2016 高考 政治 二轮 复习 部分 生活 哲学 专题 十四 探索 世界 追求 真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