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读后感(二).doc
《大国崛起读后感(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国崛起读后感(二).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本书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至今为止,真正的“世界性大国”只有荷兰、英国、美国。我们现在看,这些“大国”有几个共同点: 一、有对外扩张的历史,现在有些国家依旧在不遗余力地对外扩张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贸易到哪里,枪炮
2、就到哪里,势力就扩张到哪里,以至于全球成为它们的原料的供应和商品销售基地,现在的美国在全球本土以外的50多个地方有驻军,成为“世界警察”。 二、曾经称霸世界、对全球进行殖民统治,包括经济殖民和文化意识领域的殖民 历史上除了欧洲本土和南极洲外,都曾经是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就是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留个世界的“遗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至今还还未修复当初被殖民时留下的创伤。 三、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制造业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子技术的应用,现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真正
3、现代意义的大学等都首先发源于上述大国。它们制定推行了世界经济活动标准,荷兰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英国推行了全球自由经济,美国在发现了自由经济产生问题时,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同时起作用,挽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五、世界性战争的发源地 自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世界上所有较大规模的战争中,这些世界大国要么是战争的策划者,要么是幕后操纵者,要么是直接参与者,就是现在主要的动荡地区,到处有美国士兵的身影。 不管怎么说,世界大国的产生原因是多方位的,是本国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外显,实力主要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文化张力等,但是在学者眼里,他们认为世界大国的实力主要表现在文化
4、,制度方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
5、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认为是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布鲁诺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改革体制是关键,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
6、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做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 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文化教育是保障, 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
7、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过去,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镇压下去了。后来,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孙中山终于发动革命、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划上了句号,并提出了“三民主义”进步思想。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一场倡导新文化的运动,陈独秀提出要请“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救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可见,这些“大文化”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也
8、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回顾500年来各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掂量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显然不约而同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国只有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第二篇:大国崛起:读后感大国崛起:英国读后感 英国的崛起是在比较开放,自由宗教的环境下开启的,一些科学家在这个时候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在当时,他的实验没有被世俗宗教所批判,没有
9、被王室所阻挠,所以,这样的历史环境给瓦特提供了自由发明创造的机会于有利的环境,当他的实验成功时,利用到工业当中,使英国的工业飞速的发展,从而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时代的先锋者,无与伦比,把一些亚洲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而中国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开天辟地的进步,中国还一直处于落后封建的农业和基础的手工业。当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时,这时的中国只能处于挨打的地位,一系列的侵占领土、赔款的条约接二连三的签订,那时,中国被轰醒了。 1588年,伊丽莎白继承王位时,从英吉利海峡那边,不断地传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家探险成功的发财消息,这个时候是一个寻求新大陆,成为海上霸主
10、的时代,这对于雄心勃勃的伊丽莎白来说是一个挑战的机会,一个成为海上霸主的机会,她认为这个时代,谁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先抢到海上霸主的地位谁就会先发展起来,成为第一强国,自从英国以弱小的力量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英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西洋海上的霸主,又风骚了数百年。 还有,在伊丽莎白时期,她合理的处理了国王与庄主贵族的权利与利益,各个知道自己应该拥有什么,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成为了不成文的法律,各个尽其所职。伊丽莎白的智慧与胆识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从而她永远不会在英国人民的记忆中消失,乃至世界人民。每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一个有魄力的国王。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
11、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大宪章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同时,英国的文化,戏剧也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他的古典文化值得我们考究。 总之,大国崛起英国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这个“日不落帝国”。 大国崛起:美国读后感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
12、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
13、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曼(horace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
14、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牧牛娃学院”,在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事实证明,穷人的对财富的渴望远远高过富人子弟。这就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当他们对财富的渴望的欲火被点起,那就是火山,那就是海啸,那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南北战争以后,公立中学本来是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方
15、面要求的4年制综合中学,由于此时学生逐年猛增,准备升学者日少而准备就业的日众,所以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不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州首创农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大量涌现。欧洲人由于世俗观念而不喜欢职业中学,以”生来平等”为信念的美国人则没有这种历史包袱。职业中学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3倍,
16、而中学生则增加了90倍。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而12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到1998年才有1万多一点的高中。由此可见,美国的高效率、高技术、高产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先进的教育。今天,美国基础教育的方法在杜威式教育法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教育的口号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各州都将40%的税收用于教育。上世纪80年代垄断着大约70%左右的专利发明,70%以上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奥运会奖牌总数第一。 “2021计划”是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
17、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计划,美国动员了8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打造21世纪新的美国人。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大国崛起:日本读后感 这是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人口老龄化严重,几乎每一天都遭受着地震的袭击,任何时刻都有遭逢台风和海啸的可能这样一个在天灾人祸中本该苟延残喘的岛国,却曾用他的铁蹄踏碎了亚洲的许多国家,其野蛮和凶残不亚于纳粹,让世界为之震惊;而
18、今的和平年代,这个弹丸之国则以其严谨精致的工艺,时尚精巧的商品,细腻美味的料理又一次席卷整个世界,我们把这个岛国叫作“日本”。 作为一个接受了十余年社会主义教育的学生,提起日本,许多人知道更多的是七十多年以前其发动的那场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仇日思想,从我们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便无孔不入地钻进我们的脑海,根植于我们的魂灵,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当历史的风烟早已散去,亚洲土地的疮痍也逐渐愈合新生,那段刻骨铭心的国殇早已成为骨髓里被刀劈斧斫出来的一个胎记,化作基因链里不知名的一串密码低头自忖,是否更应该从日本的崛起中反省,泱泱中华,何以为如此蚍蜉所欺。我想,大国崛起日本给了我们一个不错的答案。 每每看到书
19、上将中国描述为一个地大物博,土地富饶,人民智慧勤劳的国家时,总会禁不住发自内心地一阵战栗华夏民族,正是因为自恃上天毫不吝啬的厚爱才会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肯醒来。与中国相比,日本实在是个不幸的国家,孤立海上,莽莽四望,只看得到自己脚下再不能更贫瘠的荒土;人民在各种天灾中只为生存,更不要去谈追求更多,危机感如猛兽时时刻刻匍匐在身边,似乎一凝神都能听到死神的呼吸正是这种孤立无援的危机感,造就了日本人坚毅谦虚的性格。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生存的不易,合作的重要,坚持的力量。这样严谨的态度,亦成就了今天日本企业的辉煌佳能,尼康,松下,三菱数不尽的日本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并因其精湛的做工获得好评。经
20、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 本人靠自己的严谨获得世界的信任,继而赢得财富,于世界大国俱乐部中占领了不可小觑的一席之地。 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从中国的盛唐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医学,佛学,茶道,围棋等等,吸收了大量中国的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坚持以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为目标;后来,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沉睡的中国,美国的黑船也轰裂了封建日本沉重的国门,日本人意识到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日益衰落,转而向西方寻求更先进的文化,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上强国之路。如果说大化改新使日本从愚昧的奴隶制社会发展成封建社会是中国的影响
21、,那么明治维新使日本从落后的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则是西方社会的贡献这两次极具划时代意义的改革,都使得日本经历了改天换地的发展。 其次,日本重视科技教育,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日本人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
22、0年。“1871年12月23日,日本横滨港。4500吨的美国商船“亚美利加号”缓缓驶出港口。甲板上,日本使节团成员向送行的人挥手告别,驶往美国旧金山。这是在日本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远航,使节团在欧美历时近两年,但是其结果却影响了日本的近现代历史。”(摘自大国崛起日本第十节维新1)新政权是在政变和战争中诞生的,这样的一个新政权,是此后日本腾飞的重要保证。同时,日本何尝不是幸运的。恰逢世界工业革命的大潮流,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致力于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的腾飞在明制治维新时期,日本大力发展工业,为日本以后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夯实了基矗不得不提的,是这其中包含着的日本大和民族的凝聚力,
23、这种不惧牺牲,坚持不懈,敢于拼搏的“武士道”精神可敬而可怕可敬于其改革时的铁腕热血,可怕与其战争时的残忍暴虐。我曾看过美国人类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所撰写的菊与刀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这种矛盾,也正是深深根植于日本人身上的特质,其教育方式也成为日本人性格两重性的最重要原因。他们一方面谦虚严谨,精益求精地制造着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子产品,一方面又近乎变态地有着让人难以理解的色情与暴力文化;他们一方面描绘出动漫世界里温馨美好的生活图景,一方面却无法承受社会的压力选择自杀;他们一方面开放到吸收各种新潮文化,一方面又传统到男尊女卑这都是日本当下的社会现状。
24、在我看来,日本是一颗光鲜的洋葱,蜡质的外皮带着妖艳的光芒,可一层一层掰开,刺鼻而辛酸,到最后,是空心的。日本的文化是一颗洋葱,没有自己的源头,只是靠着不断的学习吸纳包裹住自己脆弱的空心,却无法用这种表象将自己充实。看似光鲜的今日日本,当被人们一层层剥开它的表皮,何尝不是日本人民为了生存苦苦挣扎的辛酸,这样的刺鼻气味,让剥开的人流泪,何尝不让日本也为之苦痛呢。如今,再提及对日本的仇恨或许过于愤激,可历史也不能被遗忘,当我们看着不敢面对历史的日本人时,为什么不想想自己。这样一个贫瘠潦倒,苟延残喘,没有历史渊源的弹丸之国都能获得今日的辉煌,我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数不尽的灿烂文明,为何还未走出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国 崛起 读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