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课后限时集训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二十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间:40 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9南充二模)苏俄 1920 年 11 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 年 7 月又决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在流通方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材料说明苏俄()A已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B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C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D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产品生产分配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苏
2、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故选 B 项;新经济政策不是放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排除 A 项;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故排除 C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产品生产分配的信息,故排除D 项。2据统计,截至 1929 年 10 月 1 日,苏联共收到 267 份承租申请,19211927 年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 172 份租让合同,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正在()A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B接受来自世界的援助C利用大萧条发展经济D反击西方国家的封锁A材料“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 172 份租让合同”说明苏联承认私有和利用外国资本,故选 A 项;材料“租让合同”说明
3、是租让不是援助,故 B 项错误;大萧条是 19291933年而不是材料“19211927 年”,故 C 项错误;材料“苏联与外国公司”说明没有封锁,故 D 项错误。3(2019合肥一模)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 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 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C题干反映苏俄(联)政府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再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左右作了三次调整而适应形势需要,故选 C 项;固定的粮食税下,农
4、民生产积极性高,故排除A 项;集体农庄下反映的苏联模式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忽视农业发展,故排除 B 项;苏俄(联)政策的调整是必然形势,故排除 D 项。4(2019洛阳、许昌二模)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2机、种子,减税,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从 1929 年起,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这些措施()A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规模B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由材料“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帮助集体农庄”可知,这些政策有利于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给集体
5、农庄优待,并不一定扩大集体农庄的规模,故排除 A 项;给农庄优待与挫伤农民积极性相矛盾,故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采取措施推动集体化的发展,故排除 D 项。51930 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候。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A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B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C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D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D1930 年苏联模式逐渐形成,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导致民生萧条
6、,故选 D 项;苏联的计划经济跟世界市场联系很少,受到危机影响不大,故排除 A 项;“模式僵化与衰退”到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才出现,故排除 B 项;“取消自由贸易”是 1918 年开始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排除 C 项。6(2019德阳二模)到 1940 年,原本落后的苏联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冶金、石油、机械、化工等产业基地,其工业总产值相对于 1913 年增长了 13.5 倍,超过了同期全苏工业增长的平均值。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大量引进欧美新技术B原有工业布局的逐渐调整C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推动D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在落后的东部建立重
7、工业,到 1940 其工业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其原因在于建立了苏联模式,故选 D 项;苏联引进欧美新技术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A 项;材料强调东部由落后到发展的原因,而 B 项是在陈述事实,故排除 B 项;苏联人民饱满的建设热情是一般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C 项。71929 年,苏联开始转向一种短期内迅速形成的、全新的经济政治管理模式,其建立3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消除私有的经济活动。这一模式()A集中了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B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C主要针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D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D由材料“1929 年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
8、国家所有制”可知是建立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故选 D 项;国内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A 项;苏联模式压制了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故排除 B 项;1929 年,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中,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故排除 C 项。8(2019洛阳一模)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苏联模式”实施初期成效显著B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C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增产下降D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B由材料可知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
9、经济策略,即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故选 B 项;材料强调苏联模式的弊端而非成效,故排除 A 项;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粮食增产下降,故排除 C 项;1930 年新经济政策已被苏联模式所取代,故排除 D 项。9(2019株洲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这便意味着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一位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材料主要表明苏联()A工厂管理僵化未调动生产积极性B轻重工业及农业结构严重失衡C工业化模式未能使民众有获得感D工人的工资水平长期处于低位C苏联工业化发展是以牺牲农业及轻工业的发展为代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后 限时 集训 21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 教训 人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