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春市十一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 物 试 题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90分,测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1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A.a B.b C.c D.d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
2、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 B. C. D.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4.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 ) 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果实色素积累 番茄果实发育
3、番茄果实成熟A. B. C. D.5.下列关于生长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籽番茄B.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时不能成活C.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马铃薯的块茎能抑制其发芽D.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棉花的顶芽能解除其顶端优势6.下列组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时,应设置的实验组为b和c对照 B.当探究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时,应设置c和a对照 C.当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时,应设置c和e对照 D.上述实验中,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同一物种的胚
4、芽鞘7.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a.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图所示)。b.去胚芽鞘尖端,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小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 c.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与b同样的试验。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分析接受块、的成分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生长素比多,含生长素比多B.含生长素比少,含生长素比多C.在小块中,含生长素最多D.生长素含量之和比中含生长素多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浓度的2,4-D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5、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9.科学家做了两项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株,给其雌蕊授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无籽番茄性状能遗传B若取无籽番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C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物所结果实中有种子D若取上述无籽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1
6、0.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11.如图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一器官生长影响的曲线,从图中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若B点对应为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B.若B点对应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为BC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C.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D.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为D点以下对应的生长素浓度12.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图实验,一段
7、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 B. C. D.13.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14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15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
8、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16.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17.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
9、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18.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19.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
10、传导的方向相反20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1.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
11、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22.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是( )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23.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
12、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24.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25.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我国的计划生育的目的是通过降
13、低 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26.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27.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28.下列关于右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
14、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29. 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3t5时间段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B在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呈“S”增长C在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D在t5时刻乙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30.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l、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l中a点和图3中e点
15、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l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I、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31.下图a、b表示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c为b曲线对应的种群增长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类似a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B在t时刻b曲线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Cb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可能受其本身密度增加的制约Dc曲线表示的种群增长规律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等32.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市 十一 2015 _2016 学年 生物 学期 期中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