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20200213055.doc
《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2020021305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20200213055.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电影霍比特人指环王中展现的新西兰风景令人陶醉。形成下列新西兰美景的地质作用有误的是()A甲流水堆积作用B乙岩浆活动C丙冰川侵蚀作用 D丁流水侵蚀作用解析:选A。甲图海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远处的海岛是被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岩石地貌,这是长期被海水侵蚀的结果。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23题。2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b,c Bb,a,cCc,b,a Dc,a,b3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解析:a位于上游山区,河流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形
2、成“V”形谷,对应。b位于河流中游,山区与平原转换地带,这里一般有侧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如冲积洪积扇的形成,河流以搬运作用为主,对应。c位于下游和入海口,流水携带物质大量沉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应。答案:2.D3.A岩石及地貌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有关。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干旱环境下的风力沉积作用Bb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Cc表示流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Dd表示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5下列人类活动能够加重c过程的是()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C陡坡垦荒 D营造薪炭林解析:第4题,a应是湿润环境(或热带浅海);b应是地壳的垂直上升运
3、动;d表示流水侵(溶)蚀作用。第5题,石灰岩地貌地表崎岖不平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人类在陡坡垦荒会加剧水土流失,产生石漠化现象。答案:4.C5.C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67题。6下列与甲处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A上游落差大 B地转偏向力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7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解析:第6题,甲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上游落差大小对河流入海口处的流速没有必然影响。第7题,瀑布形成处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使得瀑布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侵蚀作用。答案:6.A7.C8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
4、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乙图是_,二者都是河流_地貌。(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甲在_处分布,乙在_处分布。(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4)根据甲图,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解析:(1)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故甲是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2)河流多发育于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地理 第二 自然环境 中的 物质 运动 能量 交换 地球表面 形态 课时 外力作用 地表 课后 检测 湘教版 必修 120200213055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5513447.html
限制150内